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八大支撑”-城市规划论文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8-08 08:48:39 更新时间:2011-08-08 08:25:36
浅谈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八大支撑”
陈其聪
摘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泉州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从“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的转变,这将是泉州市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战略任务。适值“十二五”期间,这也正是泉州区域创新体系从初步构建向深入拓展完善的关键时期,是泉州实现创新型城市目标的重要时期。因此,本文认为我市要从体制、主体、载体、平台、协作、政策、人才、环境等层面加快建设,以“八大支撑”来建设我们的创新型城市。
关键词:泉州市;创新型城市;保障措施
1、强化体制支撑,提供组织领导保障
加强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建议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科技、经委、发改、财政、人事、教育、卫生、统计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泉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统筹、评估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日常工作。同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做到“党政一把手”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强化主体支撑,着力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企业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突破口,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导力量。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创新源泉主要来自企业。坚持把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源泉,既积极支持“大而强”的企业,也大力扶持“小而优”的民营科技企业,努力形成相互配套、共同发展的产业链,切实提高企业集群创新能力;二是坚持研发机构主要设在企业。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程技术中心,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研发机构;三是坚持发明创新主要出自企业。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和实施产业化的资助,引导、鼓励企业自主发明和创新。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继续鼓励企业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
3、强化载体支撑,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传统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上寻求新突破。加快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度和贡献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逐步向自主研发转变。二是在传统产业高新化上寻求新突破。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交流,走产学研与技术改造相结合的道路,重点实施传统工艺和技术装备改造、制造业信息化改造、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改造,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三是在特色产业基地化上寻求新突破,推动全市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群,塑造一批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强、具有较大经济规模的创新型企业和集团。
4、强化平台支撑,努力为推进区域自主创新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加强科技合作平台建设,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以更大的力度吸引高科技成果来我市转化。二是加强科技依托平台建设,依托产业集聚基地建设行业公共技术平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三是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依托泉州市五大国家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和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等多元投入,共同参与,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泉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建设不断向县(市、区)延伸,扩大自主创新的辐射面;对泉州科技信息网络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数字科技文献平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信息的搜集提供便利,为科技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邀请软件单位加盟平台提供完善的企业信息服务,并在广大中小企业推广应用,助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做大做强泉州自有品牌和商标。
5、强化协作支撑,重视区域协作
泉州建设创新型城市,不能局限于泉州,而要跳出泉州来看问题,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入手,这样才能真正把泉州创新的潜能挖掘出来,撬动起来。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起产业创新链,泉州就可能变成重量级的创新航母,整个海峡西岸才可能活起来,成为创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要借助“五缘”优势,泉州积极搭建海峡两岸科技交流合作平台,针对台湾岛内科技产业外移的趋势,加快在电子信息、物流、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与台湾高科技产业对接,同时结合泉州市粮油深加工、茶叶、芦柑、花卉园艺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积极同台湾农业科技产业对接。二要借助侨乡优势,加强同港澳地区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为泉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和宝贵的经验。三要利用厦门、泉州、漳州三地网络化分工态势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探索跨区域创新资源优势互补和配套衔接的有效途径,深化跨区域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6、强化政策支撑,充分调动全社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一是进一步加强优惠政策向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倾斜,完善科研奖励政策,提高奖励额度,对在技术上有一定突破或取得先进技术成果的要从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给予奖励。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创新。进一步强化财政科技投入对自主创新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政府风险投资种子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大力鼓励民资和外资创办专门针对泉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公司。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奖励力度,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改革科技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努力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7、强化人才支撑,切实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
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依托重点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重点产业、重要领域的紧缺急需人才,培育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多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以人才的领先推动创新的率先。二是积极构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平台,重点加强高新技术园区、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各类人才载体建设,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博士后工作站和科技研发中心。三是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把竞争机制全面引入人才开发、培养、使用过程;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和人才奖励政策,建立技术入股、科技人员科技股份期权等制度,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四是依据泉州科技与经济发展需求,建立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建议成立课题组,调查分析各类泉州科技、经济人才的分布以及现状,确定泉州科技与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类型。以此制定泉州科技与经济高端人才引进、培养规划,出台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与使用、激励政策,以真正满足泉州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高端产业的人才需求。五是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资体系,把人才的引进、使用等权力回归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
8、强化环境支撑,不断激发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活力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离不开外部环境的营造。一是弘扬社会创新文化。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传统文化中创新的价值理念,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构建富有泉州特色、时代风采的创新文化休系。弘扬“思变敏行、开放包容、爱拼敢赢、坚韧强毅、崇商务实”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泉州城市精神,通过多种形式活动,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二是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创新意识,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不断增强全体市民学习能力和创造动力。加大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以此为载体,开展更多的有利于全民参与的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月期刊咨询网是一家大型论文发表门户网站。主要业务有发表论文、评职称论文发表、论文发表、教育论文、核心期刊、期刊征稿、期刊投稿、正规格式范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水利职称论文,教育职称论文、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等,发表速度快。论文发表信用百分百。
用心服务是我们的运行宗旨,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本站与国内上几百种权威期刊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已拥有大批的固定客户群,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