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聊城百万人口中心城区的对策研究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2-08-07 10:32:43 更新时间:2012-08-07 10:40:42
摘要:为了适应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聊城作为本行政区的中心城市,应当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建设质量,从2012年起,争取在6—9年的时间内,打造成为百万人口以上、建成区100平方公里以上的特大城市。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卓有成效的努力。第一,突出城市产业发展,千方百计壮大经济实力。第二,进一步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彰显本地优秀特色。第三,高水平地打造城市基础设施,增强载体功能。第四,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适应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五,加强组织协调,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关键词:聊城;百万人口城市;打造;对策
Abstract: In order to adopt the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central city in this administrative area, Liaocheng city should accelerate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ince 2012, for in 6-9 years time, strive for being a metropolis with over million population and over 100 square kilometers of construction area. To achieve this strategic goal, effective efforts should be focus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highlighting the urb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ic strength; second, further enhancing the level of planning and design to present the excellent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ird, building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 with high level to enhance the carrier functions; fourth, collecting funds in all ways to meet the fas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fth,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to mobilize all social forces.
Keywords: Liaocheng city; city with million population; create;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C9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大潮的强力推动下,我国大陆657个城市的建设,近一时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265个地级市之一的聊城市中心城区(以下简称聊城市),如何遵循规律,科学发展,在适当的时间,由2010年的城市人口61.54万,跨越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概况与横向比较
撤地设市以前,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聊城市人口只有20万左右,建成区略大于东部沿海先进县级城市的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也相当落后,被有的城建专家评价为“好像是大村庄”。 1998年撤地设市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聊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取得了全国瞩目的业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拉大城市框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山东省城市建设统计年报》,到2010年底,聊城市建成区达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72万人,暂住人口4.82万人;城市道路长度达487.3公里,道路面积1773.1万平方米,桥梁120座;城市供水能力为17.9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4788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长度达874公里,污水处理能力13万立方米/日,年污水处理总量3856万立方米;供气管道长度为508.67公里,用气户数89501,用气人口28.43万;集中供热管道长度达到122公里,供热面积931.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为753万平方米;道路清扫保洁面积575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500吨/日,年处理量16.12万吨;园林绿地面积2225公顷,公园13个,公园绿地面积705公顷。
(二)突出特色,靓点纷呈。
聊城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了打造“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建设“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战略口号,在突出本地优秀特色方面,做出了一个个漂亮动作。相继举办数期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水城之秋观光周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聊城的知名度,借以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入。财政投资十多亿元,建设了湖滨公园、湖中古城与外部相连的三座大桥、运河博物馆以及环东昌湖沿岸相应设施。运用市场手段,相继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运河一至五期开发,同时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多方筹措资金,进行了古城区保护性改造、徒骇河相关项目建设等等。所有这些,极大地突出了本地优秀特色,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文化品位。
