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二级建造师论文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发展
所属栏目:交通运输论文
发布时间:2013-09-24 11:25:16 更新时间:2013-09-24 11:30:16
公路是交通运输及人们出行中最基本的交通道路,从事公路建设行业的技术人员在达到一定要求之后都会参加职称评审来提升自己。公路二级建造师论文发表期刊推荐《黑龙江交通科技》主管单位:黑龙江省交通厅主办单位: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交通科技情报总站;黑龙江省公路学会。国内刊号 为:CN23-1207/U,国际刊号为:ISSN1008-3383。周期:月刊。《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地位,《黑龙江交通科技》自1978年创刊以 来,先进的设计理论和生产施工工艺、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公路的使用情况和目前养护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提出了适应市场运行规律的管理机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和权利,以尽可能少的养护资源和资金,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公路通行能力及服务质量的需求,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公路养护,三个服务,新面貌
前言
我县通过规范完善、大胆创新,一步步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推向深入,使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步入“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拨付”的良性轨道,使我县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在了全省同行业前列。尽管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目前在管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公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1、大通县公路发展情况概述
公路是我县最主要的经济命脉,它的发展带动了我县运输、旅游、畜牧、工业园区和设施农业园区等支柱产业的大力发展,推动了我县新农村建设进程。2012年底全县已拥有农村公路总里程1282公里,公路密度达0.43,列入管养的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061.5公里,其中:地方管养省道97.7公里、县道436公里、乡道253.5公里、村道274.2公里、桥梁152座,另有村内道路3050公里。
为构建和谐交通,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交通部门以“三个服务”为中心,以创建“服务人性化、满意在交通”服务品牌为载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学管理,严格目标考核,积极组织学习,强化队伍建,广泛开展公路养护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加大公路超限超载治理、创建公路管养和谐环境等方式多措并举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加强对县际公路行业管理的同时,高度重视乡村道路的养护监管与技术指导,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试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乡村道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等管理机制,使我县农村公路养护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五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多方不懈努力,使我县公路管理养护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努力构建出了农村公路新面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里程由“九五”末的240公里、“十五”末的500公里,增加到“十一五”末的1061.5公里。期间,共投入养护管理资金1120万元,与2001年相比,优良路率由23%提高到了33%、路况综合指数由44提高到了63。公路管理养护服务质量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我县群众生产生活出行环境。2007年青海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观摩会在我县成功召开;2009年青海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现场观摩会又一次在我县成功召开。2006年、2007年、2008年大通县交通局被省交通厅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建、管、养”先进集体,2009年被省交通厅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工作先进单位、路政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省交通厅评为全省农村公路管养先进单位。2011年大通县交通局被省交通厅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建、管、养”先进集体,2012年被省交通厅评为全省农村公路管养先进单位。
2、我县公路管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养护资金紧缺,养护难度大。一方面路政管理资金紧缺。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县公路路政巡查路线长、公路超载车辆多,公路路政管理经费伴随着路政管理人员增加和路政管理力度的加大而加大;二是县乡公路安全标志标牌缺损严重亟需补充完善。另一方面小修保养项目费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水毁等小修保养费用不足,致使一部分危桥危涵和防护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不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而且影响路容美观;二是因偷盗、人为损坏、自然损坏等原因农村公路附属设施缺失严重,公路行车存在不安全因素;三是由于新交养道路因各种原因,标志标牌缺失严重。四是养护设备落后,无法达到机械化养护标准要求,导致公路养护水平难以提高。五是全县有村内道路3050公里,近年来,已硬化2912.2公里,但由于资金不足、管理机制等问题村内道路处于失养状态。
2.2农村公路管理难。一方面是乡村道路难管理。各乡镇虽然设立了管养中心或办公室,但对道路的需求认识不一,乡镇及村民都迫切希望尽快将道路修建好,加快新农村建设,可是爱路护路意识相对较差,由于缺养严重,乡村道路已硬化道路路肩尺寸不够,甚至无路肩,并且涵洞、边沟排水不畅,部分路段无边沟,造成路基不稳定,路面损坏严重;公路、公路用地范围内乱堆乱放、利用公路打场晒粮现象较多,乡村道路脏乱差,路容路貌达不到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乡村道路路产档案、路况资料等一些基础资料不齐全,达不到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是县道管理难。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致使路政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公路控制区管理难。宅基地、农业生产设施、工矿企业、临街店面和其它地面构筑物及植树造林等都在公路控制区,路政部门无法有效监管,严重侵犯了路产路权,构成公路安全隐患;二是部分乡镇马路市场摆摊设点影响交通的现象非常严重,多年来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在公路范围内开挖埋设管道等工程中先施工、后办手续事情多有发生,施工方施工造成公路损害,为保障畅通,在正常养护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还要调节一定的费用用于补修、养护,不仅给养护工作带来了难度还失去了公路管理的威严性,致使公路建设成果得不到有效保障。
3、加强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措施
3.1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养护路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外培和内培相结合方式组织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各项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管养先进经验,开拓干部职工知识领域,综合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总体素质,提高干部职工工作能力及管理水平。二是要加强对第一线养护工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开办专训班,强化服务意识,使道路养护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安全化。同时也培养养护工作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道路养护出勤率,提高道路的养护质量,继而提高公路的服务能力。三是完善稽查人员考核和奖惩制度,对执法人员进行分级考核、量化考核,规范执法行为。四是组织乡村道路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乡村道路管养能力,提高乡村道路养护质量。
3.2继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一要继续探索性地创新工作思路,提高领导对农村公路科学管理的决策水平。二要继续深化“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三级管理体制,明晰管理职责,分清责任,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办法实施细则》,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三要在严格监督检查考核乡村道路养护质量的同时,积极协助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委会一级管理优势,加大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宣传力度,以提高村民爱路护路意识。
3.3规范使用养护资金,合理优化养护工程方案,使有限的养护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养护资金不足是困绕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管养工作中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推广应用科学新技术,以实现机械化、规范化、集约化养护,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在刀刃上,发挥养护资金最大化效益。
3.4建立联席制度,加大公路管理协调力度。在审批公路沿线村民宅基地新建、翻建时,各乡镇应与土地、城建、交通等职能部门联席确定,对公路形成安全距离。同时,各乡镇要强化乡村道路安全管理教育,结合新农村建设清理公路两侧的堆放物,积极倡导路旁植树规范化,美化公路环境。
3.5以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入开展养护管理示范路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示范作用。要以我县开展的“创先争优”、“文明大通”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等活动为载体,全力开展养护管理示范路创建活动。今年,经研究初步将县道申光线(桥新公路)定为养护管理示范路创建路段,已制定了《养护管理示范路评分标准》。同时,将2010年选出的乡村道路示范路段继续创建,督促各乡镇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认真抓好乡村道示范路创建工作,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作用,以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将进一步借鉴、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加大资金投入,依法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到“十二五”末,使我县农村公路基本形成畅通、安全、和谐、高效的公路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公路养护的基础性地位显著增强,在保障公路基础设施有效供给、支撑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