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2-12-05 09:58:21 更新时间:2012-12-05 09:15:21
摘要: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 公路建设又是国家最主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是公路建设施工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浅析介绍公路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
关键词:公路工程;工程造价;造价管理
1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商品经济也在迅速发展,工程造价显得越来越重要, 工程造价管理也日臻完善。因为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项目的决策到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涉及到投资主管部门、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以及建设银行、审计等有关部门。公路工程是基础设施, 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公路建设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对高速公路工程造价的控制就是在满足项目合理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 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把工程项目发生的费用控制在批准的概算内, 力求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总体造价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
2 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
由于公路项目工程的投资额大,从立项到竣工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从而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非常多,基本建设经常投资失控,“三超”现象普遍存在。公路工程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工程造价在各阶段分别为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上图预算和竣工结算。所谓的“三超”就是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
2.1多部门、多层次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计划、规划、财政、审计、建设等部门均有关于工程造价方面的管理规定在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造价管理的主管部门各不相同。估算、概算、预算和结算受不同的章法约束制订,缺乏对比性和连贯性,间接加重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
2.2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沟通与协作,将直接导致建筑工程“三超”现象发生。工程造价管理就是要把各阶段工作有机和谐地组织起来,进行全过程的有效把握和调控。
2.3工程设计工作缺乏标准和监管。设计人员经济观念淡薄,为变更设计,抬高标准的情况时时可见;而由于精度、深度不足,等到施工时频繁变更的设计也不少。这就会增加“三材”的消耗,并容易被承包商索赔,J 程造价难以控制。
2.4招标投标工作不尽规范。工程招标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的两个方面,通过招标,在投资方选择施上单位或材料供应商,这对建公路工程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的控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方只希望以低价招标,在工程价值和质量上都会造成隐患。另一方面,承包方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盈利”的方式承揽上程,靠合同漏洞和监控不力来“赚钱”,造成工程造价管理的被动局面。
2.5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的零散、滞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就由静态指令性的管理向动态指导性的管理转变,市场调节的作用对程造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但是,无论政府公告和市场信息都普遍滞后于应用的时期,如新型材料的发布和价格信息等。
3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探讨
3.1招投标文件的编制
招投标文件是先选择施工单位、然后确立工程合同造价的纲领性文件,建设工程招投标文件既是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的注意依据,也是招投标单位与未来项目中标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基础,在招投标文件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对整个招投标工作乃至承发包双方都有约束力,同时也是招投标阶段投资控制的基本原则性的文件。针对该项目的各单位工程的建设特点,在编制招投标文件时重点对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特别的研究和说明:
(1)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结构复杂程度、工期要求等特点,最终确定计价方式;
(2)施工措施的合理估价与条款的设置合理;
(3)暂定工程材料价、暂定金额的合理估价与条款的设置;
(4)工程量发生较大变更时,对中标单价的修正方法;
(5)确定工程预算之外的变更造价方法;
(6)确定工程结算条款方法。
3.2 招投标方式的选择
公路建筑工程招投标按照竞争程度可以分为公开招投标和邀请招投标。其中公开招投标的招投标人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可以在众多的投标人中选定报价合理、施工工期较短、施工质量信誉较好的承包单位,这样实行公平竞争、有助于打破垄断;因此,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比邀请招投标形式更有利于建设业主较好的选择满足招投标文件要求的最合适的施工单位。
在建设招投标阶段采用邀请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措施有:因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或者其他特殊要求等原因,只有少数几家潜在的投标人可以选择的;对于建筑项目招投标方式的选择方面,需要从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角度、结合建筑项目的规模、施工的复杂程度、招投标采购费用进行综合选择。
3.3 标底编制的原则
(1)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编制标底需要严格依据设计图纸和资料、工程实物量计算规则以及国家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规程和规范进行编制,以此避免人为地提高或压低建设工程量,以保证标底的客观公正性。
(2)认真细致逐项计算工程量,保证实物量计量的准确性和标底计价的合理性,熟悉和读懂设计图纸及说明,根据工程现场情况,考虑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分部分项地逐项计算工程量,明确标底子目,对于大部分工程内容及工序符合计算规则。
(3)认真的进行全面复核,确保标底内容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完成后应该先由编制人自查,再由编制人之间相互校对;由经验丰富的专业项目负责人认真全面地复核;最后由工程项目技术总负责人最后审核。
(4)项目的评标过程采用报价澄清程序。在对投标文件按投标报价、投标工期、工程质量、企业信誉考察、企业综合业绩、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定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方案和报价的有机联系,需要给投标人改变和处理的机会。
4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4. 1 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
严格按照交通部规定使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 每项都要详细,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 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对于高速公路工程, 由于工程材料所占投资比例较大, 不可预见因素较多, 所以编制招标文件及签订施工合同尤为重要。
4. 2 强化工程招投标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标, 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 切实防止压标或低价抢标。严格禁止招标人利用施工企业“找活”心切的特点, 人为地要求施工企业压价让利和提出垫资施工等条件。四是标底的确定原则上应使招投标双方都有利可图, 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评标过程中, 应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施工能力、设备状况、业绩等进行综合评定, 以便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又能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的中标单位。
5 招投标过程中的应用
我国的公路建设, 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不断探索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体制的新路子, 推行了工程招投标制度, 工程监理制度, 公路建设部门采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在施工企业中选择最优者来承包建设, 在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方面和工期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获得了最好的经济效益, 这也是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逐步转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轨道, 按商品经济法则进行, 造价管理工作在施工招投标中的具体应用。
5.1 准确编制标底
标底是招标工程项目的预期价格, 一方面供业主掌握在拟建工程上应承担的财务义务; 另一方面给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核实建设规模的依据; 以及作为评定投标单位标价高低的一种参照尺度。我国在招标时规定, 标价超过标底一不定期的百分比或低于若干个百分比, 就不予考虑, 这就要更突出了标底作为评价尺度的作用。在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建设中, 编制标底的工作往往都以概预算为基础, 对报价进行预算控制, 最后同中标单位签定承包合同, 通过合同价对工程费用进行预先控制。编制标底一般请有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先弄清楚设计意图分析工程细目; 然后视察, 调查当地材料单价和市场价, 按照有关规定, 准确编制标底, 并确定有效标范围, 以控制工程造价。
5.2 编制标书
凡参加公路工程建设投标的承包商, 编标工作往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现场踏勘、市场调查、标价计算和研究对策。标书的编制工作要在统一计划安排和协调下, 由施工组织计划、工程预算、设备配备和材料物资等部门分别进行工作,然后由具有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水平较高者和领导直接参与决策使编标和决策较好地联系起来, 可以编出完备的施工组织计划和标价, 才能达到应有的精度, 中标价的确定非常重要, 它一方面要合理, 就是要做得到并留有余地; 另一方面要有竞争力。如无一定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无严格的计划, 往往会顾此失彼, 丢三落四,造成漏项, 计算错误等。
6 施工阶段的应用
当前施工阶段的进度、质量、安全、现场管理与合同管理等基本形成了由业主、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和承包商等组成的质量保证体系、进度控制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和造价控制体系。但其中的造价控制体系, 各方的参与深度与广度以及各方之间的互动机制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建议进一步完善由业主、社会监理、造价咨询审计机构、政府监督和承包商等组成的造价控制体系,特别是要强调和发挥社会监理与造价咨询审计机构的**与监督作用。
7 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涉及面广, 影响因素众多的动态系统,要有效控制高速公路项目的造价, 需要系统地、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严格管理, 加强协调, 全面地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 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高速公路工程造价,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