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2-08-14 09:53:51 更新时间:2012-08-14 09:23:50
摘 要: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及生态城市的概念正逐渐的被人们接受。因此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是建设低碳、生态化城市的第一步。
关键词: 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累和传播的中心,也是人口高度密集、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域,也是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人与自然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生态失衡最为严重的地方。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资源的锐减,使得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质量正在不断的下降,城市生态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程度,在严峻的客观事实面前,人们必须重新分析和评判当今国内大多数城市正在奉行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己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强烈呼唤。为使城市能够成为人类有效利用资源及能量的绿色家园, 使城市环境得以改善并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应运而生。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 以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 结合生态学的原理、 方法, 应用规划科学、 系统科学的手段, 去辨识、 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 确定最佳生态位, 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 环境规划、 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 政策和计划, 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 以生态学、 环境学、 城市学、 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 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 合理地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发展方向, 布置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 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 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 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 资源、 环境问题, 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既与城市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又有一定的区别。城市规划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城市产业及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合理设计等,也可以说主要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建筑景观的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强调规划区域内水、大气、 土壤等生态环境的保护、管育、 修复和重建, 主要涉及区域环境污染、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 水源涵养、 城市绿化等方面。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则强调运用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在对规划区域社会、经济、 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 提出城市社会、经济建设、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目标的总体规划。
二、合理的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 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 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 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 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 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 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 河、 湖、 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 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 融生态环境、 城市文化、 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 提高生态效益、 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生态功能, 提高其生态效益、 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 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 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高起点、高标准、 科学设计城市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 同时努力发展旅游、 教育、 医疗、 物流、 文化、 信息、 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 设计、孵化中心, 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 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 提高生态经济在 GDP 中的比重。
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 ① 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 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 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②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 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 化学污染、 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 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③ 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 生活垃圾。④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 推广屋顶绿化、 垂直绿化、 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 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
三、城市生态规划设计途径
描绘城市发展蓝图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职能。 只有将生态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技术环节和实施层面, 从理论依据、 技术方法和实施途径上为城市规划提供指导, 才能够协调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得矛盾,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
3.1 城市的总体规划: 从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着眼, 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现实情况, 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1)带动城市的经济增长; (2)控制人口和优化利用人力资源; (3)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延长资源的可供给年限,不断开辟新的能源和其它资源; (4)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 (5)科学引导城市发展, 满足就业和生活的基本需要, 建立公平的分配原则; (6)推动技术进步和对环境污染等的有效控制。
3.2 城市区域和地区规划: 开放性是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的发展与规划也离不开所在的区域。 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确保区域发展的生态负荷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安排区域内的产业结构、 生产力布局、 资源的开发利用、 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生态位的理论与方法,协调城市与周围的乡村地区之问的互补关系,实现城乡空间的相互融合; 找准定位,发挥特长, 科学引导城市发展, 协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关系, 减少竞争, 互相配合, 努力实现互促互进, 共存共荣。
四、生态城市规划中城市功能区的设置
生态保护区。指具备生态重要性的大型板块,这类地区往往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导致景观及环境质量退化, 需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该地区包括生态敏感区(如城市的河流水系、 滨水地区、 山地土丘、 稀有植物群落、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文化敏感区(是城市中具有特殊或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 如烈士陵园、文物古迹等)、 资源生产敏感区(如新鲜空气补充区、 土壤维护及水源涵养区、 泄洪滞洪区等)以及自然灾害敏感区(如滨河洪水灾害易发区、 地质不稳定区等)。
建设开发区。 包括现状城乡居民点分布较密、 交通便利、 区域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第二、 三产业较发达的区域范围, 这是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城市生产、 活动向此区域集中, 使城市第二、 三产业建设集聚发展, 扩大就业容量;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发展循环经济体系, 改变 “高消耗、高污染、 低效益” 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缓冲区。 指生态保护区与建设开发区之间的过渡性质的地区,是土地争夺的热点。 应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 综合考虑开发与保护, 局部与整体,近远期结合的关系, 严格控制建设开发用地的供应,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五、结束语
城市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竞争与共生、改造与适应的过程,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城市规划已将生态纳入核心体系,这一理念将有助于建设更为合理的、可持续的城市新格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需要以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作为自然基础; 维持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使之适合人类居住, 则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开展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实践中, 需要科学合理的做好生态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将生态设计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康幕谊.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 【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