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给排水常见问题与分析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07-05 10:00:22 更新时间:2012-07-05 10:00:21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给排水工程的所用管材的特点,分析了给排水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并对施工的流程中应注意的原则和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给排水施工 施工技术 问题与防治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国内建筑高度不断被刷新,新建筑层数更是越建越多、设备更完善、功能更齐全、技术更先进的。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一种标志。高层建筑不同于低层建筑,具有层数多、高度大、振动源多、用水要求高、排水量大等特点,因此,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材料及管理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必须采取新的技术措施。才能确保给水排水系统的良好工况,满足各类高层建筑的功能要求。
二.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
2.1 管道安装施工步骤
熟悉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施工测量放线→沟槽开挖及管沟砌
筑→配合土建预留孔洞及预埋铁件→管件加工制作→支架制作及安
装→管道预制及组成→管道敷设安装→管道与设备连接→自控仪表
及其管道安装→试压及清(吹)洗→防腐和保温→调试和试运转→竣工验收
2.2 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问题
2.2.1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阶段。该工作阶段往往忽视给排水预埋
工作,极易造成预埋、预留不准确或漏留、漏埋。
2.2.2地下室
由于设计安装在地下室,设备管线多,所以高层建筑多数重要设备容易出现矛盾冲突,空间也易降低,使得使用功能严重受到影响。因此,详细核对图纸,加强与业主、设计、承包商的沟通,这些对于专业监理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严格按图监理是在保证图纸无
误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的。
2.2.3 屋顶水箱出水管道设计往往有不合理
由于管径偏小,形成给水负压,造成顶上几层出水压力不足或水污染,使用功能受影响,因此,审核工作提前作好、并与设计及时沟通,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2.2.4标准层。转换层及标准首层建筑结构较为复杂,梁、柱密集,
管道的敷设较难解决;标准二层以上给排水套管、洞口、管线留设基
本一致,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物使用及美观等方面有很大影响。
三 、 施工技术要点
3.1 给排水管道安装要点
3.1.1 近年来,给水管材多采用PP-R 管,排水管多采用PVC-U 管。
以上两种管材与传统金属管道相比具有自重轻、耐腐蚀、耐压强度
高、卫生安全、水流阻力小、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等特点。
3.1.2 PP-R 管材有热融和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其中热融连接最
为安全可靠。连接前应清除管道及附件上的灰尘及异物。连接时应无
旋转的把管道插入加热套管内,达到预定深度;同时无旋转的把管件
推到加热头上加热,达到加热时间后,立即把管子和管件从加热套管
与加热头上同时取下, 迅速无旋转的均匀用力插入到所要求的深度,
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在规定的加热时间内,刚熔接好的接头还可
进行校正,但严禁进行旋转。管材和管件加热时应防止加热过度,使厚
度变薄。连接完毕时必须紧握管子与管件并保持足够的冷却时间,使
管与管件连接牢固
3.1.3 PVC-U 管材用排水胶粘接。
粘接剂使用前需摇匀。管道和承查口部位必须清理干净,承插间
隙越小越好。用砂纸或锯条把承插口打毛,承口内较薄的均匀刷一遍
胶,插口部位外刷两次胶,待胶干40~60 秒后插入到位,同时应注意
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胶干时间。粘接时严禁粘水。我国北方地区环
境温差较大,管道伸缩节是必须安装的。不然就有拉坏、胀坏或弯管
的可能。应按当时环境温度,对伸缩节插入深度控制,可在插口处做插
入深度标记,这样容易控制且便于检查,以免温度降低时插口脱出橡
胶圈使管道中断、温度升高时胀坏接口。严禁把伸缩节反向安装。管
3.2 给水管道的安装
3.2.1管道安装之前需复测管道地沟,支架是否符合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和坡向。支架间距是否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考虑到
放空和管道运行的工艺需要。
3.2.2法兰焊缝及其他连接件的设置应便于复检,并不得紧贴墙壁
楼板或管架。
3.2.3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应及时填写各种施工技术资
料表格并经签证记录,埋地铺设的管道,应**隐蔽工程验收,填写
隐蔽工程记录并及时回填,这些施工技术资料均应整理存档。
3.2.4穿过楼板、墙壁、基础、屋面的管道,均应加装套管进行保护,在套管内不得有管道接口。穿过屋面的管道应有防水层(或土建泛水)和防水帽,管道和套管之间的间隙宜用不燃材料填塞。
3.2.5管道安装工作如有间断,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
3.2.6管道连接时,不得用强力对口,也不得用加热管子及加偏垫等方法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
3.2.7管子焊接时,直管段两环缝距不应小于100mm,焊缝距煨制
弯头的起弯点不小于100mm ,且均不小于管外径。
3.3 排水管道的安装
3.3.1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
