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空间下的超高层建筑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9-28 10:54:24 更新时间:2011-09-28 10:42:22
基于城市空间下的超高层建筑
方骊骞
摘要:城市空间是建筑设计中城市意识体现的一种方式,对于创造良好的城市形态,创造人性化的具有场所精神的城市生活环境有巨大的作用。高层建筑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恰当的融人城市空间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使高层建筑设计趋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种理念。本文就住宅建筑时城市空间的作用及影响进行论述。
关键词:城市空间;高层建筑;建筑设计
基于功能的分离主义,最极端的表现是,把建筑和城市空间,从功能类别上去进行分割,分离。根据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土地规划用制度和用途地域制度,城市空间规划的平面分色表示方法,就是基于这种功能分离的基本概念。然而经过长久历史的积聚和发展,混合和混在的多种功能状况被作为非近代性给否定了。而功能的纯化,广阔的空地,绿化,新鲜空气,这些口号和柯布西耶的“阳光城“提案,成了混合城市空间里,以现代化的形象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东西。高层建筑,空地,广场和绿化已经成为了世界共通的现代化城市的目标。下文从城市空间的结构、景观、功能、环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1 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首先,超高层建筑的布局与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紧密相连。城市不断发展进化,因此其空间结构也是动态变化的。埃里克森 (RodneyA.Eriekson)将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过程归纳为集中一分散一再集中的周期运动此过程以集中为特征,其中的 分散过程可以理解为在另一个区域的集中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被看作一种集聚的方式,即为了分摊高昂地价的垂直性集聚。随着城市土地的日益稀缺,这种以超高层建筑建设为 主的垂直性集聚已经成为形成城市中心与副中心的主要方式。
其次,城市中心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功能的自我调整,发挥城市空间结构的自组织机制优势,有效促使城市空间结构在新层次上的发展和自我完善,例如超高层建筑使费城CBD沿商业大街向西平稳移动,使纽约CBD核心区自百老汇向北移至23街,第五大道成为移动轴。同时,超高层建筑又对CBD具有阻滞和逆转作用,例如克利夫市1927年竣工的213m高的顶点大厦,使几十年一直向东移动的CBD发生逆转而在公共广场附近保持4O年之久;20世纪 3O年代建成的洛克菲勒中心成为纽约城 CBD旧核心之外的副核心。
2 城市空间景观的影响
首先,城市空间景观的影响表现在城市天际轮廓线上。由于天际线是城市整体面貌的垂直空间投影,反映的是城市建筑的总体轮廓,因而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及密度分布成为控制天际线的两大主要指标。建筑高度与天际线有必然的联系,但并不是高度越高,天际线特征越明显。对天际线有明显影响的是建筑体之间的高差,同时建筑密度也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天际线的趋势和走向,超高层建筑的密度过大会影响天际线的轮廓,并掩盖建筑单体的特色。比如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由东方明珠、国际会议中心、金贸大厦等建筑构成的浦江东岸天际线目前十分清晰,但随着未来该地区筹建中的超高层建筑相继落成,其轮廓线的艺术美感必将因过高的建筑密度而大大降低。
其次,城市空间景观的影响还表现在景观视廊的创造与保护上。景观视廊是城市景观资源的重要体现,形成通畅的景观视廊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不同城市格局中景观视廊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异,有的是自然环境的融合,有的是历史节点的汇聚,但无论何种形式,超高层建筑都会与景观视廊的强化与整合产生强烈互动。处在景观视廊序列中的超高层建筑必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城市空间塑造的整体要求,其造型设计和空间布局应有利于序列感的形成,例如巴黎德方斯拱门前的高层建筑造型都较为简洁,而且大都布置在轴线的两侧既是城市轴线的尾声,同时也衬托了德方斯拱门的中心地位。
最后,由于规模大、体量显著超高层建筑的总体布局对区域城市空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超高层建筑的总体设计,须首先积极研究周边的建筑形态及该区域城市空间的城市设计导则,选择合理的布局方式,与周边的建筑共同构成连续、积极的区域城市空间。
3 城市空间功能的影响
城市空间功能的影响表现在对于城市功能的优化上,根据西方城市学家将城市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即外部功能)和非基本功能(即内部功能)的理论基础,我们将这种优化分为内部功能的优化和外部功能的优化。城市外部功能是指一个城市对本市以外区域提供服务的功能,即其作为区域中心的作用 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城市内部功能是指城市为其内部企事业单位、社团和居民服务的效能,表现为城市自身的凝聚作用,是维持城市自身正常运转的保证。
内部功能的优化包括城市运行效率的提高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丰富。超高层建筑依靠内部多种功能的综合化、功能组织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建筑交通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城市内部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高层建筑如果要实现丰富居民生活的目标 必须积极开发和创造多种空间组织模式 同时维持街道的氛围和形态,从而使城市保持活力。
外部功能的优化包括城市经济的促进、城市竞争力与政治影响力的提高等。超高层建筑是时代的产物,不能脱离政治、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首先它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比如上海高层建筑的建设十分显著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楼宇经济已成为上海市中心各区的主要税收来源:其次,许多成功的超高层建筑策划能够提升城市的政治影响力和城市形象,从而实现 一幢楼带起一个城市”的触媒效应。比如马来西亚的佩重纳斯双塔标榜了民主政治的成就和民族自信心,CCTV中央电视台新址大厦的建设则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4 城市空间环境的影响
城市空间环境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与城市人文环境的互动和与城市物理环境的互动。一个城市的人文环境由许多因素综合形成,超高层建筑作为物质载体能够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心理,其实现途径包括外部形象的文化表达、空间组织的内涵彰显、技术与情感的动态平衡以及城市文脉的开拓创新。借助超高层建筑的庞大体量,城市的文化内涵被成倍放大,并传递到城市各个角落,而那些经久不衰的建筑也必然是在文化表达上最大限度地获得群众认可的建筑。
城市物理环境是城市文化环境的基础保障,高尚的人文环境离不开舒适的物理环境。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通常会使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局部区域的城市交通网络和市政工程质量得到改善 但却很难避免对城市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普遍追求绿色建筑的今天 超高层建筑的生态化设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减少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每个建筑师都应肩负的责任。
5 结束语
由于城市空间涉及到建筑与城市的诸多问题,因此不仅需要建筑师加强城市意识和素质训练,而且需要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建筑师、业主、使用者、政府官员等各个方面互相合作,共同实现城市与建筑的整体协调发展。
有关施工技术规划类论文可以参考建筑设计论文与规划类,如果您也想发表论文,投稿期刊可以咨询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