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一
所属栏目:水利论文
发布时间:2013-08-06 10:28:18 更新时间:2013-08-06 10:29:17
本文选自核心期刊《水电能源科学》,《水电能源科学》(WaterResourcesandPower)创刊于1983年,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国测水电技术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版,水利水电类核心期刊排名第6)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为华中科技大学D类期刊之一。
【摘要】:防洪工程的建设对城市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过去的防洪规划及治理措施出现新的误区。本文通过滦河承德市南区防洪及水环境治理工程的规划建设,提出城市防洪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可采取的防洪规划原则,结合工程建设的实施情况,对滦河及山区河流治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防洪规划,规划原则,处理措施
河道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蜿蜒曲折、岸坡舒缓、水清岸绿的自然风光,很多河道(城镇段)更成为城市的象征,蕴涵着城市的人文历史、文明和财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河道提出了不但要满足防洪的基本要求,还要满足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的要求。
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问题,对于北方山区河流来说,河流基本上因河道坡度较陡,洪水水流较急,典型的瀑涨瀑落,山溪性河流。所以,在对河道进行规划和设计上要突出河道的功能定位,对于防洪为主的骨干型河道,要肯定其“硬化、渠化、直线化”的积极意义,要在满足防洪、排涝、水保等相关要求基础上兼顾考虑生态。
1、工程概况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属滦河流域,中心城区境内主要河流为滦河和武烈河。目前,已完成了对武烈河防洪及水环境的整治,武烈河市区段已形成了良好的区域性水环境。为彻底改善滦河承德市南区的防洪和水环境条件,与武烈河形成完整的水环境体系,对本段河段进行防洪规划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承德市总体规划,南区规划范围为:东起冯营子镇崔梨沟,西至规划大学园区,南至冯营子村、郭营子村南侧山地,北至滦河。规划南区将成为轻工、食品医药、现代制造、高新技术工业区,构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整治南区滦河两岸,提高防洪能力,减少洪灾损失,给南区发展提供安全保证;通过生态建设,改善两岸条件和环境质量,与武烈河环境相呼应,对承德市各方面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2、防洪问题
承德市南区滦河天然河道,滩地宽窄变化较大,河床冲淤变化剧烈,主河槽具有游荡性,河道极不规则,一般主河槽宽300~400m,主槽行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稍遇小洪水,就会造成水漫河滩,淹没耕地,高标准洪水更是全断面行洪,洪水淹没范围很大,直接涌入村庄和城镇。本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a.根据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工程现状不满足规划防洪标准,较低的防洪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b.滦河部分河道流经城镇,河道经裁弯取直,流速增加,而上、下游河道均未经改造,河道淤积、高杆作物阻水等原因,致使河道的行洪能力普遍下降;
c.穿堤建筑物工程老化、年久失修,致使堤防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河道上随意搭建的桥涵、房屋等人工建筑物,使自然河流非连续化,流速、水深、及水边界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d.受河床土质和弯道影响,河岸坍塌现象普遍存在,险工险段交替发生,影响河道行洪安全;
e.滦河目前仍有多处村庄,无防护措施,一旦行洪,将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防洪工程规划方案
承德市经过长期的水利建设,针对其特殊性,形成了“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建设流域防洪减灾安全体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理念,妥善安排洪水出路,适度承担洪水风险,确定河道河段以及区域的水功能定位。
承德市为山区城市,根据《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承德市城市防洪分区设防,依据《承德市城区防洪总体布局实施意见》,滦河干流城区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根据本工程规划道路路网布置情况,现状河势流向及两岸建筑物规划布局,规划布置两岸堤线:
a.堤线力求平顺、保证洪水下泄通畅。规划河道为滦河干流,汛期排洪流量较大、洪水历时短、流速大、冲刷深度深,排洪排涝是工程的主要任务。河道堤线布置应尽量顺直,避免不必要的弯曲,以减少河道转弯产生的水位雍高和对河道凹岸的冲刷。堤线的扩散(收缩)段,按河道主流流向及自然条件,均应采用圆弧曲线和直线段连接。其扩散(收缩)角很小,洪水水流比较顺畅
