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结构的耐火保护-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机械论文
发布时间:2011-05-28 09:42:32 更新时间:2011-05-28 09:38:31
浅谈钢结构的耐火保护
马海艳
摘 要:简述了钢结构具有的特点,参考国内外资料,论述了钢结构抗火防火保护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了今后工作中需大量研究的问题,为钢结构设计的完整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防火保护,耐火保护
近年来,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85年,我国兴建了第1幢高层钢结构建筑“深圳发展中心大厦”以来,开辟了我国建筑钢结构的新领域。 钢结构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钢材材质均匀,可认为为理想的弹性材料,受力状态简单明了。2)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好,有利用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3)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降低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小结构设计内力,降低基础造价。4)钢结构制作周期短、施工速度快等。钢结构虽然有这么多优点,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不耐火。钢材虽然是不燃材料,但在火灾高温作用下,其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却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550℃左右时,降低幅度更为明显,一般在15分钟左右就会丧失承重能力而垮塌。国内外钢结构建筑物的火灾案例都证明,发生火灾后20分钟以内就把建筑物烧垮,最后形成一片废墟。
1. 钢结构的耐火保护方法。
由于钢结构耐火能差,在火灾高温作用下很快失效倒塌,耐火极限仅15分钟,若采取措施,对钢结构进行保护,使其在火灾时温度升高不超过临界温度,钢结构在火灾中就能保持稳定性,对钢结构采取的保护措施,从原理上来讲,主要可划分为两种:截流法和疏导法。
1.1. 截流法
截流法的原理是截断或阻滞火灾产生的热流量向构件的传输,从而使构件在规定的时间内温升不超过其临界温度。其作法是构件表面设置一层保护材料,火灾产生的高温首先传给这些保护材料,再由保护材料使给构件。由于所选材料的导热系数较小,而热容又较大,所以能很好地阻滞热流向构件的传输,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截流法又分为喷涂法、包封法、屏蔽法和水喷淋法。
• 1.1.1. 喷涂法
喷涂法是用喷涂机具将防火涂料直接喷在构件表面,形成保护层。钢结构防火涂料按所使用的胶粘剂的不同可分为有机防火涂料和无机防火涂料两类,按涂层厚度分为薄涂型和厚涂型两类,薄涂型钢结构涂料涂层厚度一般为2~7mm,有一定装饰效果,高温时涂层膨胀增厚,具有耐火隔热作用,耐火极限可达0.5~1.5小时,这种涂料又称纲结构膨胀防火涂料。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厚度一般为8~20mm,粒状表面,密度较小,导热系数低,耐火极限可达0.5~3.0小时,这种涂料又称钢结构防火隔热涂料。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原理有三个:一是涂层对钢基材起屏蔽作用,使钢结构不至于直接暴露在火焰高温中。二是涂层吸热后部分物质分解放出的水蒸汽或其他不燃气体,起到消耗热量、降低火焰温度和燃烧速度、稀释氧气的作用。三是涂层本身多孔轻质和受热后形成碳化泡沫层,阻止了热量迅速向钢基材传递,推迟了钢基材强度的降低,从而提高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
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主要品种有:LB、SG—1、SB—2、SS—1钢结构膨胀防火涂料。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主要品种有:LG钢结构防火隔热涂料、STI—A、JG276、ST—86、SB—1、SG—2钢结构防火涂料等。
在喷涂钢结构防火涂料时,喷涂的厚度必须达到设计值,节点部位宜适当加厚,当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涂层内应设置与钢结构相连的钢丝网,以确保涂层牢固。