(三)城市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天下不敢小聊城”,聊城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节节攀升,先后被授予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业已通过验收。
聊城市和自己的以前相比,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将聊城市目前的城市建设发展概况,放在全省的大背景下透视,情况又如何呢?2010年,山东省设市城市共有48个,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地级市15个,县级市31个。我们在15个具有可比性的地级市范围内,用几个反映实力和现代城市面貌的指标来分析。据《山东省城市建设城市年报》,2010年,聊城市人均道路面积28.81平方米,列威海、莱芜、济宁之后,为第4位;排水管道长度为第9位,污水处理能力列第12位;集中供热能力为第10位,集中供热面积列第12位;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为第10位,用气人口列11位;绿化覆盖面积为第10位,园林绿地面积列第15位,公园面积为第2位;建成区面积列第13位,城市常住人口为12位,暂住人口列第9位。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15个地级市当中,聊城的城市建设状况,总体上还属于下游水平。打造百万人口城市,对于聊城市改变当前较为落后的面貌,对于以后的长远发展,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必要性、制约因素、有利条件
(一)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全省各个地级城市竞相发展的推动。据《山东省城市统计年报》,到2010年底,全省1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已有6个成为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即使没有达到100万人口,有的如枣庄已达到88.51万人,已接近百万目标;有的建成区面积已具备百万人口城市的最基本的相应条件,如东营已达到108.08平方公里,泰安106.80平方公里,威海132平方公里,日照89.80平方公里;还有撤地设市晚于聊城的,其中心城市建设,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如滨州市,2006年中心城市城区人口,为48.01万人,建成区66.8平方公里;到2010年,中心城市城区人口,已达70.24万人,建成区85.5平方公里;又如菏泽市,2006年中心城市城区人口,为64.73万人,建成区54.54平方公里;到2010年,中心城市城区人口,达71.44万人,建成区为76.6平方公里。另据《山东建设报》2010年5月11日报道,2002年,临沂市中心城市建成区,只有62平方公里,到2010年5月,该中心城市建成区,已达156平方公里。以上数据表明,全省各个地级市,正处于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邓小平同志指出,“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全省各个地级城市建设的竞相迅猛发展,对聊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外部压力,也是激励我们不甘落后、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时代,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功能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速度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没有城市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聊城市作为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是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航空母舰”和“带头羊”,更需要其发挥更大的载体功能、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尤其是,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率紧密相连。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47.5%,国家十二五规划达到51.5%;山东省的城镇化率为49%,十二五规划达到55%以上;聊城市行政区的城镇化率仅为37.5%,十二五规划力争达到50%左右。要完成这样十分艰巨的城镇化目标任务,就必须首先将聊城市做大做强,借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马才能拉动大车;再说,大城市集约程度高,资源利用效益也就相应提高。总之,聊城市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正是题中应有之意。
(二)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家底薄,地方财力不足。据有关资料,2010年,聊城市地方财政收入70.5亿元,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2749.3亿元的2.56%。财力有限,各方面都需要相应发展,近期内向城市建设大量投入十分困难。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聊城在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能上,还不能满足打造百万人口现代大城市的需要,尤其是排水设施和地下管线的设置相对落后。仅就排水设施而言,聊城市整个城区的绝大部分,仍然是雨污混流,并且较为陈旧,对防治水灾、污水处理等,都带来诸多弊端。
三是,城区总体规划修改制定在法规程序上的制约。根据山东省政府2009年12月14日批复的、聊城市土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聊城市中心城区总人口为98.5万人,建设用地12814.88公顷(即128.1488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30平方米。因此,如果提出,聊城市要在2020年前,实现打造百万人口城市的发展目标,土地利用的法规障碍,基本不会存在。然而,根据2004年省政府批准的聊城市城区总体规划,远期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80万,用地规模90平方公里;这样,就存在总体规划修改报批的问题。
