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有效措施
所属栏目: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2-10-23 09:12:44 更新时间:2012-10-23 09:05:41
摘要:本文介绍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现状,深入总结了有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病险水库 除险加固 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lapidated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further summarizes relevant measures.
Keywords: seepage path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measures problems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国家安排国债投资60多亿元,对全国400多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基本完成了被列为全国重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使这些曾经严重威胁下游地区安全的水库彻底摘掉了险库帽子,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充分发挥这些水库的防洪、灌溉、发电、城镇供水、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现状分析
1、除险资金保证率低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投资大,周期长。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均有配套资金的计划,但基层政府往往因为资金紧张,配套资金根本到不了位,有多少钱干多少钱的活,致使除险加固工程无法按照原计划完成。
2、病险水库加固的工作力度不够
近几年来,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在建设程序上,已比较正规化、 程序化,所有工程均按分级管理层层审查 。但有些典型病险水库工程从一开始运行就被诊断为病库,甚至数十年来一直就未停止过除险加固工作,但却一直没有被治好过。 基层水利机构因资金问题,不能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探查,不能“对症下药” ,致使这些病险水库经数次处理仍未能彻底根治。
3、除险加固不能与增容效益发挥相结合
除险加固工程由于资金紧张,行政领导为了节省资金往往要求技术人员从一开始设计就只考虑工程安全,不让考虑增容和恢复库容问题。 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敢做主,致使除险加固不能与增容效益发挥相结合。
4、除险加固工作人为因素过大
除险加固工作往往行政领导说了算,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敢做主,又不能坚持自己的主见 。除险加固鉴定工作中鉴定人员往往将病看大,将一些问题说得很笼统,对某些问题界定有些含糊,造成后期具体工作人员理解出现误差,在技术把握上存在一定的疑惑性。
5、除险加固工程科技含量低
工作不能高起点依托科研、 设计、 施工、 大专院校等方面的技术力量,不能将新技术 、新方法、 新材料、 新工艺运用到工作中来,致使除险加固工程科技含量低。
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有效措施
1、采取多层次、多渠道融资的办法为除险加固提供资金保证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社会效益显著,应以公共投入为主。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都应建立相应的专项治理资金。但是,要加快病险水库的治理步伐,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为此,建议根据病险水库加固的现状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政策:将大型险库加固列入基建项目,由国家投资;对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或水库加固后经济效益较好的中型险库,可利用贷款、发行债券及股份合作等方式筹资加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或主要体现社会效益(防洪保安)的中型险库的加固,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或受益区配套为辅;至于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则应以地方投资为主,国家可给予一定数量的补贴或采用以奖代补的政策。同时,结合病险水库治理,积极稳妥地搞好小型水库的产权制度改革。在防汛责任制得到切实落实的前提下,可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筹集治理资金。对病险水库较多且加固进展缓慢的地方,在除险加固任务未完成前,尽量少建或不建新水库,尽可能将资金投向现有病险水库的治理。
2、加强除险加固中地质勘察工作
在工程建设前期,主管部门一般都会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情人员座谈水库的有关事项情况。这对水库的加固设计有脾益的,但要作出一个完好的设计方案,工程地质勘察也是必不可少的。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进行一次全面的探查,为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地勘工作只是查明建筑体及其地基的基本情况,有时也能够准确找到病因所在。但不能过高地要求地质勘察能在查明工程地质基本条件的同时,一定要准确地找到病症所在,一旦在有限的勘探工作量之内没有完全查明隐患所在,就否定地质勘察工作的必要性,甚至认为没有地勘工作也同样能搞设计,这对除险加固处理方案的出台是极为不利的。工程地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对于小型工程由于资金限制,地勘工作可以简化一些,没必要作过多的土样试验。这样就可以利用人工钻现场查明土坝体及土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小型水库,机械钻难以进场,采取人工钻和试坑取样,也能达到勘察目的。
3、选择合理的除险加固方案
有了资金保证,又有地勘的基础资料,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案,使用什么样的处理方法,这是除险加固设计的核心问题。方案的当否决定工程的成败。正确的方案能够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不当的方案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还挫伤了除险加固的积极性,这方面的正反例子各地皆有。病险水库最主要的病征是渗透问题,有地基(包括坝肩)渗透和坝体渗透。根据不同的坝型、坝基和病因情况, 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较常见的是均质和芯墙土坝的渗漏,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冲挖、劈裂灌浆、压力灌浆。病因有清基不彻底,防渗料抗渗性差,蚁窝等。在了解水库的基本地质情况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可靠的办法处理隐患。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方案的争议较大。例如小型水库心墙和均质土坝防渗处理大多采用冲挖法,成功的事例较多,但失败的例子也不少。使人们对其产生怀疑。其实冲挖对处理隐患的效果是不应怀疑的,怀疑的是具体设计与施工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单排孔往往出问题较多,而双排孔的问题出的少。单排孔即使有问题,但处理后比未处理症状要减轻。这就说明冲挖是有效的。因为资金问题,不便作双排冲挖,我们可在出水较多的孔段加作双排孔,相当于做了一个施工围堰,以保证主要防渗体的施工质量。这样即增加不了多少开支,又达到设计效果。
4、强化实施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1)强化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上要形成以项目法人为主体,项目法人向国家和各投资方负责,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单位通过招标投标和履行经济合同为项目法人提供建设服务的建设管理新模式。
(2)实行招标投标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采购等,一般情况下应由建设项目法人依法招标,择优选定。在招投标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专家库评标的作用,坚决打破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的壁垒,杜绝行政干预,严惩腐败。
(3)落实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后,监理单位即可进行工程现场管理,依据合同从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各方关系。当前应杜绝监理单位超越资格等级承揽监理业务及自己施工、自己监理的现象。
5、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
目前水库产权虚置、管理不善、责任不落实的现象较普遍。为防止出现一边除险、一边出险,旧帐未还、又添新帐的被动局面。病险水库加固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首先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水库管理新机制。在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之初应确定实行建设与管理统筹结合的新型建设管理体制。投资多元化、产权明晰化、供水供电价格商品化、水库服务有偿优质化,增加现有水库管理经费,逐步实现良性运营。其次要加强对水库调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及水库调度水平。三是建立并严格遵守水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细则,使其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四是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发水土资源,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管理,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良性管理运行机制。
结论:我们正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现状,正确认识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研究形成病险的原因,增大蓄水量,成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用水的可靠水源。
参考文献:
[1] 吕恭. 宝鸡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宝鸡社会科学, 2008,(03) .
[2] 张兴荣.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之我见[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3) .
[3] 那定玺.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问题探讨[J]. 现代农业, 2010,(02) .
[4] 吴强,石峰. 浅谈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应注意的问题与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5] 熊国良.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策[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02) .
[6] 齐萍,李娟,王国海.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问题探讨[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9,(01) .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