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设计质量控制要点
所属栏目:交通运输论文
发布时间:2012-11-30 09:40:41 更新时间:2012-11-30 09:58:40
摘要: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文件质量重点环节分析,从设计过程控制和设计文件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文件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和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关键词: 轨道交通工程; 结构设计; 质量控制要点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道路拥挤、交通堵塞等问题对传统交通的运输能力提出了挑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无疑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剂良药。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只有10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行,2010年增至48条,2015年则预计会变为96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有可能变为289条。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的同时,建设、运营中的质量安全隐患也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建设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隐患和险情更时有发生。作为重要公益性事业的城市轨道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影响广的突出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往往十分重大。如何更好地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工作尤为重要,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关心的大事。而作为工程设计单位,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技术措施可实施性如何、文件质量能否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和前提保障。本文将从设计文件过程控制要点、设计文件质量控制要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得出设计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点。
2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过程重点控制环节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与安全与设计的质量与安全紧密相关,而设计单位要确保设计的高标准、高质量就必须具备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质量体系控制以及管理制度、项目管理机构设置、设计人员的职业资格、重要设计人员的调整变更管理、加强现场服务的有关制度、措施及反映现场服务的相关资料等。同时工程风险的防范,设计单位也是重点及风险控制的“源头”。设计阶段对工程风险的辨识、排查,以及采取切实有效地应对措施,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为了有效控制设计文件质量安全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控制:在投标过程中,应确保在资质有效范围内进行投标工作,并确保中标后按约定履行合同,确保人员的资格、数量满足投标要求,确保不违法分包、转包;设计单位应有完善的质量体系及管理制度并通过了相关的体系认证;在设计工作中,基础资料的收集要全面、详实,各项审批程序要齐全,确保设计依据的有效性;设计文件应严格执行规范、标准、规程及各项审批和审查意见,确保设计文件的合法、合规。在设计过程中应全面排查和分析工程安全风险源,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技术重、难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方案论证,通过对影响结构安全的重要阶段、环节、部位结构分析计算及重要构件强度、刚度检算,首先从理论分析上确保工程设计参数及措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其次,针对影响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地下水、地面沉降、周边建(构)筑物环境、不良地层等因素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和保护措施。
3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通过对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过程重点环节的分析,得出以下设计质量安全控制的要点。
1) 单位及人员资质、资格,以及体系文件和管理制度;
2) 基础资料的收集需要注意的方面:要检查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测绘、地质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是否完整,项目的地震安评、地灾评价、环境评价、政府审查批件是否齐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否经过审查,采用限界、线路资料是否准确,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结构、地下管线调查资料是否准确、全面,对周边环境资料是否进行现场核实;
3) 法律、法规、标准的执行:检查是否严格执行涉及结构安全、防灾、环保与劳动卫生的规范、标准、规程。设计文件是否满足国家、地方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4) 结构计算:检查影响结构安全的重要阶段、环节、部位结构分析计算及重要构件强度、刚度检算是否全面、完整。具体检查点:结构安全等级选取、计算模型是否能反映结构实际受力、荷载取值、结构抗浮分析等;
5) 地下水的处理:降水或止水方案是否适合结构所处地层特性,降水或止水方案引起的地面沉降、周边建(构)筑物开裂是否进行计算分析,对存在较大沉降、开裂风险的部位有无应急预案,对管线渗漏水有无应急预案,结构防水方案是否合理或是否存在遗漏;
6) 地面沉降:预支护结构、结构型式是否合理,结构工法的选择是否合理,暗挖结构埋置深度选择是否合理;
7) 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对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结构、管线等是否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性措施。特别是压力管和燃气管,应严格控制施工可能引起的地层变形,以减小工程对此类管线。同时,应加强对老旧给排水管线渗漏水情况的排查,特别是对暗挖结构,渗漏形成的水囊危害极大;
8) 不良地层:对地层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部位是否采取地基加固等改良措施,特别是液化砂土和粉土、湿陷性黄土、灰岩等不良地层,应充分认识到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应有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9) 结构安全设计:围护结构及支撑体系选型,围护结构稳定性、强度、刚度是否满足要求,围护结构内侧被动土压力区土体是否会屈服,主体结构在水平、立体交叉部位是否进行加强处理,对复杂节点、结构变化等受力复杂部位要有进行详细设计,对施工过程中影响结构整体稳定性的重点环节应采取合理、有效的结构处理措施,施工工法、施工步骤和工序转换是否合理,结构耐久性设计是否准确、完整;
10) 专项设计:重大风险点是否进行专项设计,重大风险点及影响结构安全关键环节是否全面排查并进行了专项设计,专项设计内容深度是否满足要求,专项设计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对装饰装修、钢结构、金属屋面系统等专项设计的程序控制是否严格;
11)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制度是否完善,内部各级复、审核卡是否齐全,内部评审、方案会审记录是否齐全,专业间互提资料单是否齐全,内部各级复、审核意见落实是否全面,文件的签署、专业会签是否完整;
12) 外部审查确认:是否对高风险专项设计方案进行专家论证,是否对对高风险工程周边环境监测项目及其控制标准进行专家论证,外部审查意见中影响设计方案的关键意见是否落实,外部审查意见中非关键性意见落实是否全面;
13) 设计交底:是否执行设计交底制度,设计文件交底是否形成文字记录或者是否缺少各方签字盖章,设计文件交底是否重点说明了设计文件中涉及工程安全质量的内容;
14) 设计变更:是否履行设计变更程序,施工图设计发生重大变更时是否按有关规定重新报审,工程设计条件发生变化时变更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15) 施工配合:是否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解决与设计有关的问题,委派到施工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否能及时解决与设计有关的问题。
4 建议
设计单位应充分认识到设计文件质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应认真从源头上规避工程建设风险,通过有效的过程控制保证设计产品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技术方案设计,力求将工程风险降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