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论文省级期刊推荐
所属栏目: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3-09-11 14:41:40 更新时间:2013-09-11 14:45:40
文学期刊论文省级期刊推荐《文学与艺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延边州文学 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本刊系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网络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摘要】批评文章首发于网页上是在线批评区别于非在线批评的一大标志。由于在线匿名特性和无编辑把关带来的自由和在线即时评论,在线网络批评以俏皮、调侃、幽默的话语点评,啸聚网民,营造出旺盛的人气,其所具有直觉性、特指性、明晰性、生活化、短小犀利、批评客体边缘化等特征,推动了网络写作的兴旺和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在线,网络批评,类型,特征
在线网络文学批评指的是网络批评者在网络上直接写作、直接发贴子,帖子供广大网民随意阅读、随意评点的一种写作方式。在线网络文学批评者是以大众的、平民的身份出场,批评者多数是网络原创文学的亲历者和实践者,他们可能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训练,但因为是亲历者,所以对网络写作和网络原创文学这一新生事物有着深刻的体认,他们对网络原创文学的理解与分析更直观、更到位、更具现场感和史料价值。在线批评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交互性的“在场”互动特征。本文将以这两大阵营的相关文章为线索,对目前国内的网络原创文学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
在线网络文学批评是伴随着网络原创文学的出现而出现的。在线网络文学批评多数是两栖人物,他们既是网络原创文学写手,也是网络文学批评者。批评者往往以亲历者的身份活跃于各个网络文学网站,他们或认真地创作网络小说,或写一些现代派诗歌,或幽默风趣机智地调侃批评,或写一些美文吸引文化美眉的眼球,营造出“众星捧月”的戏剧效果来满足一时的乐趣。他们有的是网络上的资深写手,有的则是刚刚涉网不久的“菜鸟”级新手。但不管是资深网虫还是“菜鸟”新手,他们的批评文章总是首发于网页上,这是在线批评区别于非在线批评的一大标志。由于在线匿名特性和无编辑把关带来的自由和在线即时评论,在线网络批评以俏皮、调侃、幽默的话语点评,啸聚网民,营造出旺盛的人气,而网民总是能根据他们的指点及时地看到优秀的网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写作的兴旺和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
一、在线网络文学批评类型
在线网络批评因为批评者的文化修养、学识水平、审美鉴别能力、表达能力和批评的目的不同,所以,批评的形式和质量也有所区别。
(一)“灌水”批评。“灌水”批评,一种类似于日常生活评论的网络在线批评,是在线网络文学批评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批评方式。如,(翻看各个杂志和选本上的赵丽华作品),我能够从港口的一堆轮船中把她和别人区别开来,我不是通过辨别她诗歌的色彩和形状,而是听她诗歌的声音。她的诗歌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声音,不是“嘘———”的一声,是“砰———”的一声。评论人:车前子
文章评论:
1·嘘———是撒尿,砰———是放响屁。发布人:石头;发布时间:2006.10.8
2·为垃圾张目……发布人:冷眼看世界;发布时间:2006.10.11
3·这些只是你们这些所谓的诗人的高论。我类普通老百姓可看不明白赵丽华的诗高明在何处?只觉得比我10岁女儿的作品还差许多。发布人:风儿柔柔;发布时间:2006.10.11
4·这个时代没有诗,说明了诗的期待;没有诗意的人生,怎么能有艺术的诗。发布人:无言寺;发布时间:2006.11.18
5·支持赵丽华及她的诗。当然我更希望诗人的诗在走近生活时,更能给读者多些感动和希望。发布人:森林伐木;发布时间:2006.11.23
