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实素描教学中的个性培养-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美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1-05-30 09:59:02 更新时间:2011-05-30 09:11:02
论写实素描教学中的个性培养
付军玉
摘要:写实素描作为素描的一个分支,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写实素描教学中,给学生容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关键词:写实素描、教学、基础、个性、培养
写实素描是相对于创意素描而言的,在素描学习中,写实素描通常作为基础素描首先被初学者作为训练内容。在许多人看来,写实素描就是照着对象画,被动地抄袭对象,画得越像就越好,不需要个性表现。其实不然,写实素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同样需要情感作为支撑和个性发挥。那么,写实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提倡个性
成熟的艺术是通过艺术家富有个性魅力的语言符号表现出来的,比如,毕加索《格尔尼卡》中用破碎的体、面、线条、不完整的形象塑造了坍塌了的物象,众多纷繁杂乱的物象仿佛是堆砌在二维画面上,但事实上是表现了抗议暴力这一主题的艺术作品。在我们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着一切,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特别是在写实素描课堂中,教师更是要求学生完全依照自己的方法进行作画,只要稍有不同的作画方法,哪怕是在小小的运用橡皮技巧上与自己不同,就会招来一顿训斥,这样的教师虽然暂时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但这导致本应该轻松自由的美术课变得单调沉闷,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素描产生一种抵触情绪。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多项交互的教学过程,写实素描教学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个性培养。
尊重个性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认为,由于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我们很难找到一种适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艺术创作更是如此。在写实素描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和个人方式进行表达。教师的评价要立足差异性,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不管他们的个性如何,都要给予尊重。
激发个性
在写实素描课堂中,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策略。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好课,明确教学环节怎样设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激发起学生的个性。
良好个性的形成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并在长期的训练中才能形成
在写实素描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要一味地迁就。毕竟学生不仅在心理上,而且在专业能力上处于发展提升阶段,对个性的真正内涵他们根本不理解或者懂得太少,有的甚至误解个性就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因此还需要教师耐心帮助他们。对个性好的一面当然要肯定并鼓励,同时对不良的一面也要给予正确引导,并及时给予纠正,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让他懂得写实不等于依葫芦画瓢,应当注意取舍和艺术处理,其实艺术的真实与自然的真实是有一定的区别,它们不是同一概念。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经过不断地练习,不断地面对挫折与挑战。世界上的素描大师都是经过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个性培养是艺术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之一,而艺术个性来源于真实的个人感受,来源于个体对社会、自然的感受和敏锐的洞察力。塞尚说:“艺术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是在自然中找出严密的次序,然后重新构成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自然。”因此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1、在观察自然方面: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对象或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特征的感悟能力的过程,例如在静物写生时,首先要学会整体地观察,不要只盯住局部,只有这样才很好地把握住画面的整体效果。正如德加所说:我们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察能力。对于同一写生对象,每个学生因心境不同,学识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趣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感受逼迫学生接受,也不能全盘否认学生的感受,而且应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视觉去感受大自然,与自然产生共鸣,让审美感受力得到自由的发展。2、在材料运用使用方面:一幅画的好坏与材料的运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材料去表现,材料本身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可以这样说,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优劣之处, 3、在技法处理方面: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风格定式评价学生的作品,绘画与自然科学有着本质的差别,例如构图上,在将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他们的定向思维,在A字形构图时可以尝试其它构图。如:罗中立的《父亲》的构图方式超出了常规就具有奇特性,它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产生了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加之采用超写实表现手法,使得画面效果相当好。 4、在情感注入方面,中国画论常说“情随心走。”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触都不能激动人心。”一幅画抛弃了个人情感的表达,会使人觉得索然乏味,难以产生视觉冲动和心灵的沟通,可见情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创设情感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尽情发挥,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例如在静物写生中,教师要巧设导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每个静物个体都是具有情感个性的,这有利于学生自觉运用素描语言去表现对象,体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5、在扮演角色方面: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所谓领导者,而学生成为被领导者,这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所以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领导者的角色中走出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作业讲评时,我常常先请几位学生发表自己的高见,随后,教师再作总结。还有,在示范课中,也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尝试着给其他同学示范,这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个性的发挥。6、在处理基础与个性的关系方面:写实素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写实素描教学中,一味强调基础,不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也就形成不了良好的个性。相反,一味地强调个性而忽略基础,就象连路都走不稳的人去跳芭蕾舞,其个性可想而知。没有基础的个性是无本之源,缺乏个性的基础也是死路一条。因此写实素描教学既要重视基础训练,又要注重个性培养。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应该为这个“造”字服务,确切地说,打基础是为了创造,不能与创造分离,创造的前提是坚实的基础。在写实素描教学中,要善于处理好基础与个性的关系,做到基础与个性并重,也就是既要有写实性,又不乏个性的融入。
参考文献: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崔云道《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张奥列《艺术感悟》花城出版社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