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发表之“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08-29 13:34:23 更新时间:2013-08-29 13:39:23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现代教育科 学》曾用刊名: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国际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 刊。本刊为双月刊,是立足吉林、面向全国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期刊。本刊发表了大量价值颇高的学术理论文章和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 研究文章,已成为吉林教育科学研究的窗口和主要阵地,并辐身全国,为繁荣高等科学研究,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已经演变为“90后”了,他们是在20世纪最后十年和本世纪最初十年里成长起来的一代跨世纪的新人,时代的飞速发展在他们身上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使得他们有着不同于以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征。因此,我们“如何根据‘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组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适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一、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
当前,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也有其独具的特点。
1.个性张扬,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增强
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自信张扬,充满激情。“90后”大学生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赋予了他们张扬的个性,活跃的思维。例如许多“90后”大学生因为追求个性,纷纷印制了拥有自己卡通头像的卡通名片,某同学穿在脚下的一双运动球鞋,虽然看上去普通,但上边的涂鸦花纹是专门找学美术的朋友画的。“这双鞋,全世界就这么一双,根本找不到重样的。”“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活跃的同时是他们主体意识的增强,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凡是主张自我,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得到认可。
2.情感脆弱,意志薄弱,依赖心理突出
“90后”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受到整个家庭的完全照顾和爱护,整个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这些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从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像天塌了一样,觉得世界一片灰暗。独生子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他们情感脆弱,意志薄弱,抗压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并且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也正是因为是独生子女,“90后”大学生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因此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武汉大学公布的“90后”大学新生调研报告中指出,有51.4%的“90后”新生表示:若生活费透支,将向家人索要;只有18.1%的学生打算通过打工赚钱、自力更生的方式弥补。这反映出“90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心理突出,经济和生活独立意识比较缺乏。
3.功利主义,信仰缺失,叛逆心理强烈
“90后”大学生功利主义比较严重,信仰存在缺失,并且具有比较强烈的叛逆心理。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90后”大学生在“求利”的引导下片面地把市场经济理解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割开来,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以金钱或者说物质作为价值衡量标准。“90后”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更加关注个人的、现实的物质利益,而忽略精神或者信仰层面的东西。部分“90后”大学生缺乏信仰,他们不相信共产主义社会的存在,甚至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另外,90后”大学生由于追求个性,向往自由,不想受家庭传统观念的束缚,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还表现在对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不满甚至愤怒情绪,比如贪污腐败问题等。
4.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享乐意识增强
90后大学生出生时,改革开放在我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国家繁荣,人民富裕,手机、电脑、数码产品等电子设备伴随着90后大学生一同成长。他们对新科技的熟悉和利用程度,要远远超过前几代人。随着一些高端产品源源不断的出现,90后大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也有了更高的物质要求,他们追名牌,追流行,享乐意识明显增强。有些学生当自己的享乐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时,就会以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和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是违法犯罪。
二、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具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针对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新表现进行“因材施教”,大胆地探索,总结经验,制定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以学生为本,合理对待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
对于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以“以学生为本”为原则,正视他们的思想现实,关心、理解他们,辩证的看待他们的新特点,不嫌弃、不放弃,不做死硬性规定。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特点,对于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对他们在学习、生活、成才、交往、恋爱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大学生活。摒弃以往的“填鸭式”灌输教育方式,根据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争论、独立性强等的特点,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教育方式,使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达成共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对90后大学生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区分对错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抵抗能力,顺利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3.加强90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完善自我
90后大学生受多方面的影响,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出现一些偏差,如:缺乏责任感和责任意识,追求物质享受及行为的功利性等等,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他们的自我教育,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自我教育,提高自我的认识能力、激励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团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增强对国家、社会、他人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实践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客观评价自我,完善自我。
4.加强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90后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其普遍具有孤独、自以为是、虚荣等心理。必要的心理教育,对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作用较大。通过与学生交流、心理课程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等方式,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心理反应,消除不良的个性心理,健全心理情感机制、心理应激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及心理救助机制,提高90后大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及面对困难的反应能力。
5.重视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导致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在当前90后大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网络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等优势,能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加上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拓宽了交流的空间和渠道。开展网络教育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高雅的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避免普遍存在的理论性强、时效性不高、与大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弊端,建立起与90后大学生生活、娱乐、交友、心理、就业等紧密联系的集思想性、趣味性、现实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鼓励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与互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共同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总体上尽管自信、乐于表现,但也脆弱、功利心强。他们善于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期待和需要,并且憧憬校园生活,期待发展突破。可以看出,“80后”到“90后”的变化不是个体刻意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印记,这也正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90后即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90后大学生因为时代的印记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但仍具有可塑性,正确教育和引导他们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当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针对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新表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武大公布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楚天金报.2008年10月11日.
[2]申健.“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及新时期和谐师生关系定位.潍坊学院学报.2010.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刘涛,宫翠萍.浅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