6·原来是这伙人给捧上去的!演艺圈烂了,可怜的诗坛啊!发布人:直言;发布时间:2006.11.28
7·还是比较欣赏我自己的诗:想起往日苦,肥肉当萝卜;如今翻了身,半年没开荤。诗人写的诗,实乃一坨屎。毋读今人诗,却品古人志。诗者何所为?答曰以咏志。问君品何物?曰—屎!不妨实话说真屎以为肥此屎没人志诗屎诗屎诗诗屎屎诗屎诗屎屎诗尸死尸死尸尸死屎诗尸死成史诗。发布人:红尘多可笑,痴心最无聊?问卿是何故,只因找不到;发布时间:2006.11.30
8·诗人恐怕也有发神经的时候。发布人:JZM发布时间:2007.1.1
9·赵丽华,赶快闭上乌鸦嘴,净化一下我们的空气吧。发布人:男人;发布时间:2007.1.23……[1]
在车前子简短的评论之后的“文章评论”栏目中,众多的网民以“灌水”的方式对诗人赵丽华的新诗和车前子的评论发表了众多的看法。网民的批评内容五花八门。有读了网友“车前子”对赵丽华的评点后,极端不满“车前子”的评点,于是引发出再批评,如石头和直言的帖子。有对诗人的创作态度产生不满而老实不客气地直呼其名,并以辱骂的方式谴责的,如男人的帖子。有借批评彰显自我的,如风儿柔柔的帖子。有人则干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地拿自己自嘲,如网名叫做“红尘多可笑,痴心最无聊?问卿是何故,只因找不到”的帖子。有因此生发出对社会怨愤的,如无言寺的帖子。当然在众多的评论中也夹杂着理解和支持诗人的评论,比如森林伐木的评论。也有的以戏仿调侃的方式表达读后感受的。“灌水”批评给我们的感受是网民的评论相当活跃,批评者毫不掩盖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实话实说,毫不做秀。虽然随意简短,但在众多的批评帖子中,不难感受到网民对赵丽华的实验新诗和车前子的评论,表示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偏激地连带着把整个诗坛骂得“狗头淋血”。
新诗教授王珂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是:“这可能是网络时代参与者最多的一次诗歌事件,也是百年新诗史上第一次诗人与读者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交锋,是诗人受到最多人的大围攻,是第一出诗人与读者上演的“狂欢”闹剧,一出非常有意义的喜剧。读网友的评论,我产生了很多感慨: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专家的眼睛是盲目的。人民是正直的,胆子是大的,专家是虚伪的,胆子是小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网民,只有网民,才是敢于直面诗坛恶习,纯洁诗风,为新诗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动力。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少有自知之明的诗坛人士应该警醒了。”教授王珂读了网友的评论后说“我感到‘爽’!不仅因为他们当了《皇帝的新衣》中的那位小孩,说出了诗人和诗评家因为怕得罪人而不敢说的真话”。他甚至还说:“很多网友以诗的形式留的评论相当的精彩,完全是优秀的诗作,甚至比‘消息’中赵丽华的诗都更像诗。”[2](P52)确实,网友的批评就像在议论日常生活中一件事、一个人一样随意,但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灌水评论方式,实际上类似于中国古典的评点式批评。评点式批评侧重于寻找与自己的生命意趣相交融吐纳的对象,批评是为了表达阅读之后被触动或引起的一种欣然自得的情趣。因为批评目的指向的是主观意趣的表现,所以一切批评体系的建构、繁琐的论证、冗长的篇幅都和它不相容。又因为是即兴评点,所以它能很好地传达读者在阅读时的一点意趣、一种感悟、一种意识、一种心情,透着鲜明的个人爱好。此外,评点式批评由于短小和即兴,所以,它是不费力、不费神的闲聊。因为是闲聊,所以在内容上躲避崇高。有些“灌水”批评的帖子完全属于肆意的笑谑,用语随心情表达且不时有粗俗、“流氓”的话语出现,甚至是无意义的攻讦。这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闲聊式批评以书写的形式豁然展现在大众网民的面前,只有在网络时代才可以做到,也只有在网络上,批评者才有机会发泄所思、所想、所感。平民大众的批评言说,有着它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二)“板砖”批评。在线网络文学批评还有一类被网络写手称之为“板砖”的批评。这类批评相对于“灌水”批评而言,数量相对比较少,但篇幅比—122—较长,内容比较丰富,批评也比较深刻,写手的创作态度相应要认真一些。“板砖”批评在写法上有小品文的特点,也有杂文的特色,还有的如散文,如诗歌,如文学欣赏,如心得体会。批评中夹带着写手的情绪、感悟、心境和崇拜等个人主观意识。“板砖”批评同样注重迅速反映、适时交流,注重便于视屏阅读,且幽默风趣和口语化率性的特点。
