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多维视角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2-06-13 12:12:19 更新时间:2012-06-13 12:26:14
【内容摘要】目前,中国社会转型进入了关键敏感期,意识形态问题较为突出。在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如何牢牢把握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牢牢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我们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大社会环境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新时期 意识形态 多维视角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一次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部署的重要会议,对加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执政党行使公共权力,提出一系列施政主张,吸引民众,确立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凝聚党员,确定纲领和目标等等活动,贯穿其中的是这个党长期形成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目标都是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确立的。
目前,中国社会转型进入了关键敏感期,意识形态问题空前突出。在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如何牢牢把握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牢牢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在充分肯定意识形态领域主流的同时,还要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意识多元化、多样化、多变的特点更加明显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更加多样。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正确方向,将是意识形态建设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
(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现实利益相互交织,辨别和处理有一定难度
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对现实利益的取舍,现实利益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由于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许多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往往是思想认识问题和现实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这就使得许多问题辨别和处理有一定难度。
(三)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渗透活动升级
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把价值观输出作为核心内容,极力宣扬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理念。高调鼓吹“网络自由”和“信息自由流动”对我网上渗透有日益加剧的趋势。他们凭借网络技术优势,把“谷歌”“脸谱”“推特”等网站作为新的渗透工具。
(四)利用合法外衣实现政治目的的渗透增多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我国文化经贸活动中,不断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他们还借助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等,打着项目资助、研讨、交流、合作办学、论坛讲座等旗号进行渗透。
(五)更加注重“棒杀”与“捧杀”相结合
面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日益强大,西方舆论在继续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进行“棒杀”的同时,过渡渲染中国的影响,企图设置“美丽陷阱”,让中国承担更多与发展中国家地位不相称的责任,达到“捧杀”中国的目的。
二、新时期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多维视角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单位,意识形态早已成为整体社会发展进步、生存链条和生态体系的重要环节。从远处说,加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关系到中国命运的存在和发展,从近处说,关系到对国家长远战略利益的捍卫和中国共产党政治地位的维系。
我们党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政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始终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的重要论断,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一)全球化: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视角
从一定意义上说,全球化是人类文明急速增长的过程,也是世界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更是落后文化不断地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的过程。虽然全球化的正面效应以自由与民主、市场与贸易、消费与资本、法治与公正等,给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元素,但同时全球化的负效应也给中国意识形态建设设置了一系列难题。它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实际上,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伴随着传媒和网络的发展和进步,个人主义化、世俗化、开放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在与之冲突和融合中,在“全球化就是西方化,西方化就是美国化”的论调面前,我们党要在意识形态领域赢得话语权,形成强势文化优势,要进一步处理好“二对关系”:
第一,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关系。“一元性”这是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要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尤其是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发展主流思想文化。但是,文化及价值观从来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为此,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统摄、整合之,弘扬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形成既有“一元统领”、“协调有序”,又有“兼容共生”、“和而不同”的一元与多元、主导与宽容的辩证格局。
第二,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多种文化的自我张扬与凸显,必然造成文化的冲突、碰撞、摩擦。辩证思维告诉我们,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矛盾统一体之吸纳与排斥、融合与斗争、渗透与抵触是各种思想文化存在方式的常态,因为相反才需要和,因为相异才需要谐,有文化冲突就需要文化整合。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孔子学院遍布五大洲,就是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的鲜活标本。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越来越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活跃。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的政治严重性和复杂性,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决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社会转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国内视角
我国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掌控意识形态的现实平台是社会转型。在特殊的历史“拐点”和现实平台上,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领权,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业而不懈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当下的中国社会转型不仅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又是一场更为广远的思想革命。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物质力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精神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的巨大变迁。强调科学,是因为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机制主要来自于科学技术提供的强劲动力,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中国的现代化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并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整体运作。强调法治,是因为市场经济为国人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和行为载体,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引发巨大的利益分配和再分配,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秩序和规则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强调民主,是因为它更符合人性的基本价值定位和理想追求,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我国是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些处心积虑要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敌对势力,面对综合国力竞争中彼消我长、彼降我升的新形势,认识到单纯依靠硬实力扼制中国的发展已越来越不可能,所以加大了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对我国进行的渗透和攻击,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各类文化载体进行的,是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出现的。要充分运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向国际社会宣示我国价值理念,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以利于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增强国际话语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国家兴亡和人民祸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选择,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又需要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战略管全局、管长远,必须从战略高度认真谋划意识形态工作。应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认知认同,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召力、影响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永利 李建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红旗出版社2007年2月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26日安徽日报
3、韩震《我们的主心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