(三)有利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尽管聊城市在全省经济总量范围内,所占的份额较小,然而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606.51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14.6%,综合实力跃上了大的新台阶,增长速度位于全省前列;并且,各方投资意向和聊城市行政区的十二五规划表明,今后经济增长仍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随着经济的增长,对聊城市建设投资不断增长的可能性,也将会越来越大。
二是,区位优势的日益凸显。自京九铁路、济聊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在聊城市交汇建成之后,聊城就提出了利用黄金十字架、搞好城市建设的思路,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随着聊城交通条件等方面的继续改善,区位优势的发挥,将在聊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历史文化的优势。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城22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特别是城中有水,水中有城,湖河相连,城水相依,环绕古城水面达5平方公里的东昌湖、穿越城区1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明清建筑比肩接踵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古城等等,这些特色鲜明、交相辉映的历史城建格局,在全国独一无二,在世界也是极为罕见的。这种优势,是其他城市难以复制和无法比拟的。在目前“文化强国”的大趋势下,在古城区保护性改造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在文化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实力的进程中,聊城市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城建经验的积累和干部群众认识的提高。自聊城撤地设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对聊城市的建设,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战略口号,带领人民群众努力巧干,成效斐然。这说明,从各级领导到广大干部群众,对于历史悠久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规律,有了更为深化的认识,有了更为正确的把握,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所有这些经验和创业精神,总结继承,发扬光大,将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三、发展目标、基本步骤、指导思想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从2012年算起,用6至9年的时间,将聊城市的城市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建成区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
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用3年的时间,在拉大城市框架的同时,按照现代化大城市的标准,改造建成区,改造城中村,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建成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第二步,用3到6年的时间,重点实施有效扩展,近一步提高建设质量,快速发展二三产业,大幅度吸纳农村进城人员和其他人员就业,全面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为了稳步实现上述目标,指导思想应当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照市场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积极引导,突出产业发展、本地特色、基础设施三个重点,充分利用、努力创造各项所需的客观条件。
四、对策建议
(一)突出产业发展。
城市的核心是“市”,要有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流通。因此,现代化的大城市,需要强大的产业规模来支撑,需要丰富的物资交流来繁荣,需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在全面落实聊城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在聊城市城区有四个产业,需要科学摆布,重点发展。
一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商贸物流业。从一般意义上说,商贸物流产业,最直接地遵循着市场规律。市场经济理论的创始人、《国富论》的作者、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虽然,在大都会,批发贸易和零售贸易的资本利润,通常比在小城市和乡村的小,但是在大城市常常投资很少就可以发大财,而在小城市和乡村则很少会发大财。在小城市和乡村里,由于市场范围的狭小,贸易不能总是随着资本的扩大而扩大。因此,在这种地方,虽然某一个人的利润率可能很高,利润总额却决不会很大,因而他每年的积累也不会很大。相反,在大城市里,贸易可以随着资本的扩大而扩大。”。这就是说,大城市为商贸业的发展,直接提供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到聊城市,其城市性质,按第二轮总体规划为,“中国江北水城·历史文化名城,以发展商贸旅游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商贸物流产业,也是总体规划赋予的根本任务之一。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大力发展聊城的商贸物流,从本质上讲,主要的是创建比赛场地,制定竞争规则,依法管理,减少政府部门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仅从与城建紧密相连的创建比赛场地来讲,对原有的商贸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改造、完善和提高,尤其是将聊城市城区北部香江大市场等现有的经商场所,打造成商贸物流一体化的现代园区。并且,结合“城中村”的改造和郊区闲置土地整合,新建相当数量新的商贸物流园区。按照“土洋结合、大小配套”的方式,不仅打造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加快与全省及周边省市商贸物流体系的对接,实现大的流通管道通畅,而且在城市的设计建设和其他相应政策的制定等环节中,为个体和中小经商企业,创造有利于平等竞争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个体户和中小经商者,在城区安居乐业,不仅直接大幅度地增加了居民数量,而且给城区经济繁荣发展,带来相当大的活力。