“板砖”批评的好坏有级别之分。初级拍砖基本上和灌水一个级别,幼稚简单,文字义愤填膺,但表达方向不明。中级拍砖则愤世嫉俗,阐述观点总会找一些理论作为支撑点,一般能点到对方的要害,但力度不够。高级拍砖讲究讽刺与幽默,善于玩弄文字技巧,犀利中带着优美,刻薄中带着小资。
“板砖”批评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欣赏型、鉴赏型、神韵型、心理批评型四种类型。
1·欣赏批评。欣赏批评是指欣赏者对对象的欣赏是以一种接受的心态,轻松愉悦不做更深刻探讨和思索的批评。欣赏批评在在线网络文学批评中占的比重较多。欣赏批评一般只把阅读网络作品当作消遣娱乐休息放松的活动。因为放松,因为喜欢,所以能够宽容地接受,因为接受则能达到心领神会心心相印,甚而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神通不可语达的境界。欣赏批评在表达上是随性的直抒胸臆的。如风中玫瑰在创作《风中玫瑰》的过程中,farshine张贴于2000.-02-0404:15的帖子写到:
我说玫瑰啊,长夜难眠,这已经是第七页了,简直就是七本魂断蓝桥,我看得,看得(哎呀,谁打我?)一夜太短,七夜太长,许迎风挥慧剑,奋而斩情丝,倚青柳,宁心思虑足下路。名人名言;心痛伤,心痛活不长。……整个早晨,展转着难以入眠,在半梦半醒之间徘徊。时而是展眉微笑,时而又在眼眶中泛起了泪光。那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又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啊!命运竟是如此无知,让我又爱又恨。在这钢铁的森林里,找不到我梦里萦绕的玫瑰园,只有那冰冷的墙一般的“文明”,使我找不到方向,找不到爱的出口……梦来梦往,我的笔尖流出的不再是墨,是永远难收的覆水。[3]
2·鉴赏批评。鉴赏批评和欣赏批评有相似之处,但又比欣赏批评深刻一些。欣赏主要用喜爱、放松的心情来领会网络原创文学的韵味,心态偏于感性,情感比较活跃,鉴赏批评重在鉴别分析,思维偏向于理性判断,所以鉴赏批评不局限于作品表层意思,而是能透过文字看到深层的意义。网络文学鉴赏批评并不想对观点做充分的阐发和论证,他们看重的仍然是分析和把玩。请看网友卫捷的一篇关于《酷评王小波》的帖子(选自花开别样红):
除了“酷”以外,王小波还异常的“狠”,而且狠得常常出乎你的想象,他能把笔尖锋利地插向任何一个敏感的问题,然后条理分明的搅动一通,把那些自认不傻其实却很蔫的读者搅得两眼发傻、稀里糊涂,然后躺下去呼呼而睡。每当看到这种场面,我就能在幸灾乐祸的心情下高兴得无法自制。“我现在所写的东西大体属于文学的范畴,所谓文学,我看来就是:先把文章写好看了再说,别的就管他妈的。”这就是王小波的“狠”,这就是王小波的“酷”。
王小波的文章很好看,美丽的如同落差极大的瀑布,气势雄伟,声势浩大。不仅如此,他还可以随心所欲地让瀑布进行质的变化。他可以让瀑布冷到极点后凝结成有强大杀伤力的冰,然后随心所欲地去攻击任何一个不顺眼的目标。
文字是一门艺术,正着来、横着去都是一门艺术;语言也是一门艺术,正着来、横着去也都是一门艺术。在这两门艺术里,王小波是个天才,因此他的语言,他的文字有一种未经琢磨的“美”,有一种盛气凌人的“威”,有一种宝剑出鞘的“锋”……
王小波的“酷”、王小波的“狠”,将是中国现代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不管别人怎么看,我都会这么认为。这便如同王小波的决心一样:“我这辈子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卫捷的批评欣赏中带有鉴赏的韵味,既表达出自己对作家王小波的喜爱之情,也对王小波的作品做了一些理性分析,虽然分析是蜻蜓点水的,但还是能通过王小波的作品,挖掘出其深层的韵味,从而表明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是在线发表,所以写手采用口语言说的方式,将“酷”、“恨”、“稀里糊涂”、“管他妈的”等口语贯穿始终。简洁明了与快节奏的短句式,让读者仿佛坐在三五个好友之间,一边品茶,一边听着他活泼灵动谈笑风生的神侃。因为说的有趣,不由的听者频频点头称是。
