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加强村镇建设管理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18 09:07:51 更新时间:2013-01-18 09:06:50
摘 要: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而村镇建设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探讨了村镇建设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村镇建设;新农村;科学筹划;创新思维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精辟概括,内涵丰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加深认识,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有力地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
一、充分认识村镇建设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位置
村镇建设主要包括村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科学性、社会性和群众性很强的工作。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在部门的配合支持下,高邮市村镇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是规划龙头地位愈来愈明显。2000年区划调整后,高邮各乡镇小城镇总体规划及时进行了修编和完善;2005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完成了高邮市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小城镇各重要地块和近期建设地段,也相应编制了详细规划,充分发挥了村镇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二是村镇建设步伐愈来愈快。据统计,近三年,高邮市共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34.5亿元,有0.94万户村镇居民新建和翻建了住宅,新住宅建筑面积120.3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新增生产性建筑面积61.2万平方米;新建、扩建村镇道路1251公里;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4.6万人;新增绿化面积139公顷;新建排水管道210公里,新装路灯3200盏。村镇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村镇管理愈来愈规范。通过逐步建立和健全审批制度、招投标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以及乡镇长效管理机制,提高了建设水平,改善了村容镇貌,提升了对外形象,村镇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村镇建设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如:对村镇建设重视程度的问题、规划严肃性的问题、村镇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村镇建设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和解决,新农村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明确村镇建设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目标任务
高邮市村镇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实现村镇规划全覆盖,加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特色鲜明的农民示范居住区。
总体目标分三个阶段。一是“十二五”总体目标:以建设一个公共服务中心、一组村内道路、一套污水处理设施、一组村内管线系统、一个垃圾处理流程为主要内容,在全市规划建设200个农民居住示范点,使农村环境有一个根本性改观。二是“三年追赶”目标: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着力规划建设100个农村居住示范点。三是近期目标:实施“21222”工程,即择优扶持2个区域优势、功能齐全、产业集聚、经济发达的重点中心镇;创建1个建设集聚、功能合理、个性鲜明、环境优美的“城市示范镇”;创建2个乡村风情浓郁、人居环境优良、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的“康居示范村”;编制20个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建设规划;推进20个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建设规划;推进20个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抓手的环境整治示范村庄。
(一)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引领新农村建设方向
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建设的基本手段,是村镇建设与发展的龙头。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划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产生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省要用三年时间实现规划全覆盖”,因此,村镇规划事不宜迟。制定规划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和保护历史遗产一系列关系,加强与国土、交通等相关部门规划的协调和衔接。要多方比较,广容智慧,充分论证,严格审批。
1、加快完善镇村布局规划工作。根据省建设厅论证意见,抓紧镇村布局规划的修改和完善,通过所在乡镇人代会审议(大部分乡镇已通过审议,少部分乡镇要抓紧),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2、进行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修编小城镇总体规划,特别是重点中心镇,要按照区域功能要求,合理修编小城镇总体规划。
3、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深化,对建设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各个小城镇的重要地段、工业、居住等小区都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4、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对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特色明显、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已在2007年底前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坚持以强化特色为重点,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特色是建设的灵魂。一个没有特色的村镇,是缺少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建构筑物的简单叠加。我们要充人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在弘扬个性、彰显特色上做好文章。
1、做好“小”的文章。高楼大厦、宽马路、大广场是一种气势恢宏的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曲径通幽更有别样的美。镇村建设不能盲目照搬或贪大求洋,要根据自身体量、尺度、风格量体裁衣。如司徒的农民广场,花钱不算多,体量不算大,但是供居民晨练、休闲,充分发挥了广场的价值,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此,要注重体态匀称、协调发展。
