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14 09:34:33 更新时间:2013-01-14 09:48:32
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是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目的,也是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和条件。当前,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必须依靠教育科研,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
关键词: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针对于究竟应该“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我们全心思考。不同的学校都有各自适合自己校情、学情的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项系统工程,它不是靠单位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就可以达成预期的目标。同时,它又是项长期过程,由于教育周期较长,不可能今天努力,明天就奏效,一蹴而就。
下面结合自己工作的点滴和感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成为优质的教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知识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整个空间,学生也不知不觉的在社会生活中吸收了许多知识,增长了许多能力。教师要教好学生,自己的知识必然更加丰富、广阔。受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性格多样化,逆反心理增强,小大人思想严重,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更深层次的考验。要能驾驭课堂、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必须具备熟练的教学能力。
如何成为优质的教师,除了教师自己的努力,学校也要硬件、软件跟得上,必须创造适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给教师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使教师有精力和能力去不断完善自己,并且有职业幸福感,去热爱教育事业,并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要从实际出发,切实从思想观念和发展思路上确立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在此基础上,研究内容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目标的定位都必须符合实践的需要,适应改革发展、学校实际和研究者的能力水平,切忌盲目和浮躁,更不能当作装饰。要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除去必要的学习、进修和培训外,最根本的还是通过教育科研自主学习和提高。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把教师专业化的过程确定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技能熟练模式,一种是反思性实践模式。前者是我们长期以来普遍运用的方法即通过传帮带,不断重复已有的经验,这样虽然夯实了学科基础,掌握了基本技能,但广大教师只是机械被动地传授知识,缺乏主体专业发展的意识和动力。反思性实践能力是教师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自觉反思、自主探究获得的主体发展能力。教师只有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现实,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成为自觉的实践者。
二、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都具备的情况下,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尊师和爱生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是:在接手一个新的年级时,首先是记住每一个班的特点,了解各班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其次是课余经常与有美术特长学生谈话、聊天、让学生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然后课上抓住学生在学习中微小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最后要经常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潜能和优势的机会,鼓励他们,使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激励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每一节课我们都要认真的去备。而且每一节课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整体能力、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思想品德设计好,因地制宜的利于授课的环境,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备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学)具、设计教学过程和安排课后作业等几个主要环节。
四、 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次作业。
课堂的45分钟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尤其美术这一学科每周只有一节课,因此,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次课后的作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五、 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两种学生,抓两头带中间,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大家眼里的优秀生,就是班级的榜样和风向标。但是学习上的优秀,并不代表这个孩子各个方面的优秀。有一些这样的学生,对待音美这样的副科一律轻视,认为不重要,所以他们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可想而知——不会理想。教育他们的时候,往往态度还很高傲,这不是偶然的,说明优等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比后进生少。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些“优等生”,我们要特别关注,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而一些“后进生”他们虽然学习上不优秀,但是其它方面却是可圈可点,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优点带动他们,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培优补差,保持学生提高水平的均衡发展。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为我们教育的终级目标就是要塑造孩子丰满的灵魂,让孩子在教育中体验饱满的幸福感,从而形成健康、完善的个性品质。作为老师,要善于看到孩子的两面性,既要赏识后进生的优点,更要关注成绩优秀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品质。这样我们的教学教学质量必然会提高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学生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六、 家校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各科老师定期总结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然后和家长多联系,及时互通有无,反馈信息,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学生学习、行为、道德的时空上予以拓展,从而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稳定与提高。否则将出现“5加2等于0”的怪现象,学校教育做无用功。所以学校和家长配合,相互间多多地沟通,让学生在学校和家里都能得到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等到学生们养成了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样很自然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当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无论如何,都将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就我任教这十几年的工作体验,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地去做教育,真心努力,就能教育好学生,就能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