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2-08-04 09:23:57 更新时间:2012-08-04 09:29:55
【摘要】: 本文以下内容将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楼板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analyze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the common problem, put forward to solve measure, for reference only.
[ Key words ] : Hous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al design; quality; floor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迎来了建设的高潮,作为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屋建筑工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设计软件被运用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大大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也提高了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使得设计质量越来越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然而,由于设计软件的不断进步,使得一些设计人员的动手能力大大降低,有的设计人员对概念了解不清,对规范把握不准,造成了设计上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甚至造成的质量事故,应引起广大设计人员的注意。本文以下内容将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简要分析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仅供参考。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其它资料,认为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地基与基础设计上一定要做到合理,设计人员一定要根据地质资料,统一的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仅仅的凭借耐力这一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是不安全的,不要单纯的认为把耐力容许值取小就可以了。利用换土垫层来进行软弱地基的处理,没有进行垫土层的设计,而只是凭着经验来进行处置。一般情况下,设计者对于软弱地基的危害认识不是十分的明确,只是通过简单的采用砂垫层来进行承载力的加强,并没有进行计算垫层的宽度及厚度,这种方法既没有达到安全的目的,又没有达到经济的目的。第二,对于超长建筑物,为了能够更好的减少温度变化对于结构的不利影响,我们设计人员必须对于伸缩缝进行很好的设置,这是十分必须的。但是有些设计人员利用后浇带来代替伸缩缝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后浇带仅仅的能对混凝土材料干缩的影响进行减小,无法解决温度变化的影响。对不便或不能设置温度伸缩缝的超长结构,除了留设施工后浇带以外,还必须采取其他的构造来加强措施,比如加强对于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对于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部位来配置直径小一点的温度筋。第三,由于边梁上的荷重一般较小,没有引起设计者的重视,为图受力分析方便,设计者把实际应为连续梁的梁按单简支梁进行设计,致使梁在支座处上部负筋配置量过少。这样必然引起梁在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出现竖向裂缝,进而引起梁上部拦板出现竖向裂缝。如果该边梁长度较长时,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因为该梁一般直接暴露在室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梁的伸缩受到梁端柱或挑梁的约束,在梁内产生收缩应力,该收缩应力作用于原已产生的梁上裂缝处,引起梁在支座附近沿整个梁截面四周裂缝贯通,梁承载力降低,直接影响了使用安全。第四,板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上。故板的设计问题必将连带梁、墙、柱等构件的安全。若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很容易出现设计质量问题,有的还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楼板设计中常见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在民用建筑中,常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大楼板设计中常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板的配筋计算。但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除以板的总面积。另外,板上隔墙顶部处理常采用立砖斜砌顶紧上部分的楼、屋面板,这样会给上部的板增加了一个中间支承点,使其变为连续板,支承点上部出现了负弯矩,而在板的设计中又没考虑该部分的影响,致使板顶出现裂缝。二是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采用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长向的有效高度比短向的有效高度小d(d为短向钢筋的直径)。有的设计者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而取两个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进行配筋计算,致使长跨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使结构构件存在质量隐患,甚至出现裂缝的现象。三是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作为单向板进行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筋,造成配筋严重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第五,纵横两个方向刚度差异较大,对于“一字型”的建筑平面,往往由于长宽比较大,造成两个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差异较大。另外,对风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由于横向的风荷载较大,为满足位移角的要求,沿该方向增加了较多剪力墙,两个主轴方向的刚度大小差别较大。这种情况下,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相差较大,动荷载作用下,两个主轴方向的基本振型的周期相差较大,扭转振型发展为主要振型,动力响应复杂。第六,混凝土高规对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提出一个“不宜”超过的限值,应当注意到,该限值是一个综合限值,是基于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性要求的一个宏观要求。也就是说,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突破。一般来说,在“刚重比”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如果其它“层间位移”、“剪重比”等整体指标满足高规要求的条件下,“高宽比”不再作为必须满足的指标。但是应当注意到,由于高宽比较大,必然可能造成结构在其横向增加较多的抗侧力构件(剪力墙或支撑),必然可能造成结构在两个方向的抗侧力刚度不协调,必然可能造成结构造价增加,必然要求较大的基础刚度和整体性。第七,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住宅建筑中,特别对于高层建筑,有很多采用了异形结构。当前我国的建筑在异形柱的结构设计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很突出,表现为异形柱结构的房屋体型不规则、高度超高、结构的布局不合理、抗震的结构措施也不是很完备。当前我国对于异形柱的节点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和结构延性等试验都不足,对于异形结构的抗震性能还不是十分的了解。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异形柱结构时,需要对于房屋的高度、抗震措施和结构规则严格把握。第八,设计者往往只注意了对梁的强度和倾覆进行验算,而忽略了对梁挠度的验算。梁高选用过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区应力过高,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梁截面受压区产生非线性徐变。梁挠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挑梁的变形引起梁板出现裂缝,裂缝宽度随着挑梁变形的加大而加宽,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据作者观察,这种挑梁的变形发展到后期,梁支座截面上部受拉区常常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常常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剪弯作用的影响,竖向裂缝向下延伸发展为斜裂缝,此时梁已接近破坏,当为托墙挑梁时,梁过大的挠度引起梁上境况体在梁支座附近出现裂缝。裂缝在梁支座处沿斜向延伸,缝越靠上越宽。挑梁的截面过小对结构的抗震也很不利。悬挑结构对竖向地震的作用最为敏感。梁高小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大,梁的延性减小,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失去承载力。
3、要解决上面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对设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关键是如何运用软件和规范标准理解的相结合。第二,设计单位应建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将设计质量终身制落实到位,并将设计质量与年底或者季度奖金挂钩。第三,加大人才结构的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增加高质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4、结尾
以上内容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尚芸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房屋建筑及结构设计》姚文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结构概念和体系》林同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