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以面向全球的视野和高度,加大力度,加快发展。最主要的:首先,精心规划旅游线路、高标准打造现有景点和适时增加新景点。正如火如荼进行、不久即将完成的一平方公里的古城区保护性改造工程,正在和将要极大地优化聊城市整个行政区域内的旅游格局。随着对外宣传的广泛深入,国内外会有更多的人们,愿意来聊,一睹为快。我们应当以面向世界的视野和高度,认识新形势,发展旅游业。旅游线路的选择,直接影响旅游效果。组织专家学者,结合古城区改造后的新情况,制定出各种类型的最佳旅游线路,使各个线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使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都能得到优质服务,在城区自愿增加逗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准。在古城外的其他旅游景点的打造上,也按照高标准的现代旅游要求,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将沉睡无形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形化,将零散的遗存聚集化,将休闲场所精致化,与古城区的景点交相辉映,相互支撑;并且逐步拓展旅游景点的数量,将二三产业的精华和文教体育设施靓点,变成景点,如聊城市的大型客车制造厂、聊城大学和新建的聊城体育馆等,均可变为景点,外地已有这样的先例。其次,鼓励创办相关的各类经济实体,生产出众多的旅游产品。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制定出具体的地方扶持政策,鼓励群众突破仅限于餐饮业的范围,积极创办服务于旅游的其他企业和经济实体,开发生产出既有聊城传统特色、又具时尚化的旅游产品,以便迅速打开销路,占有旅游市场的更大份额。
三是,推动城建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居民住房保障机制。与城建直接相关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供着大量的就业机会,支撑着市民的住房保障。大力发展这类产业,对于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既能立竿见影,又能长期有效。
(1)做大做强建筑业。广义的建筑业,包括建筑业、建材业和装饰装修业。2010年,这三个行业在聊城市行政区范围内,共完成总产值155亿元,占当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606.5亿元的9.6%,位于大多数物质生产部门的前列。 然而,我市在全省所占的份额较小,从建筑大市到建筑强市,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在产业升级方面,引导大型建筑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股份制组建企业集团等形式,继续做大,真正做强;扶持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劳务型方向发展,从扩大融资信贷服务、承发包信息服务、专业技术信息服务,到参照国家促进中心企业发展的政策,适当降低税负,适当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等方面,给予当地政策的支持。大力发展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BT(建设---转移)等现已通行的建设管理模式,为城市建设项目的快速进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市场拓展方面,进一步加大市外、省外乃至国外建筑市场的拓展力度,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优势企业进军境外市场,引导企业通过与国外优势企业合作,联合投标承接境外工程项目,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对外援助工程建设。在建材生产方面,不仅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提升构配件和制品的规格化、通用化,实现生产工厂化、社会化;而且,拓展建材原材料的使用领域,节约土地,节约成本,改善聊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如将建筑垃圾、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变废为宝,再生成为建筑材料;前些年,天津已成功研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全自动生产线,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城区内有的污水处理厂附近,即可规划建设污泥处理生产线。
在装饰装修方面,实现订单作业,逐步实行统一全装修等措施,实现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提出的最终消除毛坯房出售的目标,也大有文章可做。
(2)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在国家调控的整体背景下,其利益格局和经营模式,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但是房地产业,作为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紧密相连的支柱产业,通过转型和创新,靠提高产品质量、转变开发模式及融资创新等,未来发展,方兴未艾。这是因为,购房等刚性需求,依然旺盛。仅就与购房等相关的城市化而言,目前,聊城市行政区的城市化率只有37.5%,即使按照达到70%的城市化发展目标计算,聊城市的房地产业,虽然不可能像过去10年那样,有地、有贷款就可发大财,然而在正常利润的前提下,至少也有15年以上的黄金发展期。在聊城市城区现有的近7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就有100多个城中村、城边村,仅改造这些特殊性的村庄,就会在相对程度上推动房地产业有很大的发展。发展前景可以乐观,发展道路与前不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与聊城市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相配合,从管理和引导方面讲,通过宣传教育和其他手段措施,促使开发商深刻认识到,必须走与过去10年来不同的发展道路。从本质上讲,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底线或宗旨,或者说发展方向,是让房地产市场价格,降到大多数居民可以接受的水平。这一大的方针政策,是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尽管今后的调控可能在范围、力度、时机等方面,会有具体的变化,但是这个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聊城市的房地产企业,只能在宏观调控政策的框架内,苦练内功,真正转型,以便适应市场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后,聊城市房地产发展的市场主要空间,在哪里呢?一方面,靠提高产品质量吸引客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购房意识的更为理性,房子“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了,必须实现住宅建筑的高质量、低能耗,确保65%的节能标准的实施,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一般来说,谁的质量高,谁的市场份额就大,并不会造成质量纠纷。另一方面,以合理定价稳定发展。合理定价,就是认真遵循购房市场的发展规律,适应大多数居民的购房能力。通过对数十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城市居民的多次考察,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人居中心得出结论:合理的住房价格,应该为每个家庭3—6年或4—6年的收入。去除其他不可比因素,我国的实践经验证明,这个价格范围,符合一般规律,也即符合价值规律。
