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工程综合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07-26 10:51:12 更新时间:2012-07-26 10:12:12
摘要:从结构防水、抗渗混凝土、特殊部位防水以及防水层施工等角度论述了地下室工程综合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地下室 结构防水 施工质量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waterproofing, impermeability of concrete, special parts waterproof and waterproof layer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other basement waterproof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Key words: structure of the basement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现代建筑中大多设有地下室,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寿命和生产设备的正常使用,但部分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漏水、渗水现象等最终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因此对地下室防水一般采取综合防水措施,而对综合防水工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对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综合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1 结构防水
地下室底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在垂直方向上也应尽量少留施工缝,且保证整个外墙不留垂直施工缝,而只能在个别内外墙交接部位留置;底板和墙体的交接部位严禁留设施工缝,若必须留设也应在墙身距底板500mm左右部位,且其最好呈凸型槽,且应在槽顶加止水条,在结构外侧预留八字槽并用油膏嵌缝密封的措施以延长渗水路线并最终彻底将其切断堵死;设置金属止水板应保证其宽、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用焊接接头,为了使其更好的锚固其两边应做成短锯齿状;若采用橡胶止水带则一定保证两边的拉铁丝定在钢筋上以防其在混凝土浇筑时偏离,且在混凝土振捣时应保证两边均匀插振以保证止水带的正确位置;穿墙螺栓预留件等部位应采取有机硅防水剂净浆与砂浆结合的方法处理;穿墙套管应保证在其中间部位焊上金属止水盘等【1】。
1.2 抗渗混凝土
由于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厚度有限因此为了防止其膨胀产生裂缝而采用补偿收缩抗渗混凝土,其一般是通过水泥和膨胀剂组合后的综合性能来实现混凝土补偿收缩、密实的目的,施工中膨胀剂的掺加量最为关键,且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内膨胀剂的掺量应不同;所采用的水泥应具有充分的稳定性,且可掺加少量粉煤灰代替水泥以及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来保证新搅拌的混凝土具有必须的工作性且其硬化后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先用防水砂浆做垫平处理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由于部分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因此其可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筑、自然流淌、连续浇筑到顶的方法来避免经常拆卸输送管道等工艺并可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沁水处理以及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其初凝时间;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先用水湿润施工缝部位的原混凝土面,以全部湿润但不出现积水为宜;顶板混凝土浇筑前应保证将顶板模板清理干净,并预先湿润木模板,混凝土振捣应采用平板振捣器采用交错式振捣。
由于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具有补偿收缩的功能,其一般应先浇筑加强带部位并允许少量混凝土流入两侧小膨胀率的混凝土部位而不允许小膨胀率的混凝土倒流,因此在接槎部位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振捣质量以防止接槎部位出现局部强度不足而导致渗漏水;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期间间隙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以防止前后浇筑混凝土因接槎时间过长而出现施工冷缝而降低其抗渗漏效果;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应增加其早期养护措施,一般在其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塑料布来防止风吹出现塑性收缩裂纹,并应保证其足够的养护时间以防混凝土失水出现干缩或水泥水化产生自收缩【2】。
