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港口工程混凝土施工要点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08-03 10:18:48 更新时间:2012-08-03 10:38:47
摘 要:本文作者分析港口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质量检验评定的措施以及加强施工安全生产与环保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港口工程;混凝土;施工要点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in the port engineer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qualit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measures and the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port enginee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essentials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密度大、孔隙率低的优越性,在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以及某些特种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高强混凝土最大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一般为普通强度混疑土的 4~6 倍,故可减小构件的截面,因此最适宜用于高层建筑。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轴压比和合适的配箍率情况下,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且柱截面尺寸减小,减轻自重,避免短柱,对结构抗震也有利,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高强混凝土材料为预应力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可采用高强度钢材和人为控制应力,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和抗裂度。在港口工程中应用高强混凝土首先、应做好试验.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针对工程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并采取对应措施以防止质量问题发生,保障工程质量。强度等级为 C60 及其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 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土。
1 港口工程中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在试验室配置符合要求的高强混凝土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都要稳定在要求的质量水平功能上就比较困难了。一些在普通情况下港口工程中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感的因素,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会变得相当敏感,而对高强混凝土,设计时所留的强度富余度又不可能太大,可供调节的余量较小,这就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种条件、因素的变化,并且要根据这些变化随时调整配合比和各种工艺参数。对于高强混凝土,一般检测技术如回弹、超声等在强度大于 50 MPA后已不能采用。唯一能进行检测的钻心取样法来检验高强混凝土也有一定的困难。这说明加强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必要性。配置C60级高强混凝土不需要用特殊的材料,但必须对本地区所能得到的所有原材料进行优选,它们除了要有比较好的性能指标外,还必须质量稳定,即在施工期内主要性能不能有太大的变化。
1.1 超细活性掺合料的应用
对于强度等级更高的混凝土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技术措施即掺入超细活性掺合料。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极限后就不可能再增加了,因为混凝土强度在水化时不可避免地会在其内部形成一些细微的毛细孔。如果要使其强度进一步提高,就必须采取措施把这些孔隙填满,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极细的活性颗粒掺入混凝土,使它们在水浆中的细微孔隙中水化,减少和填充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达到增密和增强的作用。但是这些极细的颗粒需水量很大,就需要大量高效减水剂加以塑化,否则难以施工。再者,超细活性颗粒在混凝土搅拌时,到处飞扬,很难加入混凝土中,故必须对超细活性颗粒进行增密处理后才能使用。
1.2 施工材料控制和施工控制
指定专人定期检查、测定各种原材料和生产状态,特别是对原材料的进料、储存、计量应全方位监控。相关管理人员及现场施工员与混凝土公司主要负责人,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高强混凝土进行配制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 不需要用特殊的材料,但必须对本地所能得到的所有原材料进行优选。除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外,还必须质量稳定,即在一定时期内至少在施工期内主要性能没有太大的波动。