因为,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简要地说,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交换是按照价值规律进行的,即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总是围绕商品的实际价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的正常变化,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指出的:“商品的价格,只有在货币价值不变、商品价值提高时,或在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降低时,才会普遍提高。”离开商品的实际价值过高的价格,就会形成经济泡沫。长期的泡沫存在,经济实体就会出现大的问题,必然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惩罚。靠房地产的经济泡沫发大财的开发商,也会倒霉破产,甚至给整个社会带来危害,美国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在制造经济泡沫方面,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今后在聊城市从事房地产开发,应当更加自觉地按照价值规律,才能制定出便于出售的合理价格,广泛占有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一厢情愿地抬高房价,此路今后不会畅通。与此同时,根据社会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应陆续开拓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型业态。并且,还要通过奖善罚恶等有效手段,促使房地产业全面遵守法律法规,讲究诚信,促使其更为清醒地认识到,逐德有助取大利,以便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3)分层次妥善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和基本数据综合分析,聊城市的房价,从长远的观点看,降价是不可能的,短时期内大幅度地涨价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与国家正在实施、和情况有变可能还将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所决定的;并且,聊城市作为三线城市,房地产经济泡沫,相对较小。从实质内容上来讲,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对城市居民住房的方针政策,就是实行“双轨制”,就是既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安置工程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又要继续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商品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住房的基本需求。这一大政方针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遏制住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我们应当更加自觉、和更加坚定地执行这一大政方针,在理直气壮地规范、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加及时有效地进行各类保障性用房的建设,以便尽早形成长期稳定的“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住房供应格局,既保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强劲活力,又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打造百万人口城市,创造更加坚实的基础条件。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尽快制定更为完善的、聊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相应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规范申请、审核、轮候、退出等操作程序,运用合同等法律手段,规范享受保障性用房的权利和义务。并且,严格规范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还有,对广大居民进行房地产理性消费的宣传引导,使其认识到,7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在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是大多数普通居民相当时期内的正常居住面积,过去有不少人盲目追求购买大房子的做法,是一种长期经历苦日子之后的虚荣表现,是暴发户的心态,是应当彻底摒弃的不良思维。消费也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幻想一口吃个胖子。
四是,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聊城市城区及其周边,虽无有青山依依,却常见碧水悠悠,古意盎然,这些就是高科技人员乐于在此创业、适宜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元素。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积极向上争取和对外吸引高科技项目,尤为必要。聊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应当及时提出文化兴市的战略口号,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分开抓”的基本思路,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建立健全相应体制机制,进而规范文化市场,尽快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组织培养专门人才,对聊城市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发掘、梳理、弘扬、继承;制定地方优惠政策,鼓励创办各类文化产业,鼓励创作优秀文化产品;实行倾斜政策,地方财政及时给予相应支持。
(二)进一步提升规划设计水平,突出特色。
