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新技巧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07-30 09:59:23 更新时间:2012-07-30 09:55:22
摘 要: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最新技巧,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巧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rge volume concrete construction new skills,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skill
中图分类号: 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3×300 t 转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合理地对基础进行分块,采用“分块跳仓”法浇筑混凝土,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 对混凝土内的温度应力,采用“抗放结合”的方法,在采取相应的抗裂措施之后,避免和控制了转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有害裂缝发生。同时,解决了同类型转炉基础无有害裂缝施工技术难题,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好,又降低了成本。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以及水利水电和桥梁工程的大型基础的施工。
近些年,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设计与施工都在不断地探索与进步。尤其在施工方面,技术创新取得了不少成果,创建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跳仓施工方法,例如: 宝钢的 5000 mm 轧机、上钢一厂1780 mm 轧机、武钢 2250 mm 轧机、沙钢 5000 mm轧机工程等,都运用了跳仓法进行施工。其技术特点是将基础底板切割为许多 40 m×40 m 左右的小块体间隔施工,经过大约 10d 的应力释放与收缩完成,再将分块的个体连成整体,称之为跳仓法。一般考虑到一个流水段能力及完成工部时间,来组织施工。依靠抗拉强度,抵抗以后下一段的温度收缩应力及变形。大型转炉基础一般为整体筏板基础,其混凝土基础体积都很大,通常在 5000~15000m3之间。
目前,150 t 以下的转炉基础混凝土一般都采用“整体浇筑法”浇筑,基础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要求较高。3 ×300t 转炉基础如果采用“整体浇筑法”浇筑,必须加大基础设计配筋率,更改原有的设计,加大工程投资,并存在很大的裂缝控制风险。“分块跳仓、抗放结合”法施工工艺原理,是在3×300 t 转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合理地对基础进行分块,采用“分块跳仓”法浇筑混凝土,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对混凝土内的温度应力,采用“抗放结合”的方法,同时在采取相应的抗裂措施之后,避免和控制了转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有害裂缝发生。
1 工程概况
某“十一五”技术改造与结构调整项目新建300 t 转炉与钢水精炼设施工程,在炼钢主厂房精炼跨与转炉跨 12 -16 线内,一期工程预留 1 台、安装 2 台采用顶底复合吹,计算机动态控制,最大出钢量: 320 t/炉,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转炉。3×300 t 转炉基础采用整体筏板基础,底板几何尺寸长×宽×厚 =92m×44 m×3 m,整体混凝土浇筑量约为 14000m3,含有主厂房高层框架柱和转炉倾动支座基础。基础底板标高为▽- 6.000~▽-3.0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地基处理方式采用 D =1000 mm 钻孔灌注桩,数量共 465 根,桩身入中风化岩内≥1.0 m。
2 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
2.1 施工方案
根据“分块跳仓、抗放结合”法原理,在转炉基础底板 13~14 线间距 13 线 4300 mm,14~15 线间距 14 线 4300 mm,同时避开在转炉基础底板内含三道电缆沟处设置两条垂直分仓缝,将基础底板分成长各为 36.8 m,27 m 和 28.2 m 的三块(图1),使得3×300 t 转炉每一座转炉基础结构的相对完整。
图 1 垂直分仓缝位置
2.2 施工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垫层混凝土→桩头破除→基础四周脚手架→基础底板底层钢筋绑扎→基础外侧模板安装→基础上层钢筋固定架施工→基础中层钢筋安装→基础上层钢筋安装→测温探头布设→分块跳仓缝设置→“分块跳仓、抗放结合”法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测温控制及养护 → 混凝土基础验收。
2.3 施工技术
a 在混凝土配合比中,采用掺加粉煤灰和矿粉的双掺技术,同时利用混凝土后期( 60 d) 强度进一步减少了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量,施工采用的配合比见表 2( 商品混凝土公司提供)。
表 2 配合比参数
b 在采用“分块跳仓,抗放结合”法浇筑混凝土时,对每块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薄层分层法”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减少每次浇筑长度和蓄热量,增加散热面,防止水化热的过大积聚,削减温度收缩应力。
c 配备合理混凝土施工设备,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强度不少于 120 m3/ h。
d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采用薄层浇筑,利用浇筑面散热。
e混凝土振捣采用机械振捣,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底层开始,逐渐上移,在混凝土浇筑坡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每层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应及时处理。
f 在混凝土初凝前,对基础顶面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增强基础顶面混凝土抗拉强度。
g 混凝土浇至顶面后 4~ 5h 左右,将混凝土表面进行找平,并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盒打磨压实三遍,以闭合收水裂缝。
h 实行信息化施工,在基础内预先埋设测温元件,及时监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以及浇筑层的温升变化、内外温差、降温速度等,计算实际温度应力是否满足要求,并确定混凝土的保温措施是否需要调整。
i混凝土终凝后,根据计算及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在混凝土终凝后,对其上表面洒水润湿及时使用两层塑料薄膜和两层麻袋覆盖,并根据实际温差情况决定是否增加覆盖层,同时在保温期间经常检查混凝土是否需补充水份。混凝土侧面用两层麻袋覆盖,以减少空气对流,达到混凝土侧面保温调控的目的。
j 在混凝土表面保护层内埋入 Фl4@ 50 的冷拔焊接钢丝网片,控制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3 分析
a 3×300 t 转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整体浇筑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有害裂缝。而采用“分块跳仓”后,每一块体的最大整浇长度均不超过 46 m,完全避免了产生有害裂缝。
b 经济分析: 由于采用“分块跳仓法”浇筑,与传统整体浇筑方法相比,主要增加了两道分仓缝处模板安装和分仓缝处杂物清理等费用。分仓缝处模板材料费:
型钢骨架: 1 t × 2600 元 = 2600 元
c Фl4 冷拔钢丝网: 520 m2× 60 元 = 31200 元
分仓缝处模板安装费:
4 工日× 100 元/工日=400 元
分仓缝处杂物清理费:
8 工日× 80 元/工日 = 640 元
合计增加: 34840 元
同时,采用 60 d 强度节约水泥费用:
(250 -235) kg/m3÷ 1000×260 元/t×14000m3= 54600 元
实际降低成本: 54600-31200 =23400 元
4 结束语
结合某转炉工程的具体情况,经计算、分析探讨,确定并实施了“分块跳仓、抗放结合”的施工方案,解决炼钢工程转炉基础浇筑过程中裂缝控制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同类型转炉基础无有害裂缝施工技术难题,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降低了成本。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