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论文城郊公园设计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3-07-16 09:40:37 更新时间:2013-07-16 09:41:35
城市园林建设发表期刊推荐国家级期刊《中国城市林业》,《中国城市林业》杂志是由国家林业局主管,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以学术为主、学术与报道相结合的、全面介绍中国城市林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本刊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2003年新创刊的一本综合性学术宣传刊物。以"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宣传生态城市理念,为中央、省、地(市)决策管理 服务"为主要任务。
摘要:城郊型公园设计应对用地因地制宜、保护用地的自然山水,对原生态合理规划利用。并体现当地的文化与资源特色的公园绿地。
关键词:城郊型,公园设计,生态
在城市化推进加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张的今天,许多原来的城市郊区都逐渐并入城区,即使公园绿地各具特色,又降低公园建设工程造价成了城市建设中的热点问题。
景观生态学原理告诉我们,园林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维护自然地循环过程作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地前提条件。园林景观规划作为人性化的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力争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景观,以维持景观的完整性。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地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与维护人类与自然界间的和谐关系。
栎木坑公园位于城区东面的城乡结合部,贡江左岸【图1】。区位优势独特,非常适宜建设生态型休闲健身的专类公园。如把城市路网的规划结合公园的规划(尊重利用原始地形、地貌)一并考虑,在城市控规的道路竖向设计中进行优化,避免大挖大填,可以为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结合提供一个好的案例。
【图1】栎木坑公园区位图
一、栎木坑公园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
拟建的栎木坑公园位于赣州市城东,距市中心约2.5公里,规划总面积54.229公顷,最高峰海拔147.81米。
(二)土壤植被
规划区内大部分地方土层较厚,土壤较肥沃,场地在正南角与西北角有少部分区域为丹霞地貌,土质贫瘠。
大部分区域为针阔叶混交林带,林相丰实,植物品种多,少数地段为常绿针叶林,多为马尾松,间植有少量阔叶乔灌木。
(三)水文气象
赣州市(栎木坑公园)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1441.7毫米,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为41.2℃,极端最低气温-6℃,月最高平均气温29.6℃,月最低平均气温7.9℃。
二、栎木坑公园规划用地现状
规划用地被城市道路规划网划分为二块用地,规划地块I主要为一废弃的水塘,用地面积约为1.385公顷,另一规划用地面积约为52.844公顷,含有山、水塘、菜地等。规划区内山头植被长势良好,郁闭度高,城市规划道路形成后可能会存在局部的劈山现象。
三、规划原则与定性
(一)规划原则
1、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
2、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人的活动、心理及审美等要求。
3、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原生态的自然优先原则。
4、凸显地方特色,简洁、明快、优雅、清新。
5、充分考虑生态性、经济性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公园定位:
因规划区内植被长势良好,还有水塘、坡地及草地,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按照规划城市主干道将延伸至拟建公园的北侧。我们因地制宜,将其定性为自然的、生态的城郊型市级生态公园。
