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观赏植物花境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26 10:17:00 更新时间:2013-01-26 09:35:59
摘要: 观赏植物品种分类和造景营建的特点,注重色彩的丰富性和景观的多样性,符合传统园林的自然观和现代植物造景的理念;阐述了观赏植物花境造景在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品种;花境;研究;园林应用
栽培观赏植物的品种命名问题,历来深受国内外园艺界的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在植物的品种分类和命名问题上缺乏与国外的沟通和交流, 对栽培植物的品种命名体制不了解,以致存在较多问题,如品种分类的等级混乱、品种命名不统一、不规范、存在大量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等。以观赏植物为例,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苟药P.lactiflora、腊梅Chirmnanthus praecox、梅花Prunus mume、杜鹃花Rhododendron、荷花NelLimbo nucifera等,在我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品种资源丰富。但国内观赏植物的品种分类和命名一直比较混乱,这不仅制约了我国栽培植物品种的国际交流,也对国内植物品种的推广和保护造成了很大影响。
1 观赏植物花境的提出
尽管常绿乔灌木对于营造四季常青、浓荫馥郁、生机勃勃的景观功不可没,但对于色彩的丰富性以及景观的多样性,观花植物则更胜一筹,尤其以多年生花卉为主要造景元素的花境体现了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英国造园家克里斯托夫·劳埃德(Christophor Lioyd)早在1957年就首次提出了"混合花境"(Mixed Flower border)的概念[1],美国著名园艺学家和造景专家Tracy DiSabato-Aust(2003) [2]进一步全面阐述了混合花境的概念:以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为素材,用攀援植物、观赏草作为框景植物,选用一二年生、宿根草本和球根花卉作为春夏季主要开花植物,将不同质地、株形和色彩的植物混合配植,以营造周年变化的景观。
借鉴国内外的花境概念,表述各有偏重。国内强调花境造景形式,展现模拟自然和植物自然美的中国传统园林造景自然观;国外则注重植物材料的选择,通过合理配置来营造丰富多姿的植物景观。归纳观赏植物园林花境的营建要素,不外乎两个方面:植物材料的选择以多年生球宿根花卉、花灌木等观花植物为主,表现植物的自然美和群体美;植物配置以自然式的带状或自然斑驳状布置为主,突出自然式的植物景观特色,而这正与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式造景的风格一脉相通。
2 观赏植物花境造景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2.1展示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和自然属性
美国宾州大学的麦克·哈格(lan Maharg) [3]认为现代园林应由“仿生”向生态自然拓展,而在综合性生态规划思想指导下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丰富植物的多样性是必需的。华盛顿、伦敦、东京、新加坡、墨尔本等国外大城市,常用的露地观赏植物总数已达到2000~4000种之多[4],与之相比,国内大多数城市应用的园林植物多样性甚为不足。然而,仅依靠增加乔木种类来丰富物种的效应已十分有限,而应且用于营建花境的花灌木和多年生花卉植物则更具潜力。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引进应用园林地被、花境的新优景观植物,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野生花卉资源丰富,如华北地区的扁担杆(Grewia bilob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溲疏(Deutzia scabra)、太平花(Philadelphus Pekinensis)、紫菀(Aster tataricus)、紫花地丁(Viola chinensis)、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婆婆纳(Veronica didyrma)、唐松草(Thalictrum aquilegifolium var.sibiricum)等,江南地区的紫堇(Corydalis edulis)、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金樱子(Rosa laevigata)、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天目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细辛(Asarum sieboldii)、华东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var.orientali-sinensis)、牯岭藜芦(Veratrum schindleri)、密花孩儿草(Rungia densiflora)等的观赏价值高,值得开发利用。这些野生花卉如经栽培驯化后,生长适应性强、成景快,又能长期维持景观,应用于花境更能体现自然之韵。
2.2符合现代园林景观开放性的需要
Johnhnox Shear曾说过:“最理想的是全世界能成为一个大花园,而将建筑物优美散布其间。”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园林已从古典园林演化至现代开放式空间、大地艺术等,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深化与扩展[5]。在西方国家,早期的花境常仅限于庭院,这有很大的局限性。花境具有的绚丽多姿、构图自然、层次丰富的景观特质,使之成为现代园林中重要的植物景观形式之一,需要进一步从开放性、大众化、公共性等现代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出发,走出传统的庭院、花园,向现代园林中的城市广场、街道、公共绿地、风景林带等领域拓展,以不断提升城市绿地环境建设的水平。
现代园林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自然的过程,而非一成不变的如画景色。由于花境植物的多年生习性,其自然生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变化景观。花境植物的色彩选择范围广,组合搭配方式丰富,或色泽淡雅,朴素清新,或缤纷绚丽,热烈奔放;而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更体现了持续的景观特色,也符合现代园林“从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过渡”的造园理念。
2.3体现观赏植物造景的生态性原则
由于以多年生花卉为主要造景植物,因此,园林花境是不需经常性更换植物的景观,其养护管理的成本低廉,生态效益明显,这也是与花坛的最大不同。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四季常绿的城市绿化观念,对于冬季落叶的宿根花卉和花灌木的园林应用多有排斥,这是与现代植物造景的生态性原则背道而驰的。花境体现的是植物的自然属性和生命力,自然地演绎生命的枯荣与交替。正如现代德国风景园林之父Forster 所倡导的自然设计理念,他常利用性质强健的多年生植物、观赏草和蕨类,随意不规则地配置在一起,在碎石层铺上厚厚的腐叶土层,无需人工浇水或施肥,一年四季中总有一些植物因为环境的不适而枯萎消亡,也总有一些植物因为条件适宣而欣然萌发,并且可以适时撒播一些应景的花卉种子,使整个庭园看起来充满生机。[6]
美国近现代景观园林的创造者唐宁(A.J.Downing) [7]提出“适度的欲望,适度的建设,适度的消费”,认为不能低估改良的费用。花境植物自生自息,年代越久,其生长越成熟,适应性越强,层次趋于饱满,景观更趋自然,而同时,维护费用大大降低。我们要借鉴欧洲城市绿化中“管则管精,放则放野”的管理思想,对于花境的景观维护,要彻底摆脱花坛式的换花方式,在城市绿地中推广营建更多的低维护成本的自然式花境,以充分体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1](英)Patrick Taylor. The Gardens of Britain: A Touring Guide to Over 100 of the Best Gardens [M]. Mitchell Beazley,1998.
[2](美)Tracy DiSabato-Aust. The Well-Designed Mixed Garden[M].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imber Press,lnc.2003.
[3]·L·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4]孙丽.用鲜花丰富城市色彩[J].中国花卉园艺,2004(17):34-35.
[5]张振.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3(8) :45-52.
[6]金嬝,刘燕.西方现代花境植物配置手法的借鉴[J].安徽林业科技,2004(1):6-9.
[7]蒋淑君.美国近现代景观风格的创造者一一唐宁[J].中国园林,2003(4):4-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