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的几点建议-建筑设计论文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6-16 08:41:26 更新时间:2011-06-16 08:25:25
对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的几点建议
张 岗
摘 要:“十二五规划”期间,高层建筑在我国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准备不足,现场施工管理人才溃乏,现场管理不善,出现了大量施工管理问题,由此而造成的建设工程纠纷不断,企业形象降低。严重影响正常的经营。建筑企业竞争力下降。建筑施工企业新一轮竞争将是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比的是管理,争的是人才。笔者就高层建筑施工谈几点建议,探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 项目组织 项目经理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稳步增涨,我国“十二五规划”城镇发展目标确定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这一数字说明我国首次城市人口赶超农村人口。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提高城市价值是城市追求的主题。在未来的五年里,低碳节能环保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设备将大量应用于建筑中,高层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大小城市拔地而起。为建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商机,也带来了前所末有的挑战。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以家庭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项目管理模式广泛存在,项目经理只管财务及合同,将精力用在业主上,不注重科学管理,质量管理意思淡薄,安全责任差,因而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尤其突出。建筑施工企业新一轮竞争将是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比的是管理,争的是人才。笔者长期从事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就高层建筑现场施工,谈谈几点建议。
1 组建高效的项目组织是取得效益的最佳途径
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工期长,结构复杂,各工种交叉作业,工作面拥挤,安全隐患多,钢筋、混凝土用量大等特点。加强施工管理尤为重要。项目经理作为施工现场的第一责任人,组建施工一级的项目管理组织为各项管理之首,项目组织不要停留在形式及经验上。“十二五规划”期间,政府加大住房投入,城市化建设投入的资金进一步加大,制度更加规范化,国家宏观控措施完善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项目管理者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项目经理要亲自组建。施工现场一级最为有效的组织形式为直线制式,即命令从上到下垂直领导,这种制式等级分明,工作程序可以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也能很好与施工现场开放性相协调。这种制式也能最大限度克服命令多头,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现象。笔者2009年某小区现场施工中,建筑总面积为1.1万平方米,框剪结构,地下室1层,工期10个月,合同对工程质量,工期要求苛刻。工程于2009年6月11日开工,开工正值用工紧张时期。施工项目设材料管理部、技术部、项目综合办公部、安全管理部四个主要部分,每个部门设经理一人,其中材料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二人,一人负责材料的采购,一个负责材料的保管及使用。二人互建台账,每周三核对一次;工程技术部设经理一人,对工程技术负责。下设钢筋模板组、砌墙组、水电安装组。每小组确立责任人一人。技术经理每天向项目经理汇报工程情况;项目综合办公室人员设三人,一人主要职责是协调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一人负责对工程施工资料(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和储存。一人负责各部门的检查。资料员与检查员只到项目经理负责,二条线平行运作。检查人员必须即时发现问题,为事前控制打下基础,定时向项目经理汇报工程进展情况。资料员要求懂法律,懂技术,熟知合同管理,做好项目经理的秘书;安全管理部门设一个,全面负责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每周必须对项目经理汇报一次工程现场安全情况;工程施工期间,各部门各行其职,规范有序。项目经理对管理人员奖罚分明。工程提前22天完工,工程质量评为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采用这种方式,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是项目组织是为项目服务的,在组建施工一级的项目组织时,项目经理要亲自或指定人员认真分析施工图纸,明确设计意思,与业主勾通的渠道保持畅通,认真分析施工合同,要充分考虑到具体工程的施工现场环境及施工现场条件要等要求组建,要求不同等级的管理人员能掌握相应的工程知识。在此基础上,确定工程施工目标,对目标进行认真的分解。目标分解过程中,充公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多采取奖励制度,少用罚制度,用好劳务分包合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安全保障计划等计划。在对组织的权力分配中,要注意对管理人的职责明确化,工作程序规范化。注重培养企业文化。其二是项目组织中各责任人的责、权、义要明确,责、权、义对事不对人。制度要健全,分工要明确,职责要清晰。直线制最大的优点是命令是从上向下传递的,权力最大的是项目经理,同时也存在项目经理在于不在,施工现场两重天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信息不通畅。建立了规范化的信息制度是管理者正确决策基础,建立良好的信息通道是项目经理制胜之法宝。其三,随着高层建筑施工分工专业化,要求各工种相互配合施工,组建的项目组织之间要形成默契。上下一体,这样大大减少了施工成本,是取得效益的最佳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项目经理要注重项目组织人员的相对稳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流动相当普遍。项目经理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后备力量,“十二五规划”期间,随着国家制度的规范化,建筑施工企业将面临重新组合的局面。企业的竞争,将是人才竞争,也是项目经理的战略决策。,培养信任的人。用得顺手的人,立自己于不败之时。是项目经理深思的问题