——承受冲去振动的梁
——设计层厚度大于40mm寸
——粘贴强度小于0.05MPa的涂料
——腹板高度大于1.5m的梁
喷涂法适用范围最为广泛,可用于任何一种钢构件的耐火保护。
1.1.2. 包封法
包封法就是在钢结构表面做耐火保护层,将构件包封起来,其具体做法有:
1.1.2.1. 用现浇混凝土作耐火保护层。所使用的材料有混凝土、轻质混凝土及加气混凝土等。这些材料既有不燃性,又有较大的热容量,用作耐火保护层能使构件的升温减缓。由于混凝土的表层在火灾高温下易于剥落,可在钢材表面加敷钢丝网,进一步提高其耐火的性能。
1.1.2.2. 用砂浆或灰胶泥作耐火保护层。所使用的材料一般有砂浆、轻质岩浆、珍珠岩砂浆或灰胶泥、蛭石砂浆或石灰胶泥等。上术材料均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其施工方法常为金属网上涂抹上述材料。
1.1.2.3. 用矿物纤维。其材料有石棉、岩棉及矿渣棉等。具体施工方法是将矿物纤维与水泥混合,再用特殊喷枪与水的喷雾同时向底子喷涂,构成海绵状的覆盖层,然后抹平或任其呈凹凸状。上述方式可直接喷在钢构件上,也可以向其上的金属网喷涂,且以后者效果较好。
1.1.2.4. 用轻质预制板作耐火保护层。所用材料有轻质混凝土板、泡沫混凝土板、硅酸钙成型板及石棉成型板等等,其做法是以上述预制板包覆构件,板间连接可采用钉合及粘合。这种构造方式施工简便而工期较短,并有利工业化。同时,承重(钢结构)与防火(预制板)的功能划分明确,火灾后修复简便且不影响主体结构的功能,因而具有良好的复原性。
1.1.3. 屏蔽法
屏蔽法是把钢结构包藏在耐火材料组成的墙体或吊顶内,在钢梁、钢屋架下作耐火吊顶,火灾时可以使钢梁、钢屋架的升温大为延缓,大大提高钢结构的耐火能力,而且这种方法还能增加室内的美观,但要注意吊顶的接缝、孔洞处应严密,防止窜火。
• 1.1.4. 水喷淋法
水喷淋法是在结构顶部设喷淋供水管网,火灾时,自动启动(或手动)开始喷水,在构件表面形成一层连续流动的水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由上述可知,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设法减小传到构件的热流量,因而称之为截流法。
1.2. 疏导法
与截流法不同,疏导法允许热量传到构件上,然后设法把热量导走或消耗掉,同样可使构件温度不至升高到临界温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疏导法目前主要是充水冷却保护这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在空心封闭截面中(主要是柱)充满水,火灾时构件把从火场中吸收的热量传给水,依靠水的蒸发消耗热量或通过循环把热量导走,构件温度便可保持在100℃左右。从理论上讲,这是钢结构保护最有效的方法。该系统工作时,构件相当于盛满水被加热的容器,象烧水锅一样工作。只要补充水源,维持足够水位,而水的比热和气化热又较大,构件吸收的热量将源源不断地被耗掉或导走。
冷却水可由高位水箱或供水管网或消防车来补充。蒸气由排气口排出。当柱高度过大时,可分为几个循环系统,以防止柱底水压过大,为防止锈蚀或水的冰结,水中应掺加阻锈剂和防冻剂。
水冷却法既可单根柱自成系统,又可多根柱联通。前者仅依靠水的蒸发耗热,后者既能蒸发散热,还能借水的温差形成循环,把热量导向非火灾区温度较低的柱。
2 结语
1)现行的抗火设计方法是基于计算的构件设计方法,缺乏基于计算的结构抗火设计。改方法以防止整体结构倒塌为目标时,基于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抗火设计。即将结构的主要功能作为整体承受荷载,火灾下结构单个构件的破坏,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体结构的破坏,特别是对于钢结构,一般情况下结构局部少数构件发生破坏,将引起结构内力重分布,结构仍具有一定继续承载的能力。
2)考虑火灾随机性的结构抗火设计方法:结构抗火的概率可靠度设计必须考虑火灾与空气升温的随机性,有待发展
3)钢结构构件在温度、重力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该研究是结构抗火设计的核心,工作量也最大。
4)抗火涂料的抗冲击性研究。
5)缺乏火灾荷载分布统计。该项研究是钢结构抗火设计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 马宁;;浅谈钢结构防火的几个问题[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3]仲崇民;;钢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A];辽宁省科技期刊编辑优秀论文集[C];1997年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