一是,更加合理地摆放高层建筑,打造优美适宜空间。城市的高层建筑尤其是标志性的高层建筑,统领着空间环境,构成了全城的立体轮廓,体现了富有韵律的节奏美感。聊城市这样的城市,和青岛、烟台、威海等丘陵地形的城市,地域环境的最大区别,就是楼层房屋的基础不同。要形成高低错落、富有节奏韵律的美感,高层建筑的各自纵向高度的合理搭配、和横向之间的正确摆放,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体现聊城特色的东昌湖,低于城区地面,东昌湖附近相当一段距离的高层建筑的摆放,应当慎之又慎。就像平原集镇观看舞台不高的大戏,大家都处在同一个地平线上,高个子在前面,后面就看不见。如果几面高楼围堵,东昌湖的特色风光,就会大为逊色。济南大明湖的保护,已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深刻教训,聊城市绝不可重蹈覆辙。聊城市的高层建筑摆放,应在今后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中,更为严格的把关。
二是,更加合理地制定落实居住区规划,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规划专业知识告诉我们,城区内每个小区一万人属于最佳居住状态。城市规模特点和功能分区不同,上下小幅度地有所变化也是正常的。按照现行的《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3—5万人,小区1—1.5万人,组团1—3千人多种类型。聊城要发展成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应多建设1—1.5万人口范围的居住小区;并且,应提高城市混合用地的使用率,将巨大的城市功能进行均衡分散,在各个较小的范围内,打造集约式的宜居“生活圈”,方便生活,节约成本。
三是,更加合理地安排道路、桥梁及其周边的建设。聊城市现在只有五六十万人口,在东昌路、柳园路等主要道路上的上下班人流高峰期,时常出现拥堵现象,除了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之外,从根本和长远的角度来讲,必须通过规划设计的手段来解决,优化规划结构,优化交通需求分布,疏解中心区人口,分散过于集中的城市功能,彻底治理交通拥挤问题。桥梁是道路的特殊组成部分,作为拥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等多个桂冠的聊城市,桥梁跨越的不仅是河岸,联通的不仅是空间,也具有美观宜目、展示城市形象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应尽可能地多建一些设计新颖精巧的跨河桥梁,使之交通方便,成为观光景点。
四是,更加自觉地将文化纳入城市规划设计。按照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市的规划目标,重点围绕湖河业已形成的生态格局,最大限度地、更加自觉地在建筑设计中,揉进文化元素,利用建筑物、构筑物等“物化”文化,将巨大的历史文化底蕴宝藏挖掘出来,将原有的文化基因培植起来,浓墨重彩地展现出来。聊城的东昌湖,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杭州的西湖,都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我们应当像杭州人打造西湖那样,在东昌湖周边,延续城市的文脉,尤其是在园林建筑中,大有文章可做。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如果说园林建设筑是龙,文化就是睛,画龙必须点睛,龙才有了生命。苏州的园林,为什么中外闻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很重要的原因即是,那里的楼台亭榭,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雅致韵味。湖边河岸,既是绿化带,也应是文化带,借以形象化地凸显本地文化特色,潜移默化地提高聊城市民的素质,也给来聊旅游者增添高层次细细品味的对应客体。静观聊城市东昌湖和运河的岸边,大楼较多,台亭榭甚少,影响了聊城市文化品位的进一步提高。台、亭、榭,是古代文人墨客、儒商大贾舞文弄墨或沟通联谊之地,也是现代人游览稍憩之所。几点具体想法:(1)在东昌湖边,尤其是在湖滨公园内,建几处亭榭,如纪念孔繁森的楷模亭,纪念张自忠的爱国亭等,配上匾额对联等优美文字。在东昌湖东南沿岸建几处钓鱼台,那如诗如画的空间美、意境美,也会让人在垂钓之中,北望古城、怡然自得、流连忘返。(2)在穿越城区的古运河两岸,建一些台亭榭,如反映鲁仲连故事的射书台,体现聊城辉煌历史文化的阁老台、状元亭、进士榭、秀才门,反映乾隆下江南、运河经济、梁山英雄事迹的乾隆亭、佳(贾)士榭、好汉亭,体现凤凰驾落聊城美丽传说的凤凰台,并在台上建设凤凰雕塑——可将古楼北部那个不见凤凰只见台,又影响交通和湖水面上新鲜空气通风口的现有凤凰台,移至运河边——等等。(3)将火车站广场改为纪念孔繁森的楷模广场,建一处较大的鎏金亭,取聊城市为黄金十字架的流金和留金之意——仅有十字架,人们有可能立即和基督教或红十字会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彰显聊城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现代文化。另外,在城市的其他区域,也应因地制宜地建一些带有浓厚文化意味的雕塑、小品、亭阁等等,使全城烘托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大气磅礴。
五是,着手进行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城市色彩,主要包括:建筑物色彩、广告招牌色彩、标志标示色彩、公共设施色彩、街道小品色彩、道路尤其是人行道铺装色彩。建筑物色彩,占城市景观环境色彩总量的70—80%。城市色彩,体现着历史,昭示着未来,也能彰显特色。城市色彩的规划,前些年,属于“旧时王谢堂前燕”,只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和中国的一线城市开展;现在,已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二三线中小城市安家落户了。聊城要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就应当尽早在城市色彩规划方面,有所作为,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越晚越被动,一旦形成杂乱无章的局面,再改变就很难了。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也不可随心所欲,也必须遵循内在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城市特色的彰显,品位的提高;最为主要的是,与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划分等。鉴于聊城市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聊城市古城区和周边及古运河两岸,以青灰色、灰绿色、绿色等组成,造就“江北水墨画卷”的视觉效果,进一步体现古城区的素朴典雅、端庄大气。在新城,以红色、米黄色等组成,尤其是建筑物的顶部,以红色为主,就像青岛的八大关,碧水绿树映衬红房,从更高的层次上突出江北水城特色;也可以体现北方城市的暖色系列基调,还可展示聊城事业兴旺、篜篜日上的现代气派。当然,一个城市的色彩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的操作,应当通过聘请专业组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按照相应程序完成。