2 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施工项目经理的职业素养。在实际案例中,存在大量工程,中标后,匆促上马,由于施工准备不充分,施工后,工程事故不断,项目经理成天奔波于各种协调中。工程竣工后,经济效益不佳。项目经理在接到施工任务后,要组织精干人员,认真编制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其中的施工进度方案要切实可行。对流水作业要精心设计专业工作队、施工段、流水节拍。对填充墙,合理搭接,水电平等穿插。目前,在实际工期进度控制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工程为数不多,项目经理要了解科技在工程管理中的发展现态,将最合理的管理经验应用到工程现场施工中。网络计划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进行优化,能在满足工程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使目标优化。项目管理要组织施工精干力量,集中研究要进行多方案对比,对每一方案要进行成本分析,对提出新方案的人员、节约成本的人员进行奖励。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工程安全保证体系定人定职。在整个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的施工准备中,积极开展价值工程分析,对好的方案进行奖励。项目经理对新的方案要认真分析,对比,选择。工程开工时,对工程的定点,放线,要认真检测,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对控制点,沉降观测点要做好可靠的保护,如果有深基础土方的开挖,项目经理要认真制定土方开挖计划,注意收集气象资料,注意地下水位,土质情况,制定可靠的排水降水方案,做好排降水试验,确定无误后方才排降水。对基坑边坡的支护,要进行方案论证,要做到万无一失,笔者亲见因边坡支护失稳而造成重大工程事故的案例,教训深切。自动爬升塔吊整机体积小,安装便捷安全 、部件设计可标准化、模块化、互换性强,减少设备闲置,提高投资效益因而在工程中普及。但因项目经理安全意识淡薄,因塔吊失稳而造成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项目经理在施工准备时,要亲自选吊机基址,确保吊基础安全可靠。塔身组装坚持专业化安装。项目经理在编制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时,充分利用好合同在施工中的作业,将合同作为管理的重要措施。在订立合同时,注意一点,《合同法》规定建筑工程合同为要式合同,要订立书面的合同。
3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质量,以质量求生存
高层建筑投资臣大,施工过程隐蔽工程多,施工具有一次性,项目经理必须要有清晰的头脑,严格控制施工过程质量,以质量求生存。项目经理要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工程质量保证计划,以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为依据,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不能大意。项目经理有三点必须做到心里有数;其一,对工程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使用要建立台账制度,对主控材料(钢筋、水泥、商材料)的责任落实到人。使用做到心里有数。其二,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施工、验收做到心有数。严格按班级交底,自验合格,监理检验合格方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做好工程验收记录。其三,对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做到心里有数。在施工期间,项目经理要有“三多”。多看、多听、多问。
4 引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益
建筑施工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确,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应用到工程施工中,为工程带来了高额的性价比,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谁最先引用最新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谁就走在最前面。项目经理要将目光放在更长远上,在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测量放线,运输工程上,大胆引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例如在某工程基础施工中,经过多方案对比,决定采用泵送方式浇灌混凝土,使混凝土的水平运输与垂直运输合一,达到节省劳力、降低费用、提高工效、改善施工环境的目的,并可靠保证浇注体均匀、密实。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
5结语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在基础设施、住房建设、教育投入大量资金,高度建筑是未来五年发展的交响曲,管理与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工程建筑的主题,项目经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创造一流的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