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县级党校科研工作规律的思考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25 09:29:44 更新时间:2013-01-25 09:46:43
摘要:科研工作是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科研水平的高低,不但直接关乎作为“中心”的教学工作的质量,而且关乎党校的“服务”能力和文化品位。诚然.本文主要讲述县级党校科研工作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把立足点放在如何“服务”上、把握好“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及注重强化自身“特色”展开论述。
关键词:党校;科研;规律;思考
前言
在目前中央、省、市、县四级党校的架构下,每一级党校所处的环境不同,培训的对象不同,科研力量的强弱不同,承担的任务也不同,因此,做好科研工作的规律亦应不同。作为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也就有着与中央、省、市级党校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在新世纪、新阶段,县级党校如何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近几年来,带着这个课题,我们齐河县委党校积极主动地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获得山东省党校系统科研工作组织奖。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不但可以卓有成效地开展,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县级党校科研工作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众所周知,县一级党委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直接面向城乡基层的特殊位置。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要落到实处,贯彻到千千万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之中,县这一级党委尤为重要,可以说是一个关键环节。作为县级党委培养基层党员干部的一个重要部门和阵地,县级党校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县级党校运作得如何,功能发挥得怎样,关系重大,意义非同寻常。鉴于此,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就有着自身的特点或优势。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有三个特点一大优势。三个特点:一是直接面对最基层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和农村的党员干部;二是直接面对基层工作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三是直接面对县级党委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理念。一大优势是可以直接听到最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就三个特点来说,其一,因为直接面对最基层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和农村党员干部,所以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就要研究如何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转化成为他们最容易接受的语言,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不能仅仅限于“传声筒”式的“上下一般粗”;不能限于当“传达室”,而要成为不失其本的“加工厂”、“变压器”。其二,因为直接面对基层工作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就要敢于面对现实,找准结合点,增强针对性,在此基础上解惑释疑;对于一时解答不了的问题,留有余地探索,而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其三,由于直接面对县级党委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理念,因此就要尽己所能从理论的高度予以尽可能的生动诠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动力。就一大优势即可以直接听到最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而言,县级党校应当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在科研工作中拿出最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科研成果,用这些成果为基层搞好服务,而不能浪费了这一资源。
二、把立足点放在如何“服务”上
党校的科研工作,普遍要求是要做好“三个服务”,即:为教学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近期又有提“四个服务”者,即在上述“三个服务”之前加上了“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就县级党校科研工作来说,我们认为提“三个服务”更切合县级实际。“三个服务”要做到位,县级党校科研工作责任重大。首先,为教学服务到位,就是要把科研成果及时从教学中体现出来,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及时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及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表现,用新的科研成果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廓清学员的思想迷雾,提高学员的思想认识。其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县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科研。一方面,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及时学习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央的重大决策,党和国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方针;另一方面,要与县级党委政府保持一致,把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科研对象,进行总结升华或理论诠释,为党委政府决策出谋划策,当好“高参”。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就是要及时总结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指出不足,用前瞻性的眼光、透辟的分析,把新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对不足也要拿出建设性可行性的对策。
“三个服务”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为教学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其实就是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三个服务”要到位,关键是要把立足点放在如何“服务”上。我们在实践探索中,认为“贴近”是一个有效办法,即最紧密地贴近教学、贴近党委政府决策、贴近三个文明建设,并提出了衡量“贴近”成效的标准,即:在为教学服务上“听掌声”,在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上“看批示”,在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上“有回音”。所谓“听掌声”,就是在把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时,看学员是否爱听、入耳、入脑,一课讲完,学员是否会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所谓“看批示”,就是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写出的调查报告有份量、价值高,得到县委主要负责人的批示转发;所谓“有回音”,就是我们围绕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写的理论文章一旦发表(印发)后,看着有无给党校主要负责人或作者回电话(信息)的。简言之,如何“服务”要看是否最大限度地“贴近”;“服务”效果如何要看是否“落地有声”。
三、把握好“宏观”与“微观”的统一
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由于其所处的位置,在研究方向上也应与上级党校有所区别。我们认为,要力求做到“宏观”和“微观”的统一。
所谓“宏观”,是指对事关国家发展和党的建设的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在经济上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高速的发展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在社会发展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凸显了一些深层次矛盾。为了使国家更好更快地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县级党校,在宏观上必须学习、掌握这些最基本的理论成果。因为只有掌握了中央最新的、最基本的理论成果,才能在科研工作中把好方向,才能使具体的工作经验在此指导下得以升华。
所谓“微观”,是指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体问题的研究。作为县级党校,其科研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其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县一级党校不仅与中央、省、市级党校不同,而且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同一级的县级党校的科研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就齐河县而言,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便精心选择了工业发展、林业经济、畜牧发展、民营经济、和谐社会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课题,进行调研或理论诠释,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受到领导重视和社会各界好评。如果没有这些“微观”研究成果,齐河党校的科研工作就不会有现在的好局面。
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统一,我们的体会是“宏观”打基础,明方向;“微观”下功夫,出成果。基础要夯实,功夫要真下,二者不可偏废。
四、注重强化自身“特色”
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除党校科研工作的普遍性,还有其特殊性。就一般性而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下达任务、加强管理、考核与奖惩、出成果、出精品、出人才等等,这些都应考虑到;就特殊性而言,县级党校教职工多则不到三五十人,少则只有一二十人,且担负的任务非常繁杂。作为党委的一个部门,如驻村、招商引资等一般性的社会活动都要参与。在有限的人员中,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又非常之少。因此,领导重视,特别是作为“一把手”的常务副校长重视就是一个关键。“一把手”如果不重视科研工作,队伍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教师们就会只为评职称而去“科研”,而不会主动开展科研工作。因此,在主要负责人重视的前提下,在一般做法的基础上突出自身“特色”,就成为县级党校科研工作克服一般化的重要问题。我们齐河党校的做法是:建组织、抓队伍、下任务、选课题、辟阵地、出成果。我们组成了以常务副校长为组长的理论研究(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10人的理论研究骨干队伍;成立了专门课题组,每年都下达科研任务,列出30—50个课题供大家选择;我们开辟了全县唯一的理论研究阵地《齐河论坛》,目前共刊出58期,刊发文章600余篇。这份理论研究刊物获得全县好评,已成为一些部门集中学习时的必读教材。
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的“特色”,应因地而宜:或突出调研成果,或突出承担上级课题,或突出阵地建设等等。齐河县委党校科研工作突出了以阵地为依托,以此扩大成果,扩大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承担上级课题等方面稍嫌不足。
总之,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县级党校科研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领导重视是关键,准确定位是基础,贴近服务是途径,突出特色是手段。诚然,我们的思考还很不系统,做法也有待规范。如果这些思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就很满足了。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