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
所属栏目: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4 12:16:02 更新时间:2011-02-24 12:16:02
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
罗清平朱建明唐争辉葛峰
江西宜春市地方税务局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税收征管质量效率
内容摘要:通过税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处理的集中度,从传统的手工征管方式向信息化征管方式的转变,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征管运行机制。以信息化为依托成为拓展税收发展空间、实施依法治税的最有利的武器。征管质量与效率成为检验税收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如何借助税务信息化建设,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管理效率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对税收工作的具体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依法聚财,服务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为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二是税收工作应当遵从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征收与服务的关系,通过计算机管理软件为纳税人提供办税便利,降低纳税成本。三是要求税收应当充分发挥经济调节职能,严格依法治税,努力创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所述,要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管理效率,必须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以科学加管理为目标,实现税收管理的现代化。
1、提高经济管理能力。地税部门围绕服务经济发展,研究好政策,提出发展经济、培植税源的建设性意见,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以信息化促征管规范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地税组织收入年年增长,据统计,2005年——2006年,全省组织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2007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入库228.8亿,比上年增长34.2%,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显著,在信息化支撑下,结合税源分布,对基层分局的机构进行了适度收缩,减少了税收成本。特别是利用计算机管理的方便性及数据的集中性把优化纳税服务工作作为行政管理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落到实处。
2、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信息化技术用与推进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上进行创新,提高税收管理效率并降低纳税成本。除征管业务系统外,货运管理系统,参数定税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新功能模块相继出台使用,提高了监控的范围与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强化人员绩效考核上进行也有创新,推进干部绩效管理,提高人员使用的针对性。
3、提高规范业务与处理流程能力。根据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全省征管信息化建设平台已经建立,减少了业务流转环节和审批环节,建立了完善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管理服务、政策法规四大系列衔接协调运转机制,完善税收征管程序,充分发挥征管各环节的整体性。同时,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信息流的管理为核心的办税大厅,也给纳税人提供了便利。
4、提高执法责任追究能力。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规范税收执法的重要手段和促进征管的基本保障。以计算机为媒介,以各考核量化指标为重点,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合理确定考核范围和考核指标,明确各岗位职能,制定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将质量控制贯彻于征管工作的全过程,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面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减少执法的随意性。
二、征管质量与管理效率的内涵要求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必须按照总局提出的“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32字原则和“一体化”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税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充实和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在统一规范征管流程的基础上,深化税收征管软件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税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征管质量与管理效率的内涵包括:
税收征管质量是指衡量征管工作优劣程度的指标。是以计算机为依托,以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为基础,达到监控、预警、防范作用,进而促进征管质量的提高和改善。
税收管理效率是指税收征管成果与征管付出之间的数值比较关系,是税收征管质量与数量的综合反映。其内涵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表明取得一定税收收入所耗费的征管成本高低的征管机构效率。二是在既定的税收制度下,反映纳税人遵从税法以及税法被征税机构执行程度的征管制度效率。评价税收管理效率必须对二者综合考虑,如果在贯彻税法加强征管时,完全忽略征管成本,也是片面不可取的。
三、我省税收管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效率的现状分析
1、管理方式多样化。深化征管改革,规范机构设置,理顺各环节、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规范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手段,为全面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提供组织保证。推进纳税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拓宽纳税服务渠道,健全纳税服务网点,丰富申报纳税手段和载体,完善财税库银联网等等,降低办税成本。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加快税务部门与工商、金融、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增强税收源头管理能力。推进税收管理手段创新,大力推行查账征收,实施计算机参数定税,推行税控收款机,推行有奖发票,建立综合查询及发票真伪查询系统等等。
2、软件应用层次化。强化信息采集,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税情分析系统。一是扩大税收征管信息采集面,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必须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建立各业务口专用软件的横向联接和信息共享,简化、合并各业务软件,二是增强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活动中的程序监控和数据分析决策能力,提高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高层次应用功能。三是配备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快软件的应用能力,以征管,税政,计会,办税大厅,信息中心等人员为对象,加大岗位轮训,组建综合型的技术业务处理队伍。集中处理,综合会诊,科学运作。
3、电子管理局限化。收款机需求增长,成为税务信息化发展的新引擎。正是由于税控收款及打印机市场的快速增长,使得税务信息化市场在近年依然快速增长。其中,税控收款机占到总体市场的43.2%,而税控打印机也占到整体市场的18.8%。其他硬件产品市场份额为23.2%。对近年来中国税务信息化整体市场构成的分析表明,正是由于税控收款机以及相关打印机等税控相关产品的应用,中国税务信息化整体市场表现出超常速度的增长态势。但不可否认,对网上购物,游戏虚拟替代币的管理有些失控。网上办税的规模性还有待深化。
4、技术支持单一化。过分重视技术本身,而忽视自身体制的更新,不仅投资后的行政效益没有提高,而且还要为这些先进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支付大量的费用,增加了税收成本。在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机关往往将自己的网络改造工程盲目地交给计算机开发商去完成,而多数开发商所做的只是将税务机关现有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将税务机关现有的治理方法固化在一段段程序之中。应健全构建外部服务体系,包括应急响应体系和安全培训体系,要加强税务信息化的安全支撑体系的建设。
四、影响征管质量和管理效率提高的不利因素
1、税收征管数据运用的影响。由于软件设计的不完善性及计算机操作人员素质的差异性,一些征管数据垃圾经常产生,对提高征管质量及效率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各个地方,数据集中的方式不同,应用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软件系统本身的局限性也带来了征管的负荷,造成征管通道堵塞。对征管数据的综合利用率也不高,有的部门不注重征管数据的客观性及时效性,没有利用它作为管理分析的手段。
2、人员素质操作技能的缺失。人员素质是一种综合因素,因为在所有因素中,人是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这其中既包括税务干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