1.2.1 材料选用:a.52.5 矿渣硅酸盐水泥;b.砂石:砂要求细度模数Mk ≥ 2.6,级配良好,含泥量≤3%,泥块含量≤1%,碎石采用 5~25mm 连续级配,含泥量≤1%,泥块含量≤0.5%,压碎指标值≤20% ;c.外加剂选用 UNF-5AST 聚羧酸,其减水率>25%;d.为降低水化热,可掺用一定数量的Ⅰ级粉煤灰;e.在试配中选用等级为S95韶钢矿粉;f.坍落度:220±20mm。在生产时,要求混凝土搅拌站符合以下几点要求:搅拌站的计量,静态计量及动态计量均要符合要求;搅拌站原材料要按要求进料,尤其是水泥及粗骨料;搅拌站要严格控制塌落度及砂、石含水率,以及作相应调整;搅拌站中的砂、石料不能离析。
1.2.2 施工方法:塔吊运输浇筑。
1.2.3 测量数据汇总
混凝土配比方案优选:强度等级在C80 或 C80 以上的混凝土,在水泥水化时不可避免地会在内部形成细微的毛细孔。为确保混凝土强度。必须采取措施将毛细孔填满,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因而需要在混凝土配比中加入微米级径增密处理的超细活性颗粒。使其在水泥浆微细空隙中水化,减少和填充毛细孔,达到增强和增密作用。高强混凝土要求低水灰比,高坍落度,需要掺入高性能的外加剂,并应作对比试验后确定
1.2.4 工时的质量控制
试验审配置符合要求的高强混凝上比较容易,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稳定质量水平较为困难。一些在普通情况下不太敏感的因素,在低水灰比情况下会变得相当敏感,这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种条件,因素的变化,并且要根据变化,随时调整配合比和各种工艺参数。主要做好几项工作:
1.2.4.1 严格水灰比控制:骨料的含水量应在用水量中扣除,每天需测定骨水量。每次配料时应采用水量自动测定仪连续测定砂子含水量,在任何情况下部不得添加额外水量。
1.2.4.2 探测混凝土拌和物温度:必要时测定碎水化热,控制温升延长和保证工作时间。
1.2.4.3 合理安排工艺和工序:计算各阶段所需时间,合理缩短混凝土从搅拌到浇捣完毕的时间。
1.2.4.4 所有参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完善各项记录文件。
2 港口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途径
高强混凝土具有综合的优异的技术特性,但由此也产生了两个值得重视的性能缺陷:自干燥引起的自收缩和脆性。
2.1 自收缩:在低水灰比或水胶比并掺入较多的具有相当活性的矿物细掺合料的混凝土中会产生白干燥,从而引起混凝土的自收缩,使混凝土内部结构受到损伤而产生微裂缝。自收缩对混凝土内部结构中裂缝的产生和扩展造成的损伤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由干硬化后高强混凝土的致密性高于普通混凝土,在减少了泌水的同时,也阻碍了外部养护水对混凝土的湿养护作用。
2.2 脆性:混凝土的强度愈高,其应力应变曲线过峰值后的下降段曲线愈陡斜,即该混凝土的脆性愈大。混凝土脆性的增大会给工程结构,特别是有抗震要求的工程结构带来很大的危害。在高强混凝土中掺加纤维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将之与纤维增强传统混凝土和基材 (未掺纤维的传统混凝土)进行拉伸应力应变的对比发现,纤维增强高强混凝上弹性极限显著提高:应变软化阶段反映了裂缝数量虽保持不变,但裂缝宽度增大了,最后导致纤维被拔出或断裂而破坏。
3 港口工程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
3.1 水泥混凝土的主要安全措施
泵车操作工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有证人员,严禁无证操作;泵车料斗内的混凝土保持一定的高度,防止吸入空气造成堵管或管中气锤声和造成管尾甩伤人的现象;泵车安全阀必须完好,泵送时先试送,注意观察泵的液压表和各部位工作正常后加大行程。在混凝土坍落度较小和开始起动时使用短行程。检修时必须卸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结束前时,泵车工作区域下严禁站人,并设置安全警示线。
3.2 环保措施
现场沿基坑四周用红白相间的 DN48 钢管围挡,外侧满挂密目网,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振捣棒不得振动模板、钢筋等,以降低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现场施工的操作工人在施工时,要有意识地控制说话的音量,以避免人为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混凝土泵、混凝土罐车噪声排放的控制 :加强对混凝土泵、混凝土罐车操作人员的培训及责任心教育,保证混凝土泵、混凝土罐车平稳运行、协调一致,禁止高速运行。
水的循环利用 :现场设置洗车池和沉淀池、污水井,罐车在出现场前均要用水冲洗,以保证市政交通道路的清洁,减少粉尘的污染。
混凝土垃圾的控制 :指派专人清理放料点遗漏的混凝土 ;混凝土车行驶时,放料斗出口应套上接料袋;泵管拆接时,应在模板铺设的平台上进行,不得直接在底板钢筋上操作,漏出的混凝土及时清理到浇筑点使用 ;泵管移动时采用接料袋套住管口。
4 结束语
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地采用施加预应力的高强混凝土结构,应用于大跨度房屋和桥梁中。此外,利用高强混凝土密度大的特点,可用作建造承受冲击和爆炸荷载的建(构)筑物,如原子能反应堆基础等。利用高强混凝土抗渗性能强和抗腐蚀性能强的特点,建造具有高抗渗和高抗腐要求的工业用水池等。
参考文献:
[1] 张军,港口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护技术措施[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9):195-195
[2] 李能和.泵送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11,37(3):101-102.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