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浅谈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08-20 09:23:39 更新时间:2012-08-20 09:36:38
摘要:工程结构出现裂缝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仅影响结构美观也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不过,结构裂缝大部分是能够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措施来避免的。本文着重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做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预防
1 概述
在结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其中混凝土裂缝是很普遍的结构性病害之一,不仅影响结构美观,也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本文对引发结构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
2 结构混凝土常见裂缝原因分析
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很低,约为其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当结构受力或温度、湿度发生变化,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结构物过早、过大承受荷载等情况,均可导致混凝土产生拉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2.1材料方面。砂石、水泥材料不合格可导致构件裂缝的产生,如砂、石含泥量大,骨料粒径过小,骨料级配差,水泥安定性差,两种水泥混用,外加剂质量差或加入量过大等都会导致裂缝。
2.2地基变形。当地基发生不均匀下沉时,在结构内部会产生极大的应力,当应力超过构件抗力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裂缝,裂缝的形状、方向、宽度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特别是工期短、人工处理的地基更容易变形沉陷。
2.3设计方面。若构造处理不当,主次梁交合处主梁未设加强箍筋或附加吊筋;大截面梁未设腰筋;构件断面突然改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等因素,均可导致构件裂缝的出现。
2.4结构荷载方面。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结构因承受荷载而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如拆除承重模板过早,构件早期受到震伤,施工荷载过大,构件堆放、吊装时垫木或吊点位置不当,张拉时预应力值过大或放张不规范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较为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早期微裂一般不易发现,对于超过规范规定宽度的裂缝和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出现裂缝,属于有害裂缝,须加以重视,进行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2.5温度应力裂缝。混凝土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温度变形。但因构件受到约束不能自由变形,构件内部会产生附加应力,当温度应力值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必将出现裂缝。常见的有现浇屋面板上垂直于肋梁方向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裂缝、烟囱外壁的竖向裂缝等。
2.6湿度变形裂缝。普通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会发生收缩,由而在构件内产生拉应力,在早期混凝土强度较低时,混凝土收缩值最大。因此,若构件早期养护不良,极易产生收缩裂缝。这类裂缝,在现浇剪力墙、水池底、壁等工程结构中最为常见。
2.7徐变裂缝。结构构件在内应力的作用下,除瞬时弹性变形之外,其变形值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徐变变形。受弯构件受徐变变形的作用导致的长期变形值可增加2~3倍,因变形量加大使受拉区混凝土承受相应拉应力,从而造成裂缝的出现。预应力结构构件因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损失,降低结构的抗裂性能。此类裂缝常见于受弯构件的受拉区,其特征与承受荷载出现裂缝的相同。
2.8施工方面。施工原因造成裂缝出现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水泥或外加剂加入量过大;养护时间不够或养护不良;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振捣不实;钢筋表面受污染、保护层过大或过小;施工缝位置不合理;构件内外温差大,且未采取有效措施;后期施工扰动前期混凝土;施工的气候条件和温度不合适;冬期施工未采取防冻措施等。
3、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3.1材料方面。1)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尽量选用水化热较低、强度较高的水泥:2)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径适当、有害物质及含泥量符合规定、无碱性反应的砂、石材料;3)外掺剂掺量合理,宜掺入粉煤灰和减水剂做外加剂,为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减少收缩,超长建筑物或构筑物可加入适量微膨胀剂。
3.2混凝土配料、搅拌及浇筑。1)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尽量采用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和低用水量。投料时计量应准确,并保证足够的搅拌时间;2)浇筑分层厚度应合理,按施工规范振捣均匀、适度,提前设置施工缝预留位置。
3.3设计方面。1)构造物造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要力求简单;控制构造物的长高比,以增强整体刚度和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2)正确设置沉降缝和变形缝,选择适当的位置和宽度;3)构件要配筋合理、间距适当。断截面较大的梁应设置腰筋。在大跨度和较厚的现浇板上面中心部位宜配置构造钢筋。宜在主梁集中应力处加设抗剪钢筋。
3.4施工方面。1)加强对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复杂地基应做补充勘探。当有特殊情况时,须先对其加固处理,经验收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尽可能使其处理后的承载力与本工程正常地基承载力相同或相近;2)基坑开挖后,要注意不要扰动其原装结构,暴露时间不宜过长。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相邻结构物施工时,先施工较深的基础。4)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其表面湿润,必要时采用覆盖保温材料等做法,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做好温度测控工作,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保证构件内外温差不超过规范规定;5)钢筋表面应洁净,绑扎位置要正确,保护层厚度准确。
4 结束语
影响结构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原因很多,形成的裂缝形式也多种多样,合理运用上述几点,基本可以避免大部分结构混凝土的裂缝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