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中暖通系统的节能分析
所属栏目:光电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2-12-12 10:59:04 更新时间:2012-12-12 10:01:04
摘要:暖通设计中建筑能耗成为工程设计中关注的重点,从不同角度论述建筑节能的措施,尽可能实现能源的利用,为暖通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能耗;建筑节能;能源利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暖通设计中能耗问题成为建筑设计的焦点。在发达国家中,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5%左右,我国尽管工程设计过程起步较晚,但建筑能耗已占总能耗的近30%,每年都在不断上升。在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占到建筑能耗的30%-50%, 随着采暖空调的广泛应用,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将进一步增大。由于暖通空调系统以高品质的电能为能源,电力在某些地区又相对紧张、匮乏,势必会引起能源供求矛盾进一步恶化。
一.应采取的节能设计措施
1.从初步设计入手,选择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是工程的龙头,整套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后期试用。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设计工期短,许多设计人员为了提高进度,习惯性的利用设计手册中设计数据或初步设计时直接估算冷、热负荷用的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设备负荷的依据,结果总负荷偏大,从而导致空调采暖设备偏大甚至过大,初投资增高,后期维护运行费用增加,能量消耗增加。
2.新型节能的空调及采暖方式。影响人体舒适性的环境参数众多,采用不同的环境参数可以得到相同的舒适性效果,对于不同设计环境下热湿参数组合的空调系统能耗是不相同。
3.尽可能实现冷热回收,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多化。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是实现空调节能的途径之一。热回收主要是通过系统中安装的能量回收设备,利用室内排、回风的能量来处理新风,尽可能减少处理新风耗能,降低设备负荷,达到节能。在选择热回收设备时,应当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经济状况、工程的实际情况、排风中有害气体的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4.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选择空调冷热源,力求实现冷热源的合理化。随着暖通空调系统的广泛应用,逐渐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呈现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的平衡问题逐步被社会认知。
5.大力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广新能源。由于空调系统中所使用的高品位、不可再生能源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不断恶化,所以必须开发利用合理有效的可再生能源以缓解目前的紧张局面。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应用于空调,具有一定的优势,清洁无污染。太阳能热泵、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利用浅层和深层的大地能量,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海水、污水等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是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
二、节能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众对节能的认识误区。一个舒适性的空调系统或者是采暖系统,应当满足人体舒适性的需要。目前普遍存在的误区是:夏季越凉爽越好,冬季越热越好。事实上,由于室内外温差的增大,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空调和采暖的能耗,也使人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下降,身体免疫力降低。有必要改变公众对于传统的空调及采暖的误区,宣传和提倡按节能建筑标准和冷热量计量装置收费,提高民众节能认识。
2.设计的程序和严谨性问题。正确的设计是节能的前提。目前一些设计人员盲目追求完成产量,设计时盲目套用经验值,造成初投资的增大,运行能耗惊人,有必要加大对暖通空调节能的监察力度,增强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使节能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新技术的推广问题。新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为节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同任何新技术一样,这些新技术在造价上往往偏高,使用的地域条件有一定的限制,应当因地制宜,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案例:北京某中学教学楼加固改造,采暖系统经实际考察后,存在如下问题:1.教学楼仍然采用国家已经淘汰的铸铁散热器,使用年限过长,局部腐蚀、跑冒滴漏。2.原系统热力入口为一路,采用同程式,作用半径过长,垂直及水平失调现象严重。3.原系统未经过水利平衡计算和负荷计算,散热器片数过多。4.学校锅炉房使用年限过长,效率降低。
经过实际考察后,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配合结构及建筑专业,符合北京地区公共节能设计标准,外墙体加设保温层。同时,合理设计热力入口个数,将整个楼热负荷平均分配,减轻水力失调,采用单片发热量较大的钢制散热器,同时在热力入口设置适当的阻力平衡阀,防止系统水利失调问题。同时,在热源部位改造,淘汰旧锅炉。
三、结语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在整个建筑节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设计人员应当从设计的高角度出发全面考虑,严格遵守节能规范,将节能的理念贯穿于设计的各个方面。节能技术的开发及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应当得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并且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市政管理等部门应密切配合,同时要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大力开发推广新的节能技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云钢.《高层民用建筑空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李娥飞.《暖通空调设计与通病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9
[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