另外,着手修编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从现在起,就应组织和委托高水平的专业部门单位及技术人员,着手修编到2020年的聊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并积极争取早日得以批准。
(三)高水平地打造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载体功能。
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就是载体的载体,基础的基础,也是防灾抗灾的必要条件。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指出,下水道等地下设施,是城市的智慧和良心。聊城打造百万人口城市,重“面子”,更重“里子”,优先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一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前瞻性,按现代化的高标准建设地下基础设施。开展地下管网的普查,根据普查结果,搭建起管线信息平台,为地下管线建立档案,对管线信息,实行集中存储、分级维护以及多模式应用服务。从长远的角度看,为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应当建设地下综合管沟。地下综合管沟,是一种现代化、集约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将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所需各类管线——包括地下埋设和架空敷设的——设置在同一的管沟中,集中铺设。这样,既可提升地下设施水平,又可减少道路开挖、便于管线维护,还可优化城市环境。从2012年起,对新铺设的管线一律实行管沟安排;三至五年内,将原来的地下管线设施,按管沟的模式进行彻底改造。并且,在实行雨污分流的前提下,利用水城的湖泊河流优势,配套建设城区蓄水工程,以及设置草地植被浅沟,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等,从以排水为主到储水利用,可大范围地增加景观,大规模地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是,更加注重道路、停车场等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再美的广场,市民不可能天天去;门前之路,天天要走。修路便民,意义重大。近几年,对建成区的道路,加大改造维修力度。东昌路、柳园路等主干道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近两年内改造维修完毕;其他次干道及小街小巷的支路——只要不是处于近期需开发的区域——也应在近三年内改造修复完毕。其他新建和拟新建的道路,也应加快相应各项工作的步伐,以便带动其他事业快速发展。停车场的建设,采取多种操作模式,除了财政投资外,运用优惠政策和经济杠杆,动员有经济实力的大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按照规划,兴建地下停车场或地上多层停车场,允许对外经营停车管理等各项业务。另外,对城区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按照百万人口城市需要相应配套发展。
三是,进一步提升环境卫生水平。由于种种原因,城区尤其是主要街道的两旁,厕所甚少。在建成区,采取得力措施,尽快补救;在新建区域,从规划设计到定位建成,严格把关,务求落实到位。按照百万人口城市的标准,另建和改建垃圾处理厂,将垃圾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每日16.12万立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每日35万立方米以上;另建数座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每日13万吨,提高到2020年的20万吨以上。
四是,继续突出绿化特色。绿化是八大基础设施中唯一生长增值的。提升绿化水平,也是最易突出聊城水城、平原之城特色的重要举措之一。经过国家级园林城的创建活动,聊城市的园林绿化迈上了新台阶。然而,在高层次上,往前走的路还很长。目前,全国有10个取得了国家园林城的城市,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也是我国园林绿化发展的大趋势,这说明园林事业,将在更高的平台上向前发展。聊城应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下一步奋斗的战略目标和总抓手,突出“精、细、秀、美”的特色,大幅度提高绿化品位,形成以公园绿地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小区绿化为依托,以街头绿地为靓点,具有传统与现代特色并存、质量和数量并举的生态园林格局,在更高的层次上,全面提高水平。尤其在道路绿化和广场绿化方面,更应着力建设。如广东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九个市,两年内建起了全长1600多公里的六条绿道,受到群众热烈欢迎。他们的经验,值得聊城市在一定条件下借鉴。聊城市可以完善修建便于市民休闲游玩的绿色通道,将风景名胜区、各类公园、文化遗迹等节点,安全无障碍地串联起来,改变有一定数量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连接不畅或路况较差的现象,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交通方式,也能向更多的人更为充分、全面精细地展示聊城市的亮点和特色。
至于行道树种问题,也值得注意。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北方城市的绿化系统的功能,应以防风沙、水土保持为主。任何树种,既然有优点,就一定有缺点。功能性、观赏性、适宜本地生长,三者结合利大于弊,才是道路绿化应选择的最佳树种,不可只强调观赏性而忽视功能性,那样可能让市民,夏天“满眼绿、满头汗”,冬天“满街树、满口沙”,长期与林荫大道无缘。对已建的道路,只要是生长过于缓慢的行道树种,在其旁,应当适当加栽生长期快的;对新建的道路,以快速生长的本地树种为主,像杨树、柳树、法桐、梧桐等,均可成为聊城这样北方城市的行道树,不少北方绿化先进城市,都有这样的例子。并且,甚至可以一路一树,一路一景,凸显北方特色。根据不少城市的经验,建大广场绿化,不如多建小广场绿化。实施小广场绿化,不仅方便市民生活,而且有利于及时防备地震等自然灾害,像东昌路与花园路相交处西北侧、石油公司东临的绿化小广场,应尽可能地多建。
在取得国家园林绿化城市的基础上,在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进程中,也可率先选择部分主要路段,实施更高层次的绿化艺术氛围的重点打造,然后取得经验,逐步扩展。像广州的中山路、北京路、上下九路,深圳的龙珠大道、深南大道、东门步行街,新加坡的主要街道,将绿化树木、花草,精心修剪,艺术造型,并经过专业设计,配置于各类相应的灯光装饰,每到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步入其间,顿时让人感到这里的繁华程度,比其他同样也有高楼大厦的城市,提高了好几个档次,也相应地促进了商贸发展。这种艺术化的打造,所需花费并不多,关键是认识到位,勇于创新。聊城市应当在这方面,循序奋进,逐步加快发展。
五是,精益求精地做好各类城建项目。要变泥瓦匠建城市为艺术家建城市,打造精品工程。建设项目不仅做到实用、经济,消除任何质量问题,而且尽最大可能地呈现给世人以精品,争取成为国内一流。从城市建设项目尽善尽美的层面,促使景点、景观不断涌现,并带动其他周边环境不断改善,形成全城不断追求完美的健康发展机制,促使聊城市越来越美,聚集效应越来越强。