b.因地制宜、少占压耕地、尽量少拆迁房屋等建筑物。部分河段位于城镇建成区内,两岸建筑物密集,河道堤线布置时应尽量避开或沿建筑物较少一侧拓展、开挖,以减少拆迁量,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
c.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堤线布置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及有利地形,修筑在土质较好、比较稳定的滩岸上,减少土地征用,减少土方开挖量,河道护岸形式应在满足防洪安全前提下,多方案比选,综合考虑经济、安全、生态等方面的要求。
d.与规划道路、管线等市政设施相协调。河道规划建设沿线要经过道路、桥涵、管线等多种市政设施,在规划设计中尽量避免相互间的矛盾,相互协调,同时尽量与桥梁、渡槽等有桩建筑物正交,使桩基布置与水流方向一致,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桥梁阻水,有利于河道行洪,保证水流流态稳定。
河道防洪规划治理切记以河治河、单一的治理方式,要找出问题的原因,综合整治。充分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研究处理各种治理措施,对现有防洪工程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和调整。在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利益的前提下,根据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本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服从全局,防汛和抗旱相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对防洪工程进行规划。
4、工程治理措施
a.防洪治理
河道治理既要满足河道防洪排涝的功能要求,又要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同时使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在滦河承德市南区防洪及水环境治理工程的规划建设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要有效防御洪水、又要科学安排洪水出路;统筹处理滦河南区段治理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统筹协调治理河段与河流上、下游及左右岸的关系;以保护重点地区及沿岸城镇、耕地和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为目标。以河道防洪规划治理为纽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面提高滦河城区段两岸的防洪、排涝能力,结合堤防工程的生态化处理措施的实施,搞好两岸的绿化和节点景观,全面改善流域水生态系统,把滦河南区段建设成承德市的生态走廊、景观长廊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段河道护岸形式采用复合式生态型护岸技术,使河道不仅具有防洪排涝的基本功能,还应具有生物栖息地和人文景观等功能。断面结构形式见图1。河底按照天然河底按照自然河势及设计水力要求整治,设计洪水位以下采用生态混凝土,设计洪水位以上采用生态草坪护坡,并考虑亲水性、便道交通、休闲娱乐、生态栖息地等方面的要求,在水边设置休闲长廊。
图1断面结构形式
b.水环境治理
河道不仅具有防洪功能还具有储水、净化水质、调节小气候、维系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对于北方山溪河流来说,季节性极为明显,在满足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存续河水便成为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关键点。
在滦河承德市南区防洪及水环境治理工程的规划建设中,针对如何存续河水,主要采取了修建橡胶坝的形式给予解决。在河段相对顺直、水流流态平顺及岸坡稳定的河段规划建设两道橡胶坝,根据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建的滦河承德市南区修建的两座橡胶坝。第一道形成的河道水面应回流至武烈河口,与武烈河形成一完整的水环境体系,第二道形成的河道水面回水应淹没第一道橡胶坝浅槽底板,初步形成滦河梯级水面,改善生态环境。
橡胶坝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抬高地下水位。通过橡胶坝的调节,使河流的河势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增加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为鱼类和两栖动物提供避难所和栖息地。
5、结语
本文通过对滦河承德市南区防洪及水环境治理工程的规划建设进行分析,结合承德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在对道治理上要突出河道的功能定位,在满足其防洪排涝的基础上,通过堤防工程生态化处理,做好两岸绿化和节点景观;通过建设橡胶坝,形成带状梯形水面,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抬高地下水位的作用,为同类工程特别是山区河流的治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尤法俊,涂晓梅.以温州市城市东片为例探讨城市新区防洪规划[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4):74-76.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