2、做好“水”的文章。水好比人的眼睛,有了水才会有灵气。高邮是水乡泽国,各乡镇河湖交错,水网纵横。许多村民还保留着临水而居的居住模式。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不能轻易填河造房,见缝插屋,应做足“水”的文章。如卸甲镇实施南关干渠改造工程,拆除了沿河违章建房,建成滨河绿化风光带,为小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做好“古”的文章。建设是体,文化是魂,没有文化的建设可谓“魂不附体”。高邮是文化古城,各乡镇也有不少文化古迹、历史遗存。临泽的老街、界首的古寺、三垛的古民居、龙虬庄古遗址以及菱塘、马棚等民族的、生态的自然历史资源,我们应充分加以挖掘和利用,因地制宜地创造自己的文化氛围和形象特色。要在建设质量、风格、品味上多做文章,在完善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上多花力气,推动建设上水平、上档次。
(三)坚持以长效管理为目的,推动新农村建设进入规范化轨道
规划、高效的管理,是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建设有序推进、建设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以高水平的村镇管理促进村镇高水平发展,必须在“五个加强”上下功夫。
1、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执行建设审批制度,杜绝“先上车,后买票”、“上了车,不买票”的违章建设行为。要加强与建设单位的联系,提前介入,加强宣传和引导,要把“先办证、后建设”渗透到广大群众特别是一些企业老板的思想意识之中,把违章建设扼杀在萌芽状态。对已批未建、已批在建、要建要批的各类住宅、生产性建筑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变制约管理为服务管理,变突击管理为长效管理。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增加工作透明度,做到审批程序公开,审批时限公开,审批结果公开,审批的投诉电话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不搞暗箱操作,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质量。
2、加强招投标管理。国资项目凡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必须进行公开招标,不得将工程肢解规避招标;民资项目投资在50万元以上且涉及公众安全的项目必须通过邀请招标来发包工程,不涉及公众安全的工程必须实行招标备案,严禁工程建设不招标不备案。
3、加强墙改“禁实”工作。根据扬州市政府下达高邮2012年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任务,高邮在已经实现“禁实”的15个乡镇的基础上,又将送桥、郭集、车逻、汉留、汤庄5个乡镇列入扬州市实现“禁实”的乡镇,参加年终扬州市“禁实”乡镇考核评比。按照上级要求,结合高邮实际,各相关乡镇应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完成“禁实”任务。同时“禁实”达标的乡镇要把“禁实”工作作为一项正常工作,继续抓紧做好完善工作。
4、加强环境长效管理。要建立镇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切忌搞“一阵风”。提倡城管进社区,进镇村。建议各乡镇成立环境管理领导小组,完善监察中队职能,除了查处违章建设外,还要负责镇容镇貌的管理。要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合;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发动群众自觉参与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加强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环境卫生、镇容村貌等方面的综合治理,突出长效管理、规范管理、依法管理,使村镇建设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社会化。
5、加强队伍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浩大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应把懂业务、精管理、肯谋事、年富力强的人才充实到村镇建设队伍中来。要加强业务培训,我们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村镇规划和建设法制培训班,不断提高村建人员的业务水平;要加强农村基层站所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科学筹划,创新思维,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要适应这一形势,必须科学筹划,创新思维,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按照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
(一)积极利用市场化建设机制
按照“十二五”发展目标,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投入巨大,完全依靠财政不现实,向上伸手要不来,唯一出路是走市场化的路子。鼓励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农民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资体制。要加快公用事业改革步伐,要从“谁污染谁治理”的机制转换到“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赚钱”的机制。
(二)科学协调用地矛盾
各地在村镇建设过程中都碰到了用地需求与用地指标控制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出路应在于两眼向内,在坚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把着力点放在土地开发整理、盘活存量、提高土地承载力和利用率上。要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通过对现有田、渠、路、林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有计划地开发未利用土地;下大力气组织土地复垦工作,对各类荒芜、闲置的国有土地,政府依法收回,统一调配,供用地单位选择,缓解村镇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
(三)加强区域性协调发展
由于各镇、村建设往往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各自为政,努力控制本区域内生产及社会要素外流,以及故土难离的生活习俗,造成了相对封闭的镇、村发展模式,从而市一镇一村之间缺乏区域性的设施共享、功能互补;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打破习惯的封闭模式,加大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乡镇之间共建共享。村庄建设要打破村组界限,特别是组组分割,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用途,严格按规划引导村民到规划的点上建房,从而形成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
(四)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村镇建设与广大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在村镇建设和整治过程中,要坚持把广大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杜绝搞大拆大建,杜绝搞大拆大建,杜绝乱收费,要更多地关心被征地农民和动迁住房村大发展,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村镇建设在和谐中推进。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