1.3 特殊部位防水处理
施工缝。施工中应尽量避免施工缝的出现,当其必须留置时增应将其做成企口并增设止水带,并保证施工缝上下两层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不能太长以免接槎部位新旧混凝土收缩相差较大形成裂缝,在进行后期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施工缝处松散的混凝土凿除后将浮粒和杂物清除后用水冲洗干净,之后铺筑30-50mm厚的同种水泥砂浆,振捣过程中为了保证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而应避免振动棒碰撞老混凝土;
后浇带。当地下室底板长度和宽度均较大时为了减少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而用后浇带将其分隔成为几部分施工;施工中应在后浇带两侧预埋止水钢板,并将其用电焊满焊连接,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止水带用水清洗干净,不得留有泥土、油污等杂物,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将止水带碰撞变形,拆模后应检查止水带周围混凝土是否密实,如有缺陷应及时处理;
穿墙螺栓。在进行墙板结构施工时应用对拉螺栓将模板进行固定,为了能更好的保证其止水效果而应将其加焊止水环片以延长渗水途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对拉螺栓根部剔凿一定大小的缺口,用气焊将螺栓杆烧断,之后用防水砂浆将缺口封堵抹平;
穿墙管道。地下室内涉及管线较多,且其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此对其也应进行防水处理,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前在管道处留置套管,并在套管上焊止水环,在管道安装完成后将管道与套管间隙内进行防水封堵。
1.4 外墙外测防水
1.4.1 五层防水砂浆
第一层为素灰,厚度为2mm,其先抹一道厚1mm素灰并用铁抹往返用力抹压以填实混凝土基层表面空隙增加防水层与基层的粘结力,之后再抹1mm后素灰将其找平,抹平后用毛刷横向轻刷以打乱毛细通路形成不透水的水泥结合层;第二层为水泥砂浆层,厚度为4-5mm,首先应在初凝的第一层上轻抹水泥砂浆层并使砂砾压入素灰层来保证两层结合牢固,抹平后也应在其表面扫出横向条纹;第三层为素灰层,厚2mm,其应待第二层具有一定强度后将其浇水湿润后方可施工,施工工艺同第一层;第四层为水泥砂浆层,厚度及做法同第二层,其应在砂浆硬化过程中用铁抹子进行抹压以增加其密实性并对其进行压光;第五层为水泥浆层,其在第四层压光后用毛刷均匀涂刷水泥浆一遍并进行压光【3】。
1.4.2 防水层施工
由于地下室防水层施工为露天作业,气候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因此在雨、雪、大风以及气温过低或过高时都应避免防水层施工;所采用的防水材料必须按照要求作防水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由于防水层相关的找平层、保温层以及保护层等施工质量不仅对防水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且其与防水层交叉施工,因此应避免其将防水层碰坏等。
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施工可分热粘法、热熔法、自粘法、机械固定法等,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保证其铺贴方向以及两幅卷材及卷材层与层间及与基层间搭接长度和宽度符合要求,冷粘施工应派专人对胶粘剂进行调配,并及时采样化验,同时应严格掌握其基层含水率,并应注意阴阳角、加固层等细节部位的处理;热熔、热粘法应注意其熔化程度及粘贴率等;
涂膜防水。其可分为薄质涂膜防水和厚质涂膜防水,薄质涂膜一般采用涂刷或喷涂工艺,厚质涂膜则一般采用抹压或相附涂法施工,无论采用何种工艺应保证其配方符合工艺要求,胎体增强材料与所用的涂料匹配无误,并保证施工操作的条件、配料、温度、配料量和顺序、搅拌强度以及涂刷遍数等符合工艺规定,且其施工必须按照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原则;
密封防水材料。常用的该类材料为改性沥青和合成高分子两大类,其施工分为热灌法和冷嵌法。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应从施工机具的选用、配料与搅拌、粘结性能试验和嵌填背衬材料等方面控制。热灌法应保证密封材料现场塑化和加热温度,在进行温度测量时应保证温度计在中心液面下100mm左右进行,其塑化或加热到预定温度后应立即进行现场浇灌,其浇灌后应高出两侧板缝3-5mm;冷嵌法应从底部嵌起以防止漏嵌虚填,一般采用电动或手动嵌缝枪按顺序操作,并保证不产生混气现象,最终嵌填应密实饱满。
2 结语
地下室防水质量控制应从事前预控、事中监控等方面着手方可从根本上控制其施工质量,同时在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防为主、多道设防和刚柔并济的原则,对其特殊部位应遵循精心施工的原则方可最终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佟威.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问题分析[J].辽宁建材,2010年第4期.
【2】赵凤昌.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信息,2009年第19期.
【3】李春斌,李健纯.地下室工程综合防水施工质量控制[J].低温建筑技术,2009(3).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