(四)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全国范围内,城市建设融资渠道旧的业已打破,新的还未建立,正处于艰难的阶段。搞好城建资金的筹措,根据目前的形势,结合聊城的实际,仍可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优化项目条件,顺利实行BT项目融资。BT模式,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市场方式,引进社会投资人,由社会投资主体负责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项目设施移交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分年度向投资人进行回购。BT模式着眼于融资,要求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期间,具有建设项目的资金实力,它是和资金不落实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带资承包是有原则区别的。因此,为了提高BT模式的成功率,应当优化项目条件。明确真实有效的回购资金来源,以利于项目融资的顺利进行。
二是,充分运用现行法规政策,提高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收益。充分用好现行的土地出让法规政策,使聊城市的土地出让工作不断完善,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规定,结合聊城的实际,对按规划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地块,有关部门在编制土地出让方案时,应将附带建设的基础设施和规划、住房建设部门确定的规划、建设条件,作为土地出让方案的重要内容,在土地出让文件中明确规定,并向社会发布公告,确定中标人后签订合同,也应将土地使用的附加条件明确规定,以便运用法律手段约束开发商,确保实施。
三是,打造现代企业性质的城投公司。城投公司是城市建设的融资平台。我们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采取协议的方式,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厘清政府和城投公司的关系。当政府部门在要求城投公司建设某个项目时,必须对项目的投入产出或投入资金的来源,有清晰的平衡,明明白白地算清帐,促使聊城的城投公司真正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打造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融资主体。
四是,努力启动社会投资。降低城市建设准入门槛,努力启动社会资金投资。今后,应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改革步伐,对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经营性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扩大基础设施特许经营范围,并在国家法规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实行相应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
五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应占GDP的比重为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0%~15%。有关资料显示,日本从1956到1985的经济增长的30年间,基础设施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平均为40%以上,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平均为8%左右。国情不同,但加大投资的意识值得借鉴。我们应使政府财政投入,这一城市建设资金稳定的基本渠道,不断拓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五)加强组织协调,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如果在6—9年的时间内,将聊城建成百万人口以上、建成区为100平方公里以上的现代化大城市,那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现代化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日益复杂,需要多个学科的技术支撑和各种有效力量的密切配合。
一是,成立组织,扩大宣传。市委、市政府吸收市直有关部门和东昌府区、开发区等单位参加,打造百万人口城市的工作协调机构,及时研究解决打造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打造百万人口城市的重大意义、目的要求、基本步骤、方法措施,以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广大干部和市民的精、气、神,集中到创建百万人口城市的大潮中,调动起方方面面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相配合。按照社会学家普遍认可的观点,社会管理,就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协调运转,以法律、行政、道德等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仅就某些方面而言,应大力加强小区的物业管理、房屋租赁市场的管理、流动人口的管理等等。再者,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组织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的自治功能。
三是,进一步加强城市的管理。从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发展需要来看,应重点在以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在工作理念和指导思想上,坚持以维护城市各有关系统、科学运行秩序为核心,围绕党政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促进和谐三个理念,紧紧抓住服务优先、规范管理、文明执法三个观念。在工作方式上,进一步拓展管理主体,政府部门在重点发挥引导、组织、协调、服务职能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公众的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强化基层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注重协商协调,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在硬件建设方面,建立数字化城管网络,完善城管协助机制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改善执法人员装备水平,以适应繁重的执法管理任务和今后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