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论文水污染治理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7-20 10:24:45 更新时间:2013-07-20 10:47:42
本文选自省级期刊《北方环境》,《北方环境》本刊于1989年创刊,前身是《内蒙古环境科学》,是由内蒙古环境保护厅主管,内蒙古环境科学研究院、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站主办的综合性环境 期刊。1995年被批准为正式期刊,该刊出版的规格、开本、装帧、校对等都符合国家标准和规格范围要求。于二○○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更名,国内统一刊号为CN15-1354/X,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7-0370。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后更名为《北方环境》,现为双月刊, 是目前华北地区唯一的具有正式刊号的环境科技类学术期刊。北方环境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境保护类专业期刊。
摘要:以近年来典型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为案例,对应急监测和现场处置过程进行了详细回顾和总结,分析了面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重点和要点,对环境污染事件中现场处置与应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应急管理
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为应急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1]。环境污染应急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不可控性,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复杂性、瞬时性和不可逆性,如果在应急监测和现场处置过程中不能抓住重点和要点,决策不力,延误了时机就可能对人类健康及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作为一线环保监测及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应急监测经验尤为重要。
1、事件回顾及案例分析
1.1突发事件起因
大沙河起源于山西省,途径保定阜平县城,终点为河北省的王快水库,主流全长227公里,流域内均为山区,河流沿线有多条国道和省道贯穿,来往运输原煤、石油化工产品的重型车辆密集,2006年至2010年间就曾发生过多起由于交通事故导致运输品泄漏从而污染河流事件。其中2006年和2009年的两次煤焦油泄漏事件最为典型,曾一度对下游饮用水源地造成严重威胁。2009年6月20日7时40分,一辆装有34吨煤焦油的罐车运输途中,在山西省灵丘县108国道独峪乡木须台村大东湾处发生侧翻,部分煤焦油泄入三楼河中(大沙河支流)。事发地点距离保定市阜平县界约10km。
1.2、应急监测启动程序
2009年事故发生后山西省灵丘县政府将情况向河北省阜平县政府进行了通报。阜平县政府接报后,立即启动了应急程序:首先派出环保监察人员沿沙河向上游查看,掌握污染情况及发展态势,同时要求县环保监测站进入备战状态,对监测仪器、化学试剂等进行检查和准备,另一方面报告市级政府及市级环保部门。市环保局接报后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由副局长组织带领监察部门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成立应急监测指挥中心,监测部门由总工和监测技术人员组成应急监测小组,与县级环保监测站电话沟通,第一时间指导应急监测的准备工作,同时与应急监测指挥中心联系根据掌握的污染情况讨论制定最佳应急监测方案及污染控制措施。
1.3、应急监测方案及应急监测的开展
由应急监测指挥中心反馈的信息分析:由于事发现场与保定阜平县交界处约10km,距阜平县城约90km,距离较远,泄漏物量较少,并且事发后及时对事故现场污染物进行了控制,再加之上游河段的流量较小,因此未发现大量污染物进入保定阜平县境内。根据第一时间采集的水质样品监测结果制定了第一监测方案,如下表。
监测点位
吴王口砂窝阜平大桥
监测频次每天四次
监测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
监测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法[4]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应急监测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须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3]。吴王口是保定境内距离事发点最近的上游断面,砂窝、阜平大桥均为国控常规监测断面,在当时发生交通事故,上游路段车辆拥堵无法及时到达事发点进行采样的情况下,以这三个断面作为目前监测重点对了解保定市入境水质,阜平县城饮水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泄漏物为煤焦油,挥发酚为特征污染物之一,高锰酸盐指数是反应水质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故确定监测项目为挥发酚和高锰酸盐指数。监测分析方法分别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和酸性高锰酸钾法[4],以上方法均为国标和行标,方法准确可靠。监测频次为一天四次,根据监测结果随时实施相应污染控制措施。
事发后24小时内报出第一组监测数据。挥发酚均未检出,高锰酸盐指数达到河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至21日早6时保定境内水体尚未受到污染。
在确定控制段面水质未受到污染的情况下首要任务为掌握目前污染带前锋位置,故制定第二阶段监测方案,将监测重点向上游接近事故点方向转移,如下表
监测点位
大东湾三楼牛帮口电站不老台吴王口
监测频次每两小时监测一次,二十四小时连续监测
监测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
监测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法[4]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确定的五个断面为独峪乡木须台村大东湾(事故发生点下游0.2km)、三楼(事故发生点下游1.5km)、牛帮口电站(事故发生点下游5km)、花塔(事故发生点下游7km)、不老台(事故发生点下游10km,入保定断面)、吴王口(事故发生点下游15km)。监测频次为每两小时一次,以重点掌握污染程度及污染带移动速度。在未发现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仍采用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监测因子。21日18时报出的监测结果显示山西境内主要断面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并且保定市入境断面“不老台”点位主要污染物挥发酚浓度也超标,下游断面“吴王口”未检出。
表121日18时沙河污染应急监测数据统计表
