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特性与防控对策分析
所属栏目:物理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 11:14:06 更新时间:2025-01-06 15:27:29
刘振洋
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北京 100000
摘要: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较大人员伤亡与财物损失,需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鉴于此,文中以高层建筑为着手点,分析高层建筑物的火灾特性,结合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实现提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特性;防控措施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度加快,国内高层建筑数量与规模持续增加,且高层异形建筑数量增加,这类建筑内部造型呈现多样化,实际消防工作难度较大。高层建筑通常集中在人员密集地区,一旦出现火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有必要研究高层建筑火灾特性,及如何做好火灾防控措施。
1、高层建筑火灾特性分析
高层建筑火灾具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形成高层建筑物的火灾特性,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1.1 火势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出现火情后,火势会沿着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蔓延,加上高层建筑物内普遍有着电梯井、贯穿空间等,极易引发烟囱效应。如,百米高楼在无阻挡的情况下30s内烟气会从底层扩散至高层,一瞬间就会形成立体火场。而且高层建筑上层存在较大风势。当缺少必要消防自救设备时,高层建筑从起火到形成火势仅需要十几分钟,留给消防人员的时间极为有限。
1.2 较多的起火因素
高层建筑内部存在较多的可燃物,如家具、电器设备、装饰材料等。同时,高层建筑物结构较为复杂且建筑面积大,建筑物内部存在较多数量的企业,彼此之间缺少统一的消防应急管理。这些情况造成消防人员无法准确把控现场火灾情况,没有确切的火灾现场信息,直接造成部分救援措施受到限制或无法使用,直接影响到消防灭火效果。
1.3 消防灭火难度大
高层建筑火灾扑灭难度较大,也一直都是消防领域的难题。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火势迅速蔓延且燃烧猛烈,需要消防人员短时间内准确判断火情并采取有效的扑救措施。另外,消防电梯数量有限,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消防员攀爬高楼,救火行动难度大且有着危险。而且火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火灾情况调整救援方案。
2、高层建筑火灾的防控措施分析
2.1 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强化消防安全基础教育
我国高层建筑往往涉及到多家单位的产权,使用单位众多,造成实际中落实消防责任主体时存在推诿扯皮的情况。在这样背景下,就需要对产权人与使用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进行明确,落实各环节及岗位的消防责任人,多方共同努力提高消防安全,尤其是产权单位需要明确消防通道、消防设施及消防建筑设施等方面的责任。
同时,需要做好高层建筑消防管理人员及内部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逐渐培养与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主体单位组织消防安全人员培训班,全面落实持证上岗政策;其次,培养与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素养。高层建筑内部人员素质高低不同,需要强化宣传力度,提高内部人员的安全素质。
2.2 做好消防设施的检修,确保设备可以正常使用
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对于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指导各项维修工作的进行。将方案优化与实践结合,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对于而言,需要制定固定周期的维修计划,并穿插一系列动态检修活动,便于及时发现设备的细微问题,快速处理,避免隐患影响的扩大,保证消防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保证消防设备正常运行,提升其使用性能,防止其突然故障或失效进而引发的一系列运行事故。
检修人员准确辨识与分析消防设备内部运行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故障隐患、形式、危害等,通过科学分析与评估后,提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与此同时,需要及时改进整个维修系统,组织检修人员学习行业先进技术与方法,熟练掌握相应的检修方法与故障处理方案。同时,要全面掌握设备性能,评估消防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检测设备各项指标,做好等级评估工作,做好分类处理,提高消防设备的使用质量。这就需要维修人员严格检查零部件质量,准确判断其质量是否满足设备运行标准,采取正确零部件更换方式,选择合适的测试手段判断零部件质量。只有保证待更换零部件的质量,经过正确磨合后提高消防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切实满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保证待更换零部件可以延长消防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设备维修频率,实现控制设备维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做好电气安全设计工作,提高消防安全质量
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开始前,需要深入掌握国家对电气设计的要求及准则,掌握技术标准,深入研究相关的设计制度、设计规章等。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结合建筑使用要求,在遵循相关准则与要求的基础上全部发挥建筑电气的使用功能。
设计人员需要开展深入且全面的市场需求调研,参考现实需求量设计建筑电气系统的具体参数,这样可以防止资源过度损耗,此外也可以避免安全风险的出现。一般情况下,住宅区域的用电损耗和商业办公区、工业区相比明显较少,计算出民众的用电损耗数量,制定科学且成熟的电气系统。
设计人员之间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和配合,在结构规划、线路设计方面,必须参考综合讨论标准进行;在实地调查、设计时,必须按照小组化方式操作,提升整体效率,采集大量样本开展研究;在建筑电气设计时期的模拟环节,必须考虑到对各方面环境、各部分因素造成的影响,重视建筑电气设计的现实可操作性;针对设计综合控制进行分析,开展多方面指标测评研究,不能简单地从效率方面研究。
结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的火灾特性决定灭火救援工作的难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救援方案,明确高层建筑的救火工作的重难点,采取有效的救火方案,提高高层建筑火灾灭火的实效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有效降低人员及财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林桂生.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难点与方法探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1,7(20):84+86.
[2]上官翔飞.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及防火安全探究[J].今日消防,2021,6(10):133-135.
[3]贺岚.自动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火灾防控中的应用[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9):92+94.
[4]谢锟.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及监督管理办法[J].山西建筑,2018,44(30):255-257.
[5]宋永锋.高层建筑火灾特性与防控对策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6(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