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论文居住区植物配置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8-12 10:10:47 更新时间:2013-08-12 10:51:44
农业环境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国家级期刊《中国农业信息》,《中国农业信息》杂志(月刊)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主办,是我国目前全方位登载国内外农业 产前、产中、产后信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报道的范围是:国内外农村科技研究与生产技术动态,如新成果、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 新产品;有关热带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等科学试 验报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图书信息情报学,科研体制改革和管理等原始论文,以及考察报告、综述、人物介绍 等。旨在沟通农业信息,预测市场动向,服务科教兴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优美、舒适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生活,好的绿化环境能给人一种生活在里面是享受生活、陶冶情操、寄情于景的感受。居住区绿地是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活动空间,植物配置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论述了植物配置的概念和科学内涵,从植物配置原则到树种、树形、空间尺度、数量的确定等在不同的居住区园林空间中的把握。以及论述了关于居住区造景的类型及产生的效益,并结合植物景观设计要求,提出了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为居住区园林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植物配置
随着近年经济的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其中居住区绿地在此发挥的作用是重中之重的。
居住区绿地就是指在居住小区、街坊内部除去居住建筑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福利设施地段用地外,可作为绿化的地方。它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这里也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其中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它是居住区内,以改善居住区内小气候,创造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为目的而设置的以种植植物为主的用地。居住区绿地在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空间构筑、防灾避难以及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植物是居住区绿地中最具生命力、活力,最鲜明的因素,有效合理的利用植物生活习性、形态及生态功能,为居民提供一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优美、舒适、自然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绿地重点考虑的问题。
想建设一个好的居住区绿地,首先要把设计把控好,因此我们对植物配置方面进行探讨,尽可能完美的呈现绿化和景观效果。居住区的绿地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起到改善居住区小气候,而且起到美化环境、满足居民游憩功能的要求。居住区园林绿地的配置应采用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仿自然环境,让人进入居住区就仿佛进入大自然的怀抱,给人自然、温馨、回家的感觉。同时还应考虑居住区特有的环境和功能要求。
(一)居住区植物配置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
1.1“以人为本”的思想
居住区植物配置时,首先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纳入设计理念中,充分考虑居住区主人的需要,多做换位思考,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立足点,综合全方位考虑,达到人与自然和谐,逐步提高城市绿化量,改善环境质量。
1.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二、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居住区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
在了解了园林植物的美学特性、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运用植物的美学法则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美学法则是指形式美的规律,是指造型元素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构成形式美的规律。
1、统一法则
1.1、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
统一的原则是以完形理论为基础,通过发掘设计中各个元素相互之间内在和外在的联系,运用对比与调和、过度与呼应、主景与配景以及节奏与韵律等的手法,使景观在形、色、质地等方面产生统一而又富于变化的效果。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总之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我觉得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也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太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就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1.2过度与呼应的原则
当景物的色彩、外观、大小等方面相差太大时,对比过于强烈的时候,在人的心理会产生排斥感和厌恶感,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利用过度和呼应的方法,可以加强景观内部的联系,消除或减弱景物之间的对立,达到统一的效果。
如果说“过度”是连续的,那“呼应”就是跳跃的,主要是利用人的视觉印象,使分离的两个部分在视觉上形成联系,比如水体两岸的植物无法通过其他实体景物产生联系,但可以栽植色彩、形状相同或相似的植物形成呼应,在视觉上将两者统一起来。
1.3、主景与配景
就像一部戏,有主角和配角的区分,才能有条理、清晰的表述剧情,植物景观也是,只有明确主从关系才能够达到统一的效果。按照植物在景观中的作用分为主调植物、配调植物和基调植物,他们在植物景观中的主导位置依次降低,但数量却依次增加。
在植物配置时,首先确定一两种作为基调树种,使之广泛分布于整个园区中,同时还应根据所处的场景情况,选择主调树种,以形成各场景中的景观主体。
在处理具体的植物景观时,应选择造型特殊、颜色醒目、形体高大的植物作为主景,比如本土的枇杷、杨梅、桂花、银杏等,并将其栽植在视觉焦点或者高地上,通过背景的对比,突出其主要的位置。
1.4节奏与韵律
引入这两个源自音乐的概念,目的仍在于求得统一与变化,节奏是规律性的重复,韵律是规律性的变化。当形状、色彩有规律的重复就产生了节奏感,如果按照有规律的变化就形成了韵律感。
居住区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设计中会经常综合运用,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景观效果。
2、时空法则
园林景观是一种时空的艺术,时空法则要求将造景要素根据人的心理感觉、视觉认知,针对景观的功能进行适当的配置,使景观产生自然流畅的时间和空间转换。
植物是具有生命力的构成要素,随着时间的变化,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等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园林景观的季相变化。在设计植物景观时,通常采用分区或分段的配置方法,在同一区段中突出表现某一季节的植物景观,如春季山花烂漫,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硕果满园,冬季腊梅飘香。为了避免一季过后景色单调或无景可赏的尴尬,在每一季相景观中,还应考虑配置其他季节的观赏植物,或增加常绿植物,做到“四季有景”。
3、数的法则
数的法则源自于西方,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西方人认为,凡是符合数的关系的物体就是美的,比如三原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受到一定数值关系的制约因而具有了美感,因此这三种图形成为设计中的基本图形。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如植物模纹、植物造型等,也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数学关系,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三)植物种类的选择
植物是具有生命的物体,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以及生活习性。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尽可能的选用本土树种,更好的发挥其观赏特性。
首先,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选择配植树种,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显重要。以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例,最新推荐使用的优良落叶树种,乔木类有朴树、栾树等。耐寒常绿树种,乔木类有山杜英、桂花、荷木等。
其次,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配植树种。例如,杜鹃、茶花、红花继木等喜酸性土树种。而黄杨、棕榈、桃叶珊瑚、夹竹桃、枸杞等喜碱性土树种。
第三,要根据树种对太阳光照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绿化使用场所
第四,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配植的树种。在众多的树木之中,有许多不光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在居民区配置植物时,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配置适宜的树木。
第五,要根据地块风格进行配置。
(四)、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
1、景观效益
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地理位置,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营造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氛围。园林中的植物群落与山坡、建筑、水体、草坪等搭配及易形成主景,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衬托地形的变化,使山坡变的郁郁葱葱,创作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建筑物旁的植物群落对建筑物起到很好的遮挡和装饰作用,城市建筑也因掩映于充满生机的植物群落而充满活力;以草坪为背景和基调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够丰富草坪的层次和色彩,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
2、生态效益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的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也明显增强,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5]。
3、经济效益
现在植物的养护管理手段,浪费财务、时间和人力,又会污染环境。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可以将树叶转变为植物营养的原料,变废为宝,减少不必要的养护管理工作。建立阳性与中、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混交类型的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又可防止病虫害。
总之,通过我近六年的工作经验觉得居住区园林的植物配置,都是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园林本身就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植物配置是居住区园林绿化中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使其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发挥其功能性。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7
[2]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学习网电子书,2009,4
[3]过元炯.园林艺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2000.5重印)
[4]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5]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中国园林,1998,(2):14-16.
[6]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中国园林,1998,(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