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论文园林绿化方向论文范文五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7-16 09:45:31 更新时间:2013-07-16 09:33:30
园林建设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是中国林业类和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之一,主要报道林学基础学科、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经济林学、林业工程、森林保护学、林 木遗传育种学、森林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技术、园林学和园艺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问题讨论和研究简报,适当刊登与农林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稿件。曾用刊名:浙 江林学院学报。
摘要:笔者对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现状做了简单介绍,着重对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的方法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方法措施
随着绿化市场的逐步拓展,在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园林养护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绿化综合养护管理,应根据树木的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养护得当、养护得好。
一、目前对园林绿化养护现状分析
1、对绿化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一个绿化工程美不美,是否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固然重要,但绿化养护更为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如果不进行绿化养护或养护不到位,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地发挥,园林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只有实施良好的养护,才能取得预期的绿化效果,才能给人以愉悦的心情、美的享受。其生态、减灾、教育等功能,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尤其是很好的养护可以提高广大市民惜绿、护绿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支持园林绿化事业的热情,巩固现有绿化成果,从而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
2、绿化养护经费不足
绿化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绿化养护工作的关键因素。由于财政比较紧张,加上一些个人和部门对绿化养护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几年许多城市的绿化养护经费得不到较好地解决,经费严重不足,造成绿化养护技术装备落后,绿化养护措施不到位,绿地景观效果差。
3、养护工作缺乏创新,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采取的一些养护措施,方法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低,养护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技术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养护工作缺乏创新,养护效率较低,效果较差。
二、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的方法
园林工程竣工后,养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树木栽植是一时之事,而养护则是长期之事,即“三分栽,七分管”。各种树木有着不同的生态习性、特点,要使树木长的健壮,充分发挥绿化效果,就要给树木创造足以满足需要的生活条件,就要满足它对水分的需要,既不能缺水而干旱,也不能因水分过多使其遭受水涝灾害。
1、灌溉
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是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能满足树根的吸收量,或地上部分的水分消耗过大的情况下,都应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措施就叫灌溉。
灌溉一般根据植物叶片内渗透压或吸收水分的大小决定。灌溉时,如叶片的吸水能力很大,则证明水分不足,就应及时喷水。抗旱灌木虽受设备及人力条件的限制,但必须掌握新栽的树木、小苗、灌木、阔叶树要优先灌水,长期定植的树木、大树、针叶树可后灌。夏季正是树木生长的旺季,需水量很大,但阳光直射、天气炎热的中午做好不要浇水,中午时叶面灌水也不好。
灌溉时要作到适量,最好采取少灌、勤灌、惺灌的原则,必须根据树木生长的需要,因树、因地、因时制宜地合理灌溉,保证树木随时都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当前生产中常用的灌水方法是树木定植以后,一般乔木需连续灌水3~5年,灌木最少5年,土质不好或树木因缺水而生长不良以及干旱年份,则应延长灌水年限。每次每株的最低灌水量——乔木不得少于90kg,灌木不得少于60kg。灌溉常用的水源有自来水、井水、河水、湖水、池塘水、经化验可用的废水。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单堰灌溉、畦灌、喷灌、滴灌等。灌溉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①灌水堰应开在树冠投影的垂直线下,不要开的太深,以免伤根;②水量充足:③水渗透后及时封堰或中耕,切断土壤的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
2、防治病虫害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容许为害范围之内。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1)把好植物检疫关。在调入苗木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以免给园林树木带来更大的损失。
(2)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在考虑城市绿化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重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加强养护管理以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弱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排水
土壤含水过多,造成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不同树种、不同年龄、不同长势以及生长条件的不同,树木对水涝的抵抗能力会有所不同。常用的排涝方法有①地表径流:地表坡度控制在01~03%,不留坑洼死角;②明沟排水:适用于大雨后抢排积水,③暗沟排水:采用地下排水管线并与排水沟或市政排水相连,但造价较高。保持土壤湿润是树木成活的主要条件,除在栽植后浇足定根水外,还应根据气候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枝叶萌动、生长旺盛的季节,常绿树栽植后,干旱时除浇定根水外,对枝叶也应经常喷水,但是土壤中水分始终呈饱和状态,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树木生长发育。低洼地区会导致积水,应注意挖排水沟及时排水。对大面积的绿化要求比较高的地区,可以在绿化区设置自动喷灌设备或预埋水管,定时浇水。
4、施肥
施肥是通过人工补充养分来提高土壤肥力,可供给树木生长充分的营养,并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透水、通气和保水性能,有利于树木根系生长。同时还为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肥料分解,使土壤盐类成为可吸收状态,有利于树木生长。
(1)根据不同的物候期施入不同种类的肥料。早春和秋末是根系的生长盛期,需要吸收更多的磷素,根系才能强大、伸入土壤深层。抽枝发叶期,细胞分裂迅速,叶量增加,树体扩大,此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氮肥,建造细胞和组织。
(2)根据不同树种,在不同时期施入不同种类的肥料。早春开花的树木在休眠期施肥,对花芽萌发、花朵开放有重要作用。花后是枝叶生长盛期,应及时施入以氮为主的肥料,促进枝叶形成;在枝叶生长缓慢、花芽形成期,应施以磷为主的肥料。
三、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的措施
1、积极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要积极防止暴风、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在暴风来临前要将树冠适当抽稀,支撑加固;在暴雨来临时在地势低,易积水处开排水沟;发生水涝,可打洞使水渗入地下。对于不能耐旱的树种栽植后都应将主干和主枝少白或喷白,以防树皮晒裂,对树干绕绳或包扎麻片。
2、加强平时的看管、检查工作
为了保护树木,免遭或少受人为破坏,对于一些怕践踏的树种,如树根较浅的树种,应当选用绿篱保护起来,与游人隔离。如果发现树木倾斜,要及时扶正加固,一些重点地区应设专人看管,定期巡视,与有关部门配合协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果发现树木遭到损伤而不能存活,应尽早伐挖。
3、园林养护管理应与施工有机结合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和养护管理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成功的园林作品的必然要求。园林的养护应贯穿施工全过程,在绿化工程的施工中就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例如在绿化工程施工中就要保证树木种植的成活率,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
4、加大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经费的投入,为搞好养护管理创造有利条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广泛深入开展园林科学技术研究,全面增强园林从业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才能有效提高园林养护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掌握园林工程原理,又要具备指导现场施工及养护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较好地把园林绿化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造出既经济、又实用、且美观的园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