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研究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08-09 09:01:37 更新时间:2012-08-09 09:06:36
摘要: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企业必须严格把关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本文就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础设施 混凝土结构 质量 施工阶段 处理
一、建筑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物的结构也不断更新与完善。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建筑物多采用混凝土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建筑,施工阶段是重中之重。笔者将从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特点入手,分析混凝土结构建筑物施工阶段常出现的问题。
(一)受力效果好
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受力效果好表现在混凝土与钢材的特长,如果对于相同的压力负荷来说,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断面明显小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管约束改变了受力性能,由单向受压变位三向受压,提升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加上混凝土的填充,从而保证了钢管的整体稳定性,使得建筑物的总体结构坚固。
(二)可塑性高
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但是加上钢筋构架,混凝土处于三向约束状态,不仅改变了使用时的脆性性质,而且还具有了很大的可塑性变形,使得建筑物更加多变,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混凝土与钢管相结合的结构使钢管混凝土柱完全没有脆性特征,而可塑性大大提高。
(三)抗震性好
相比较传统砖质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坚硬的钢筋为框架,混凝土进行浇筑,使整体建筑物更加稳固,加上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的重量大大减轻,这都有利于减小地震带来的晃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四)经济效益好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主要采用混凝土构件,在施工阶段即可作为承重骨架,节省木材、脚手架等材料设备,减少施工材料和施工工作量,同时也加快了施工工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及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建筑。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但在施工过程中一些问题经常出现,亟待解决。
(一)梁、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
钢筋保护层厚度通常是指主筋的保护层厚度,有些施工人员按字面将其误解为构件最外侧钢筋到模板,甚至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钢筋保护层一方面能够确保混凝土握裹钢筋,使两者共同工作;另一方面是防止因混凝土开裂后钢筋被氧化锈蚀,且满足耐火极限的需要。如果施工人员的错误使保护层太厚会导致构件有效截面削弱过多而太薄,将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也在对混凝土强度方面有着具体的规定。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果超过,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强调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与柱相同。大多数单位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工艺,并习惯将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分两批集中浇筑;若要求梁柱节点单独浇筑,会因浇筑时日不易控制而导致质量事故,且节点区与梁板间分隔也有难度。对此问题虽然有很多处理方法,但还未得到统一规范的做法。
(三)梁柱节点的施工问题
梁柱节点的施工工作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相关规范和规定,使整个建筑工程留下隐患。
三、建筑混凝土结构改进措施
(一)对于钢筋的保护层问题,保护层垫块用以扩大承压面积,是解决局部承压时常用的办法。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这是由多年经验得出的,一般工程中总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都要求必须放置保护层垫块。当建筑物的防火等级要求较高时,可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适当增大钢筋保护层厚度,前提是与设计方共同协商,确定是减小有效截面值,还是保持该两值不变而增大构件截面尺寸。当构件截面尺寸较大时,施工人员可在保证安全或设计认可的原则下根据具体工程、构件及部位灵活运用。
(二)在工程结构设计中采取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梁板的做法,这样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满足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又做到了节约成本,因此,此方法在框架、框剪结构的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总体上来说,为了满足结构安全,使结构工程达到抗震要求,处理梁柱接头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方法最好是采用加大截面的方法。这一问题的解决要从设计源头控制,取消可操作性差的方法,及时的与业主协商,在美观和结构安全之间优先考虑结构安全的问题。
(三)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应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四、建筑混凝土结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其发展极为迅速。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广的结构形式之一。就现阶段来说,对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加固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
通过研究得出,选用混凝土外加剂中钢筋阻锈剂,用于阻止或减缓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提高结构物的耐久性。钢筋阻锈剂对钢筋有很强的钝化作用,能抑制锈蚀的产生和发展;而且,在不改变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下,能有效的提高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且在碱性或中性的条件下,能保持长期有效,经济实惠;对人和环境基本无害。这样即得到了经济效益又得到了社会效益。目前,大力发展和推广钢筋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是促进建筑业等科学进步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强度混凝土的应用成为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途径,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是当今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且要想解决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与钢筋混凝土工业对环境污染的矛盾,其主要方法就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节约资源。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符合国家的可持续性反展。
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最初动力是市场技术的最终检验。在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潮流中钢筋混凝土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每一项技术的成功发展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来自于市场、服务于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这将是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信在这之后,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四、结束语:随着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新技术和新建材的引进,为建筑混凝土施工带来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而新型的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又大大提高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效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保证建筑物质最的根本,也是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的关键部分。我们需要进行现代建筑行业技术应用模式的科学化管理,虽然这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我们仍要努力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其富.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问题和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1(8)
[2] 康青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J].甘肃农业 2009(6)
[3] 林宇彬.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J].工程论坛,2006(5)
[4] 梁国霞.对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教纵横,2008(7).
[5] 梅梅.浅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