3·神韵批评。所谓神韵评点式批评是指批评者只注重作品整体神韵而不以作品的客观研究为目的的批评。就像前人对孟浩然诗作的批评“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对韦应物诗作的批评“风格婉丽,音调流美”一样。神韵批评在形式上类似于“灌水”批评,但批评者的态度、批评的质量上,神韵批评远远胜于“灌水”批评,“灌水”批评更加随性,更口语化。神韵批评往往是以读者产生的美感程度强弱和时间长短来品评作品的高下得失的,具有赏析评价的性质。批评特点是知觉的、整体的品悟,印象的、瞬间的判断,重视阅读者个体的深刻体验,重视情感的评价,反复沉潜的涵咏,既不太实也不太虚地表达自己的直观感受。批评语言形象性、比喻性和文学性。神韵批评设喻既鲜活明丽又赏玩不尽,尽可能地一语中的说出别人想说又说不出的复杂体验,注重整体韵味、整体文气的把握,讲究批评语言的弹性和空灵。如著名的网络文学评论者散宜生和方舟子的网络文学评论就属于神韵型批评。比如,方舟子在《新语丝》中评点美华网络作家中最具专业水准的阿待时是这样说的:“她的小说在总体上都有着欧·亨利式的结构特征和博尔赫斯式的神秘色彩,”而且“每一篇又都有不同的特色,《儿子》的深沉,《猫眼石》的怪异,《我的太阳》的感人,《处女塔》的气势,《饕鸭》的诙谐,《拉兹之歌》的纯真,《金手镯》的离奇,《路杀》的魔幻,《乌鸦》的阴郁等等,绝不单调。”[5](P15—19)方舟子采用的是古典神韵评点法,只把握整体而不涉及细枝末节,只追求对文本神韵的欣赏而放弃客观具体的剖析。这样的批评让读者对阿待作品有一个宏观把握,至于作品的细枝末节留待读者自己去领略。
4·心理批评。心理批评是指批评者认为文学是人类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欲望补偿,所以把阅读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当作和写作者共同分享精神盛宴。读者在欣赏文本的同时幻想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阅读时会忘形地把文本中的角色当成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来理解,甚至把自己当做书中的某个角色,完全沉醉其中,为书中的人物而哭而笑欲生欲死。这类型的阅读对网络原创文学的特质理趣有较深的认同和了解。如《网络张爱玲》[4]中有个网友写了一贴题目叫做“也说说张爱玲”的帖子。但纵观全文,作者并没有理性地客观地分析张爱玲其人其事,也没有分析“我”眼中的张爱玲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我”更多的是关注“我”对张爱玲的心情感受:“我喜欢张爱玲已有多年了”,喜欢的理由有三:“我”被她散文中的“那些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幽默所吸引”;“我”接触了“她更为精粹迷人的小说便醉死其中,一直走不出来”;末尾引用了张爱玲的最脍炙人口的一段话来指正张爱玲是一个“洞释了男女情事”的作家,所以“又如何不让人永远着迷和爱?”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喜欢她对男女情事的洞释。而只要喜欢上了她的文字,“我”就可以“迫不及待地进去忍不住要说些什么”了。至于要“怎么说”,甚至于张爱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作家怎样的女人,她的文字怎么的好,在“我”来讲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总之,“我”喜欢,“我”需要,“我”就写了,如此而已。
二、在线网络文学批评的特征
在线网络文学批评具有直觉性、特指性、明晰性、生活化、短小犀利、批评客体边缘化等特征。
(一)直觉性:因为在线写作,所以写手一般无法从容地、深思熟虑地酝酿、构思和推敲作品,在线写作要求写作者在阅读的瞬间迅速作出反应,凭直觉随手写下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凭直觉作出的反应需要评论者有极强的感悟能力、解读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需要写手拥有较敏感的语言修养,具备良好的语言认知背景。
(二)特指性:在线网络文学批评在多数情况下,它特指某一个人某一具体的文章,所以针对性比较强,不带有普遍涵盖意义。