四、公园规划总体构思与功能分区
(一)总体构思
公园的规划设计通过对不同性质边界的处理来达到疏导人流和限制人流的作用,既方便游人活动,又便于管理。规划相地构景,意在笔先: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根据现有峦壑谷溪林鸟环境与地形,组织情趣各异的园林景观。
公园规划中把握特征地形、资源再利用,充分利用场地的现状条件和特殊位置,在场地中保留原有林地、草地、水塘,并加以适当改造,道路是串联景观的纽带,人在草丛、花丛、树丛行走,如入画境,强调以人为本、步移景异、人景相融!植物配置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调植物的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注重规划的操作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及可持续发展,为使规划真正产生实效,本规划为整个公园的开发建设制定了灵活和循序渐进的计划。
(二)功能分区
公园因道路划分为二大用地范围地块,根据现状地形与山地的变化,对公园划分为荷风月色、柳映清波、层峦叠翠、松林听涛、霏红叠紫、凝碧修篁六大区域。
1、荷风月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风月色——位于景区正北面,见【插图3】总面积约占1.385公顷。荷风月色景区保留原有的水塘和塘内荷花,公园内设置了碧荷亭、烟雨亭、莲池。入口处布置可参与雕塑、亲水平台、曲桥,功能设施有厕所、停车场、树池坐凳、置石等园林小品,在植物配置上,突出荷的主题,以荷花为主调树种,以池杉、枫杨为基调树种,乡土的三角枫、朴树、榉树、枫香等为配调树种,耐水湿的伞草、金丝桃、五色梅、栀子花、龟背竹等夏花灌木。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卵石小路。荷塘四面种植枫杨、池杉,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整个景区以荷塘为中心,形成“接天莲叶碧,映日荷花红”的水面风光。
2、柳映清波
袅袅河堤边,青青一树烟。柳映清波——位于公园西北面,见【插图3】总面积约9.290公顷。柳映清波景区现有范围内,由三个大水面、许多小水面及藕池组成的水面风光,地形平坦,水面宽阔,水资源丰富,村民在水塘里养鱼、种植莲藕。柳映清波主入口是由景石与植物造景的小花池组成,背景为景墙及灌木配植,景区功能设施有停车场、管理用房、厕所、指示牌,内设景点建筑有卧碧轩,轩临水而卧,游人在亭中休息,“锡风问柳觅清新,闲坐凉亭话桑麻”,真是别有风韵,碧湖沿岸广种垂柳,点缀水杉、木芙蓉、楠木、厚皮香等,水生植物为八仙花、伞草、水菖蒲、水竹等,散步在柳林中,阳光及池中美景,水映柳姿,柳影水中,采莲时,一叶孤舟在莲花丛中划行,不由想起,“柳映清风随风舞,一叶孤舟闲情至”的意境,入夏时,明月当空,停足于卧碧轩,看着鱼跃水面,好一幅“池鱼唼喋衔月,岸柳逍遥自扶风”的水中晚景。自然生态的公园规划理念,根据地形利用小水面的藕池规划出一湿生植物区,种植水生植物,自然驳岸,不产生人工造景的痕迹,来源自然,回归自然。
3、层峦叠翠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层峦叠翠——位于公园西南面,见【插图3】总面积为16.917公顷。层峦叠翠景区植被丰富,原生态基本为阔叶混交林带,林相丰富,植物品种多,绿化覆盖达80%,郁闭度高,土壤肥沃。为避免大规模劈山毁林,结合地形沿等高线设计了一条横穿公园的机动车应急通道,在连接山脚与山顶处设计了登山健身步道供游人健身、登山。游路设计富有特色,依地形,宽窄不等。沿山中游路散置卵石及休息坐凳,植物种植以赣州市树--榕树为主调树种,乡土树种:女贞、樟树为基调树种,配以观光木、竹柏、八月桂等为配调树种,林下植被间配棕竹、映山红、迎春花及竹类等,主要以春花灌木为主,体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植物景观,内设景点建筑有:暗香亭、丹桂亭、翠鸣亭。暗香亭:遍植映山红、迎春花、广玉兰、含笑,“遥看山色春意近,近闻花香浓郁重”;翠鸣亭:鸟倚树枝,欢声语,亭旁种植榕树、凤尾竹,体现“青山叠翠、鸟语争鸣”的动物争鸣的不同语言之音。丹桂亭:植物四周种植四季桂,“人在亭中坐,丹桂飘香来”。整个景区体现“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浓翠欲滴的醉人自然景观。
4、松林听涛
松林听涛浪推声,云岭观海风助势。松林听涛景区位于公园东南面,见【插图2】总面积为6.322公顷。
