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论文发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08-29 11:48:23 更新时间:2013-08-29 11:52:23
成人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广西教育》 创刊于1954年,为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综合性刊物,是广大教育界人士开展教育研究、学术探讨的参考文献和交流平台,在 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力。为全面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泛北部湾经 济开发,《广西教育》开辟了职教综合版(C版,每月一期),以宣传报道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精神、研究职教理论、分析职教走势、探讨职教热点、传递海内外职教 信息、反映社会职业需求为己任,努力把刊物打造成泛北部湾经济区职业教育的亮点名片,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沟通公民教育与就业的畅通桥梁。
摘要:人的健康分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个方面。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危机没有消除等各方面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表现,试图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对策
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迅速加快,贫富差距显著拉大,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日益复杂化的人际关系构成了21世纪大学生所处的独特社会环境。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振兴崛起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状况如何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然而当代大学生心理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些困扰,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和学习。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有其自己的原因的。了解并研究这些原因,是增强高校心理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其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观原因
(1)大学生独特的生理、心理和意志品质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4岁之间。这一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青少年由不成熟的人格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的时期,心理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过程之中。与婴儿期的生理断乳相比,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心理断乳期,具有独立与依赖并存、理想与现实冲突较大以及自我意识强而自主、自控能力较差等心理特点。处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大,这意味着大学生时期将是一个充满着困惑、反思和向上的心理激荡时期。
(2)人际交往不畅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大学生活既是集体生活也是更趋于成人社会的开放式交往平台。在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力军的大学生队伍中,不乏一些长期处于家庭温暖的关怀下、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温室花朵”,这一类学生常常由于不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状态,无法融入全新的大学生活,从而产生自卑、敏感、悲观、抑郁等心理问题。
(3)情感受挫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不同于高中时期高强度、满负荷的学习、升学压力,大学校园里提倡自律自学、自我约束及自我提高,这样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谈恋爱”成为了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而年轻的学子们在享受青春爱恋的同时也无可避免遭遇各种情感问题。对于情感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当则直接或间接的引发各种心理问题。高校中,因情感受挫导致抑郁、自残乃至纠斗、自杀等行为的事件屡见不鲜。
(4)学习、就业成为学生心头两座大山。学习压力,成绩优异者易紧张焦虑,学习能力较差者易悲观失望,两种情绪都可能引起厌学惧考心理。同时日益严重的社会竞争使大学生面临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易产生迷茫困惑、焦虑急躁等心理问题。
(5)学生之间贫富分化加剧使贫困生不公平感和自卑感增加。在一些高校里,学生公寓按价格不同分为几个档次,年收费在千元以上被称为“豪华”公寓的宿舍里,每间四人,有卫生间、淋浴设各和单独的书桌、书架。而收费在几百元被称为“贫民窟”的宿舍,8个学生挤在只有十几平米的房间里。住在“贫民窟”的学生在外常谎称自己住在“豪华”公寓,以居住划分群体的现象正悄然形成。虽然因贫富分化产生心理压力导致学生自杀的事件极少发生,但校园贫富分化增加学生经济增加、增强自卑感的现象应给予重视。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习惯。相反,如果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对子女的成长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进入大学后,迫于经济的压力,总想寻求机会打工挣钱,同时又要拼命学习,以期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这使他们经常陷入一种既想打工又怕耽误学习,既要学习又必须打工挣钱的矛盾之中。特别是因打工而使学习成绩下降,自己在班级成绩排名后移时,这种矛盾冲突更为激烈。经济上的拮据导致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上的窘迫感、交往中的自卑感、对家人的愧疚感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
(2)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处在中西文化交汇、多种价值观冲突的年代,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们常常感到茫然和疑虑。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不少青年学生盲目追求西方文化,而这些文化与中国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常常使学生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处于两难或者多难的境地。另外,随着传播媒介手段的日趋丰富,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的书籍、报刊充斥于市场。这些都对求知欲强,但辨别力弱,崇尚科学,但欠缺辩证思维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努力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一方面,进一步利用好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如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相关讲座等等,向大学生系统介绍和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一些基本心理调节方法;再如,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机构,通过咨询、诊断与治疗,帮助大学生恢复和维护心理健康等等。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互联网早已广泛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并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的新形势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行,而且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利用校园网心理健康教育主页、心理热线QQ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的匿名性和无约束性就能缩短心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而且还能发挥其时间具有灵活性、信息反馈迅速的优点,符合大学生猎奇心理,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准的一个生动的方式。大学教育中要注重创造机会让大学生走出校门,认识社会,了解国情。一方面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服务,体验自身价值和人生意义;另一方面也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品质,提高他们遇到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融入新环境的适应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首先,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使全体教职工充分了解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心理特点,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尤其要加强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因为政治辅导员、班级导师等德育工作者与大学生接触很多。
其次,打造一支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要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设置专项资金,培养和引进一支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
此外,还可以发动学生社团成立心理健康协会,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积极性,通过学生社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开展活动,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全面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前高校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当今社会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时代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科学确立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对课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对建设成课程体系完备、学生欢迎的优质课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
[2]周文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3]庄洪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8).
[4]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7,(8).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