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会展中灯光设计的应用
所属栏目:光电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3-03-16 09:27:41 更新时间:2013-03-16 09:31:40
摘要: 社会展览的主要作用是为大众宣传和展示商品。会展的成功与否不仅与展品的功能性展能有关,会展的灯光设计和艺术表现形式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灯光设计在会展中的类别以及相关应用。
关键词:会展;灯光设计;应用;
引言:不同的灯光设计决定着不同的会展风格,会展灯光设计除了照明之外,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展品的个性特征,吸引更多的客户,为商业活动的成功增光添彩。
1.会展灯光的种类
会展照明设计在会展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它既是整个会展活动的的基本条件又是一种重要的塑造手段。目前的会展灯光照明可分为两大类:
1.1自然采光
自然光可以说是光效设计的艺术根本,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展示建筑是出现在第一届世博会会场的“水晶宫”。水晶宫外观上是由镶嵌的玻璃和可拆卸金属框架构成,使用顶部采光的方式引入自然光,在当时电光源尚未完全应用到展示设计上之前,这种采用自然光来突出展品的方式无疑是近乎完美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会展灯光设计而言,自然光的不稳定性也是其致命的弱点。在展示过程中一个相对稳定的展示环境是必须的,因为会展要保证展品在任何时候,任何角度上都能看到最完美的效果。因此会展灯光的设计便由自然采光逐渐衍变成人造光源。
1.2人造光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照明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更新,人们对人造光源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于是人们开始关注照明质量和照明艺术等问题。于是人造光源在会展光效设计中的慢慢崭露头角,时至今日人造光源在会展灯光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灯光设计在会展中的应用
2.1光线与展品相结合的灯光效果
展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展品进行高效的信息传播,因此在对展览进行灯光设计时要考虑到突出展品的特征,一个展品最基本的三个属性就是外形、色彩和质感。在展览的灯光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合理的光亮度,要让参观者能够清楚的欣赏到展品的具体外形,灯光的强度要控制在人们能够接受的舒适的视觉范围内,亮度过高或过低对于展示的产品而言都是失败的;其次灯光设计要注意衬托展品的色彩,必须对展览的色光进行合理的控制,要尽量做到色光与展品气质色彩一致,达到光与色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展品自身的色彩特点;再次灯光设计要考虑到质感问题,不同的展品都是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其质感也就不一样,每一种展品都有自身的特殊质地和肌理,在进行灯光设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展品的基本质地,根据不同的材料来设计不同的灯光,要以突显每个展品自身的独特质感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会展中让展品与光线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的进行展品信息的传播。
2.2注重会展背景的光线布置
会展背景是指会展中经常用到的展台、展板以及其他各种装饰性的元素。在会展中通常都是这些背景元素占据着参观者的整体视觉,因此合理地设计背景灯光,展现展品的艺术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会展设计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背景介质有半透明、透明和不透明三种介质,介质不同表现的特征也就不同,在进行背景灯光设计时要根据介质各自不同的特点来设计不一样的光线效果:
(1)透射性光线
在半透明和透明介质中合理的利用光线的透射性能达到上佳的艺术效果,例如在摄影照片展示时,可以把照片介质与玻璃介质叠加,在介质背面加上均匀的光线可以更加强烈的突出照片的视觉效果。
(2)折射性光线
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的半透明和透明介质中,在设计灯光时利用光线的折射性时常可以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以水为介质时可以通过聚光灯的照射来产生动态的流水效果。
(3)反射性光线
光线的反射发生在不透明介质中,设计者可以通过光的强烈对比来形成一定的装饰效果。在会展背景灯光设计中基于不同的介质配备不同的灯光背景,能给参观者带来不同感受的视觉效果,增加会展的艺术渲染力。
2.3灯光设计中注重光线与色彩相结合的造型艺术
在会展的灯光设计中,要善于将光线与色彩有机的结合起来,一般在注意展品自身的色彩特征的同时要把展览的光线特性考虑在内,以此来突出展品的自身特性,同时也要尽量避免灯光的使用不当,造成展品本身面貌发生变化甚至被歪曲。例如在美术作品展览时就需要选用非常专业的灯光照明设备,因为背景光线要以能展现绘画作品的最原始艺术风格为原则。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日趋多元化,社会展览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合理的利用好灯光设计可以更好的促进会展的文化潮流,更好的体现社会展览的艺术氛围,使参观者能在参加会展的时候享受到更高的艺术气息,从而最终为展览商业活动的成功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l】尚慧芳、陈新业.展示光效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章晴方.商业会展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王超鹰.2l世纪超级灯光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