点位名称.采样时间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
浓度(mg/L)达标情况浓度(mg/L)达标情况
独峪乡木须台村大东湾10:580.47超标3.86达标
三楼11:350.015超标3.65达标
牛帮口电站11:500.011超标3.00达标
花塔12:000.011超标2.95达标
不老台12:300.008超标2.84达标
吴王口15:06ND达标3.08达标
确定了污染带前锋已进入保定市境内,到达不老台断面。
针对目前掌握的水体受污染程度及污染带移动速度,为了全面了解阜平县城下游水体情况,确保下游饮用水源地安全,制定了第三步监测方案,将监测断面扩延至阜平县下游直至王快水库入库口。监测断面详见下图。
21日夜至22日凌晨5时30分监测数据显示“阜平大桥”以上“不老台”、“砂窝”、“百亩台”、“大柳树”断面挥发酚均有检出并超标。阜平大桥及下游断面均未检出。高锰酸盐指数均达标。根据数据判断:污染带已到达阜平县城上游约10km的大柳树断面,阜平县城境内水质尚未受到污染,但已面临危险,当前监测重点应放在阜平大桥及下游各断面,因此将阜平大桥断面作为重点监测断面以外,加大了下游断面的监测频次,监测频次定为每天4次。同时对上游及山西境内点位降低监测频次以提高工作效率。
注:☆为监测点位
图1阜平沙河应急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22日早6时至下午14时,连续12小时监测结果显示阜平大桥及下游断面挥发酚均未检出,高锰酸盐指数达标,上游断面挥发酚仍有检出,高锰酸盐指数均达标。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与前一天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水质明显好转。
到22日下午16时,由于下游断面均无检出,且上游断面污染物浓度出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进一步调整监测方案,将监测断面定为:“不老台”、“大柳树”、“阜平大桥”和“王快水库五丈湾”,将入境断面、县城控制断面及王快水库控制断面作为监测的重点,监测频次定为每天1次,并针对突发情况决定若出现超标将频次提高至每天4次。
到24日中午12时,监测数据显示4个断面主要污染物挥发酚均未检出,高锰酸盐指数均达标。
1.4、应急监测终止
24日晚间,在连续48小时监测数据显示水质达到环境功能区划标准,且上游事故点处理完毕情况下,2009年6月山西灵丘县煤焦油污染大沙河事件应急监测程序终止。
2、经验总结
2.1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对于河流污染应急监测来说,最重要的是快速准确的掌握河流受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以便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准确信息,从而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污染危害。所以确定监测方案时既要符合监测规范,又要考虑可操作性和时效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2009年大沙河应急监测时为了第一时间掌握河流水质情况,首先确定了吴王口、砂窝、阜平大桥三个断面,在确认主要控制断面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再对上游较远的事发点及其他上游断面进行监测。当发现污染物前锋到达位置及掌握水体受污染程度后,及时对下游水体进行了全面监测。2006年污染严重挥发酚最高浓度达3.02毫克/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三类标准限值600倍,监测断面的布设以捕捉污染带前锋抵达时间、峰值及出现时间、尾部通过时间为监控重点,故监测断面和频次也进行了多次的调整。
2009年污染程度较轻,仅采用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作为监测因子,2006年监测初始为了及时掌握情况仅测定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情况稳定后对方案进行调整增加了多环芳烃、苯系物和石油类的监测,以全面掌握污染情况。
2009年仅对地表水进行监测,2006年由于大量煤焦油泄漏河中,河水严重污染,监测后期事态得到控制后,将监测方案调整,对受污染河流周边村的地下水和事故现场土壤进行了采样监测。
提高监测人员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5]及时调整监测方案,既保证了对控制断面水质的及时有效控制,也有利于对整个水体情况的全面掌握。同时在水质稳定情况下及时制定应急监测终止计划,并报上级部门批准后及时实施。
2.2根据污染程度采取相应污染控制措施,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
2006年与2009年两次环境污染程度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工作重点不同。2006年事件发生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大量污染物向下游漂移,造成大范围污染,这种情况下工作重点在于防止污染物的继续扩散,故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污染控制方面,包括筑坝拦截、建临时收集池进行引流,铺设活性炭吸附等各项措施,最终污染得到控制。2009年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由于泄漏量较小,河流流量小,在事发点采用了围挡的方法进行封堵,简单易行,避免了大范围污染,减少了经济损失。污染物没有大范围扩散,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对监测断面的观测、样品采集和样品分析方面,采样人员增加,做到所有断面同时采样,及时分析,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2.3县站监测能力是应急监测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本次应急监测主要监测力量为县级环保局及监测站。县环保局整体调度,县监测站、县监察部门为骨干力量,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市级监测站在制定监测方案,确定分析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使整体应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4及时上报数据
应急监测过程要对数据及时整理上报管理部门。数据是决策的有力支持,只有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才能为正确有效的应急处置提供实施依据。监测数据及时公开透明对解除多方顾虑,避免造成恐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宁,边归国.我国环境应急监测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环境监测.2007,23(6)
[2][3]环境保护部.HJ589-201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2010.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2
[5]万本太.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