松林听涛景区设计的两条游步道路为原地形现有的土路,景区内植被以荒山造林时飞播的马尾松林居多,林相单一,郁闭度低,特别是山顶土层薄,林木稀疏,草类少,土壤为贫瘠的紫砂岩,土质较差,规划结合原有的松林并考虑土质的原因,选取耐瘠薄土壤树种,乔木种植以黑松为主调树种,以女贞、湿地松、黑荆、臭椿为基调树种,以冷杉、红花油茶、鸡爪槭为配调树种,主要采用的灌木有蕨类、丝兰、连翘、茶梅等,针叶与阔叶、常绿与落叶,群落造林,丰富林下植被景观。在松林听涛的主入口,规划为一景石与低矮自然花池,上植苍松,下植连翘、苏铁,宛如“数棵劲松擎苍天,半缕清风托云霞”的诗情画卷,入口设有停车场、厕所、指示牌、小卖,满足景区的功能所需。
5、霏红叠紫
嫣红染满园,原来春悄逗。霏红叠紫——位于公园东北面,见【插图2】总面积为16.367公顷。
霏红叠紫景区是由两个山头组成,植物品种多,植被丰富,在景区北面以针叶、阔叶、常绿混交植物丛生,只有在南面山头有一片开垦的果林和菜地,上种有桃树,土壤肥沃,规划结合地形配有直通山顶的登山步道连接山脚,顺山就势的沿山游路设置了休息平台、坐凳、散置的景石及休息时用的亭台楼阁,在植物设计中,为体现景区特色,特别选用了开花、观叶的彩色树种紫薇、红枫为主调树种,结合已有的桃树、脐橙、加配乐昌含笑、合欢为基调树种,以乡土的枫香、红叶李、红枫、贴梗海棠、紫荆,乌桕等色叶树种相搭配,灌木有红背桂、十大功劳、火棘、胡颓子等,内设景点建筑有嫣红亭、桃源亭、丹枫亭。整个景区力求体现鸟鱼花香的人间仙境,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6、凝碧修篁
凝碧修篁花冷艳,清竹笛韵天外音。凝碧修篁——位于公园正南面,见【插图2】总面积为3.948公顷。修篁凝碧,曲径悠悠,凝碧的竹林,是理想的纳凉处所。修篁密箐,一望无垠,以“凉、绿、静”三个字的意境体现全区景观,结合现状已有的黄竹丛,以竹为乐,以竹为静,加植风尾竹、刚竹等竹类植物,形成竹海,翠竹成荫,有幽邃、清凉之趣;风吹竹林,绿波送凉,清风夹道,有“竹径清风涤烦暑”之妙。
【插图2】
五、废地荒山的恢复性绿化规划
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把乔灌草相结合,常绿和落叶植物相结合的大量补植乡土植物,创造多类型、多层次,变化丰富的植被景观环境。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风格。
对于局部已被破坏的裸露出山石的土质贫瘠之地,选择耐贫瘠的乡土树种夹竹桃、黑荆树,配以少量的耐旱观赏树种三角梅相搭配,播撒狗牙根、丝矛、白花三叶草恢复植被,形成较丰富的植被景观环境【插图3】.
【插图3】
六、规划中体现的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利用的有机协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利用经常纠结在一起,成为矛盾的共同体,找到协调之路可以成为有益的案例。刘滨谊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提出了构成景观的三大元素: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其中把环境生态绿化需求放置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栎木坑公园在规划前期定位中就注意到了建设用地的挖掘与保护利用原生态的有机结合,在“规划原则”中就明确提出: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和尊重自然、保护利用自然的自然优先原则。
在公园定位上也注重崇尚自然:因规划区内植被长势良好,还有水塘、坡地及草地,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我们因地制宜,将其定性为自然的、生态的城郊型市级生态公园。
结语:
城市公园的原生态利用就是要使拟建公园区域的原生态地形、地貌及原生态植物在城市公园建设及环境改造中合理配置、再生,增加绿地林木积蓄和更新持续作用,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不但为城市景观提供高品质的观赏需求,而且能起到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积极作用。才能把城市建设成和谐、美好的花园。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荀平杨平林景观设计创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周武忠园林种植配置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8
[5]许克福因地设景质朴自然——马鞍山市雨山山体公园规划设计中国园林2006.125期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