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景观的文化研究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2-05-09 08:50:18 更新时间:2012-05-09 08:27:15
摘要:现存于城市之中,具有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的城市景观,都是城市宝贵的资产。它们不仅对塑造城市风貌,突出城市个性,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改善城市环境,还对城市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综合而有益的作用。因此它们往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的亮点,更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重点。
历史的变迁和现代化建设的原因,导致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周边环境的变化,出现的被破坏或荒废的现象。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情况下,许多景观的周边环境变得十分拥挤,使用功能也相当杂乱,与景观形象发生强烈的冲突,破坏了景观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环境风貌。
关键词:城市景观 文化 研究
一、城市景观与景观文化的概念
景观,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一切视觉事物的总称,凡是在时空中人类可视见之景物都可以称之为景观;它既是指自然中存在的景观,又是指人类生活空间中存在的所有景观。景观实际上诠释着一种人类审美思想与自然相生相合的关系。作为地理学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
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认为景观。自然景观是指那些不经人工雕琢、完全为大自然所造就的景观,如天然的山、水、树、石、云、日、月等以及与这些物体相关的空间,共同构合而成的整体关系。人为景观则多是指人为设计、人工材料构造的景观,如园林景观、建筑景观、城市景观(包括城市中的历史景观、人文景观、商业景观、娱乐景观等等)。
“文化”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原意为“耕作”,引申为培养、教育等含义;汉语中“文化”一词,“文”通“纹”,指装饰花纹相互交错,“化”则意为引导从善,“文”与“化”合之表示文治教化。
景观文化是个大文化的概念,它不同于文学、诗歌、曲艺等,它与建筑文化相似,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但它又不同于建筑文化。
景观文化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形”,指景观文化物化的体现;二是意,指景观直接依托和体现的文化;三是景观的背景文化,指外在于景观的文化、思潮和社会;四是景观的阅读文化,指游者对景观的认识、理解和利用。
城市是一种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关键所在。
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城市,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经济—社会的综合体。
城市景观文化,狭义上讲,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以及城市的各项功能设施等物质传递给人们的视觉信息感觉。广义来讲,包括地方名族特色、文化艺术传统,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公共活动、节日集会等所反映的文化、习俗及精神面貌等有浓厚生活气氛的内容。因此,城市景观文化能够综合反映出一座城市的自然、历史、社会及经济的形成特色及发展状况,占据着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位置。
二、城市景观与景观文化的历史渊源
现今的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的本质更强调的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环境的综合性决定了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
城市景观首先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这是中国文化的总纲。战国时的管子早就提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理念。现代的东西方文化也在人与自然协调,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上不只有人、人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等理念方面有所统一。我国传统文化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常遵循“人杰地灵”而且说“景物因人成胜概”,不孤立地提“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神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人也就在其中了。中国文字“一人为大”、“一大为天”就包含人与自然的这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人是大,但第一大是自然。上世纪末年国际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发表的《北京宪章》将20世纪概括为“大建设,大破坏”,而面对新世纪提出“将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城市景观最基本的因素是山水形胜。我国60%以上的国土是山地,近山城市都有大水面。环境是城规、建筑和园林创作之源。传统风景区和园林建筑都善于化整为零,组成建筑组群,大大地减少了平整的面积,得到“因山构室,其趣恒佳”的结论。管子说:“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因此也要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因地制宜,而不是因“宜”制地。
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动物和微生物无不借山林和水泽等生长和繁育。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
因此,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人工塑造地形,以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条件。因此,地形设计不仅是创造不同的空间的手段,也是创造不同生态环境的手段。平地只是一种环境,坡谷是另一种环境。因微地形起伏可以创造阴、阳、向、背,加之理水的因素又出现干湿的差别。湿生、沼生、水生的植物就有了藉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城市景观,总的来讲,是把人工建筑、街道融会到自然环境中。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绝不是空想,它是发展的方向,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在景观营建过程中,人类不断的熟悉物质,掌握技术,了解如何建造,如何使之满足自身的需求,如何使之体现社会观念意识,体现民族特性,地域特性等等。
三、城市景观与景观文化的相关研究
当前在城市化急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现代城市旅游的兴盛和人们保护观念的加强,城市景观不断地受到了大众普遍的关注和重视。
城市景观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留存于城市中,融汇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80年代开始,出现于中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在许多方面都与100年前发生在美国以及随后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城市美化运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城市景观的文化是历史留下的城市古老印记,是一种亲切的历史文脉延续,是人们可以感受到城市历史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它使居于城市中的人们有强烈的文化和精神归属感。
最近几年,国内在保护城市景观文化的完整性和历史原貌的实践中经常被提到所谓“修旧如旧”的做法,即将受到破坏的城市景观的文化性经过修建恢复为“历史原状”。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原有的景观意境和景观特色。城市和景观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身份象征,也就是说,我们每次设计和规划都代表了我们着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反过来,我们的民族和文化也都有自己的代表景观与象征。
以城、片、线的方式作为保护的手段,能够使城市景观之间成为相互关联的有机体,从而有助于依据相互的关系并结合城市的结构规划出合理的景观交通体系,而不至于使城市景观变成城市中散落的明珠。
在对传统城市景观的继承方面,要注意那种“假文脉”的现象,即机械地抽取传统城市景观中的片段,而不加分析地进行拼贴组合。在设计中从历史和传统中借鉴一些形式或内容,应考虑到时代的需求和特征,在继承的同时致力于传统城市景观的更新发展,使城市景观不断满足时代和人类演进的需要,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给城市景观提供了创造的的素材,设计师从中激发出了不少设计的灵感。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对于提高社会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味,陶冶情操,激励民族自信心和增强爱国主义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每个城市都是“生长”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城市景观文化不应只是“千城一面”,随“风”而抄,而更应该将城市特有的自然、经济、人文、历史和本土文化艺术化,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的人文历史资源,通过构图法则的运用,将城市中的各种物质、文化特色融入到空间,产生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主题。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制造”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有着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学术滋养的景观文化基础,正推动着中国设计走向备受世人关注的位置,“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正代表了我们民族性格中最为核心的精神,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展示现代文明风范的重任。同时,许多优秀的城市景观文化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虽然各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所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形式,需要我们以开阔的全球化视野和心态,来审视过去、现在和未来。
城市景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对文化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的质量,将城市景观文化的延续性与都市生活的现代性有机融合,才能创造出城市景观的新文化。思考在全球化历史进程中中国城市景观文化的地位、处境和方向,发展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是我们所应该深思的。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 赵克理.顺天造物[M].河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 畅广元.文学文化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4 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5 文增.城市广场设计[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6 陈宗海.旅游景观文化论[M].上海:上海大学学报,2000
7 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