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雕塑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9-13 09:24:20 更新时间:2011-09-13 09:51:16
环境雕塑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翔凌 李伟
摘要:在园林景观环境中设置雕塑,必须有适于雕塑的空间环境。如果雕塑与环境不能协调统一,雕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雕塑的设计与设置应与周围的空间环境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相互作用。它在空间环境中应起到凝聚和点缀及美化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雕塑;园林景观;人文关怀;自然环境;艺术元素。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从简单的满足生活需要向着更高的心理和文化层面逐步延伸。园林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雕塑作为园林小品已被广泛运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并成为城市景观中抢眼的亮点。本文就环境雕塑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环境雕塑的设计原则和要点,为环境雕塑的创作提出一些建议。
1 现状分析
1.1 环境雕塑风格的演变过程
中国的雕塑历史文化悠久,它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几乎与人类文明相伴而生,经历了石、玉、青铜器、石窟造像等演变延续到今天,无论从艺术形式还是材质造型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能与环境相结合的早期作品大都出现在陵墓与石窟中。新文化运动后,西方雕塑涌入为中国现代雕塑奠定了基础,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纪念性环境雕塑,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刘开渠先生的《一.二八淞沪抗日将士纪念碑》在雕塑造型和人物塑造风格上都开创了中国雕塑的先河。进入90年代,80年代雕塑的群体性、精神性、理想性被90年代的个体性、世俗性、商业性所代替。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雕塑界也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变,既观念和文化的转型。雕塑的艺术形式开始由审美走向文化,由语言形式的问题转为观念问题。
如果说环境雕塑过去是从美的形式出发,现在,文化意识和观念的表达成为更受关注的内容。雕塑家们更多的从个人感受出发,表达艺术家的人文关怀,从他们周围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素材发现内容。他们开始尝试更多的表现手法,走出了过去单一的形式,变得丰富多样,更多的强调与大众交流的可能性。城市建设在飞速发展,形式各异的环境雕塑也不断涌现出来,受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一些雕塑作品不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些设计者缺乏理解西方现代雕塑的内涵和社会文化背景,始终在追随西方现代雕塑的形势与风格,亦步亦趋。
1.2 环境雕塑设计的欠缺
1.2.1 环境雕塑与景观环境的协调性
环境雕塑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常议常新的命题,越来越多题材各异的环境雕塑迈进了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公共绿地等开放的公共空间。但遗憾的是,如今环境雕塑又陷入了与空间、环境难以协调的窘境。它表现在一些具体项目的实施中,设计师缺乏对总体环境的认识,导致环境雕塑在景观设计中不时出现纰漏和偏差的现象,造成环境雕塑与空间环境的不协调,环境雕塑的创作必须从空间环境出发,它不仅是为人们营造一道视觉艺术的风景线,一个适宜的活动空间,同时还必须作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组成部分,达到协调统一。
1.2.2 环境雕塑的题材雷同、形式单一
环境雕塑的创作应当从当地环境和历史文脉、民俗特点、地域特征中寻找素材,有些雕塑一味照搬照抄,致使雕塑落入城市化的俗套,有些城市虽大兴雕塑,但艺术手法雷同、主题和题材单调、与环境严重不协调、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制作粗糙、材质差,对城市的景观造成了负面影响,产生了新的“城市垃圾”。以承德市为例,98年在安远庙环岛处设置一座名为“日月同辉”的雕塑,雕塑是以玻璃钢为基质,表面做金属和彩色喷漆两种混合效果,造型为月亮和太阳形状的平面的叠加,月亮为金色,太阳为红色,雕塑的名字虽然符合当地的地域特征(与避暑山庄内的一个景点同名)但是雕塑却做成了平面设计,就连平面构成都算不上美,更不要说三维空间的营造了,颜色就更加突兀,安远庙环岛东邻武烈河,再往东是安远庙,是依山傍水的所在,雕塑用了跳跃的红色和耀眼的金色,与周围的环境严重脱节。这种质量低劣的雕塑就不折不扣的成了“城市垃圾”,污染了环境也污染了人们的眼睛,雕塑于不久后被拆除。
雕塑对一个城市来说,是灵魂,是眼睛,是城市的象征。好的雕塑代表一个时代,凡是有机会从事环境雕塑创作的时候,要对作品的客观环境和特殊性多做一些比较、思考和分析、研究,一件雕塑作品方案是否成功首先要看它在特定环境中能否达到或接近“恰如其分”这个基本要求。
2. 环境雕塑创作的准确性
2.1 环境雕塑、景观环境与人
环境雕塑区别于其它雕塑创作,首先它存在于景观环境当中,因此它强调雕塑主题与环境背景的有机融合,环境雕塑必须能体现出环境景观艺术的内涵。作品在表达作者的个人思想和审美观的同时还要考虑作品与周围环境及受众之间的关系。它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它不一定都具有观念样式的先进性和前卫性,它更应该表达人间恒常的理性与普遍情怀,能与较多人群产生共鸣。环境雕塑作品的表现语言应当强调满足公共性要求的通俗化倾向,强调审美的公共性,强调作品与环境,与公众的和谐及亲近性。如果说雕塑创作是艺术家用雕塑来表达个人的观念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环境雕塑的创作就是艺术家的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作品所处的环境景观空间及受众心理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环境雕塑作为景观环境的因素而存在。景观设计涉及面广,它通过对影响景观形态的许多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景观设计中人与环境、二维与三维、局部与整体等一系列的矛盾。景观的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小艺术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环境雕塑作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创作者只有具备了以系统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才能善于将“原环境”或“新环境”中“闪光”的要素与物质,作为一种特色在创作设计中予以表达,才能真正有所创新和超越。
2.2 明确的环境观念和创作主见
如何从科学艺术和生态环保的角度来规划、建设公共环境,建立具有文化、内涵、环保又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的景观环境是雕塑界、环境规划、城市规划各部门的一个新的议题,一个好的环境雕塑应既具有高雅的格调、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应以人为本,具有亲和力,能与环境同生共荣。因此,创作成功的作品,成为我们的责任,在创作中我们要摆脱平庸,摒弃被动、消极、迎合的心态,去除一种表层的、片面的、矫饰的、虚假的、无用的模仿和伪饰,我们必须真正的从思想上、观念上使自己的观念创作设计手法和表现语汇,超越自我和有限的空间,把精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再一点,保证工艺质量,加强施工质量,对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必须按艺术规律和科学的程序办事,减少盲从,不论是景观,还是雕塑本身应竭尽全力去作细、做精、作美。
参考文献
(1) 何镇海,环境雕塑在共有空间中的协调性,雕塑,1998(2);
(2) 陈辉,环境雕塑,清华大学出版社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