(三)明晰性:匿名特性使在线批评不管是欣赏还是批驳,写手一般不避嫌疑,不绕弯子,钦佩可五体投地,反对则尖酸刻薄,直指要害,不避讳,不留情面。网络在线批评最忌讳写的抽象、笼统或者是故弄玄虚,含糊其词。有些新手更是性急,帖子的意思还没有看懂,就匆匆忙忙发表看法。老鸟级拍砖写手,看一遍就能看出好孬,批评文字温文尔雅,但不板着脸教诲人家,不犹疑也不扭捏作态。在线网络文学批评是在沟通交流中诞生的。在场性使人们追求“本我”精神,所以网络文学批评相对比较直接化、简便化,过程中所需的手段、途径能省则省,能简则简。人们的交流不再附加一些附属性的内容而直奔主题。
(四)生活化:口语化是在线网络文学批评“在场”的标志,写手与读者、读者与读者、批评者与批评者之间是面对面平等交流的。因为注重口语化交流,网络文学批评结构比较松散,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上下文可以不连贯,中心可以不突出。总之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不必如书面文章那样严谨。
(五)短小犀利:在线网络文学批评可以是两千多字的文章,也可以是一两句话的评点。帖子篇幅精短,如杂文,像小品。最长的“板砖”不超过两千,短小犀利是在线批评的一个特征。在线网络文学批评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情绪就像杂文那样,具有寓庄于谐之幽默感和举重若轻的灵巧性,嬉笑怒骂皆是文章。在线网络文学批评者因为不存在职称评定的问题,所以他们的批评以神韵评点为主,多数是一句、两句,一段两段,不讲究格式,也无文体限制。
(六)批评客体边缘化:选择通俗、娱乐、消遣的原创文本是在线网络文学批评的首选对象。如痞子蔡、安妮宝贝、李寻欢、卫慧、棉棉、木子美、林长治等人的作品和徐静蕾的博客,这些人的作品获得了网上最大量的跟贴评论。还有一些言情类、搞笑类、武侠类等作品,其评论也远远超过那些经典作品或名作家的评论,即便是一些不成其为文学的文学也能获得评论。对于网络之外的作品与作家,网络批评也是以通俗、趣味来选择的。比如,围绕着金庸的武侠和王朔似的小市民通俗小说和爱情进行的批评遍布网络各个角落。对张爱玲、鲁迅、沈从文等名作家与作品的批评也不在少数,但网民对鲁迅的关注更多的是敬慕他的“骂人”技术,对沈从文的批评更多的是钦佩他的刚正不阿的正人君子品格,欣赏他的才子气质,关注他的个人辉煌和婚恋经历,喜欢张爱玲是因为喜欢她的小资,同样也关注她与胡兰成的爱恋关系。在线网络文学批评中,搜集、发布名作家的或与作家相关的照片或者收集一些细节性的生活趣闻逸事、行踪等,也成为网络批评者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为了取悦读者、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在线网络文学批评选择非经典、主题非重大、艺术技巧非正统性的边缘化为批评对象。原因是:有些名篇名著和年轻网民的情感距离太遥远;因为文本的深奥,要对它们进行批评,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网络在线乃是直观的、观赏的、动态的电子媒体,本来就不适合静态的、深奥的长篇巨制在网络上阅读、互动和交流;当然也和批评者的学术水平、文化修养、审美取向等因素相关。
在线网络文学批评有精致的也有芜杂的,有认真深刻的也有随意肤浅的,有真心诚意地帮助写手的,也有搅局捣乱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但不管怎么说,如果网络写作离开了在线网络文学批的话,那么写手会很寂寞,很无趣的。可以说,正是有了在线网络文学批评,才使得许多网络写手能够坚持创作,也正是有了在线网络文学批评,才使得网络原创文学越写越好。网络原创文学的批评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能有大量优秀的网络原创文学批评的出现,并在网络原创文学的天地里形成一股良好的批评氛围。如果非在线学者批评与在线网络文学批评能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研究网络写作和网络原创文学的现状,为全面准确地了解网络原创文学生存样,为推动网络写作健康发展献计献策,那将是文学史上的一大幸事。
参考文献:
[1]赵丽华的诗歌评论选摘.梨花[EB/OL].http://lihua-fan.bokee.com/viewdiary.12593053.html2006.9.2210:10.
[2]王珂.著名女诗人为何被恶搞[J].理论与创作,2006,(6).
[3]风中玫瑰.风中玫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4]葛涛遍选.网络张爱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