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
3.3.2排水主干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
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3.3.3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3.3.4在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最低层和有卫生
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其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为1m,允许
偏差±20m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在暗敷立管上的检查口应
安装检查门。
3.3.5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安装应符合规范。
3.4 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装
3.4.1位置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
3.4.2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固可靠;
3.4.3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3mm~5mm 的间
隙,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4.4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
3.4.5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
3.4.6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钢管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应符合规定;
3.4.7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的塑料管及复合管垂直或水平安
装的支架间距应符合规定。采用金属制作的管道支架,应在管道与支
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套管。
3.5给水支管的布置与敷设
目前,新建住宅一厨两卫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是一厨三卫,且厨
房、卫生间各用水点位置均较分散。给水支管在户内一般有2 种敷设
方式。
3.5.1分户支管至用水点间管道沿室内吊顶敷设,优点是敷设较为
简单,维修方便。缺点为给水支管高度须在顶部圈梁处预留钢制套
管;管外壁应有防结露措施,如住户不吊顶,则管道明露,影响美观。
3.5.2分户支管沿墙敷设于楼(地)面找平层中。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管道设于地面下,较为美观,如在寒冷地区,结合室内采暖供回水管
一起敷设,效果更好。缺点是:如住宅内有两个以上卫生间,则给水支管外径大于25 mm,则不宜将支管设在找平层或管槽中,而应设分水器,给水支管入户后即接入分水器,分水器暗设于厨房或卫生间墙
内,通过分水器后接往各用水点,支管管径均可控制在25 mm 以下。
但应注意:设于找平层内给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应做严格的打压试验
并在其位置做上明显标记,以免住户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
3.6 管道接口应符合的要求
3.6.1管道采用粘接口,管端插入承口的深度的规定
3.6.2熔接连接管道的结合应有一均匀的熔接圈,不得出现局部熔
瘤或熔接凹凸不匀现象。
3.6.3采用橡胶圈接口的管道,允许沿曲线敷设,每个接口为最大偏转角不得超过2°。
3.6.4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以其外边缘接近螺栓孔为宜,
不得安放双垫或偏垫。
3.6.5连接法兰的螺栓直径的长度应符合标准,拧紧后突出螺母的
长度不应小于螺杆直径的1/2.
3.6.6螺纹连接管道安装后的管螺纹根部应有2 扣~3 扣的外露螺
纹,多余的麻丝应清理干净并做防腐处理。
3.6.7卡箍(套)式连接两管口端应平整,无缝隙沟槽应均匀,卡紧螺栓后管道应平直,卡箍(套)安装方向应一致。
3.7 管道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记录
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
设备应做灌水试验。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料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
力的1.5 倍,但不得小于0.6MPa.检验方法:金属及复合给水管道
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时不应小于0.02MPa ,然后
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
力下稳压1h ,压力降不得超过0. 05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
有渗漏。
四 、 结语
当前,建筑给排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优质的安装施工质量
和科学的管理是保障管网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而且也可
以改进和弥补设计施工中的某些不足。为了满足给排水工程施工技
术要求,提高施工质量,需要施工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素
质,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质量、稳定、灵活性,满足民用建筑给排水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立足于建筑安装工程的基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