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论文高职院校以“文”化人的实践与探索
所属栏目:人文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0-08 11:01:38 更新时间:2013-10-08 11:16:36
人文教育一词现已用得十分普遍,然而,如果要问什么是人文教育,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里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关于人文教育的定位;关于人文教育的界定;关于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人文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双月刊)是由长春教育学院、长春市教育学会主办,长春市教育局主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是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库来源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以“文”化人要凝练精神文化,以学校精神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创业文化,以浙商精神锤炼学生创业能力;融合校企文化,以创业精神涵养学生职业素养;繁荣社团文化,以时代精神引领学生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以“文”化人路径
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提出“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的观点。办大学本质上就是办文化。高职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从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到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始终体现着以“文”化人的思想和实践。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化”教育的文化特征,其文化品位影响着其所造就的人的品位。要提升文化育人的效果,必须强化其文化特征,涵养其文化底蕴,拓宽其文化载体,不断创新文化育人的路径。近年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实施“文化兴校”战略,把文化建设放在内涵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凝炼精神文化、培育创业文化、融合校企文化、繁荣社团文化”等为路径,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育人新模式,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一、凝炼精神文化,以学校精神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和道德水平,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学校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学校精神、校训校歌、教风学风等。学校精神文化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左右着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起着春风化雨、熏陶感染的育化作用,其作用和影响具有内生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能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
近年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明确了“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倡导“求真务实,和谐创新”的校风和“爱生敬业,知行合一”的教风,以及“尊师明理,勤学求实”的学风。学校坚持把校史校训的宣传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注重对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拍摄制作校史宣传片,扩建了校史展览室。同时开展校训解读活动,不断深化提炼“诚毅勤朴”的校训内涵,使“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勤以治学,朴以求真”的校训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成为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内在素质,成为师生员工自觉崇尚并认真践行的“座右铭”,较好地发挥了百年校史校训的育人价值。通过校史校训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师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学生求知创新的愿望,推动了学风、教风、校风建设,使校史校训成为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助推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培育创业文化,以浙商精神锤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弘扬校园创业文化是培养新一代创业人才的必然选择。校园创业文化是以创业为核心价值的一种文化形式,是学校师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方式、精神面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环境氛围的总和。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发扬“敢为天下先,敢争天下强”的浙商精神,积极探索“全真环境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将创业教育全面融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之中,形成了以“课程教学、创业基地、第二课堂、就业指导、管理保障”为平台的“五位一体”创业文化培育体系。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由创业学生自行向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向税务部门**税务登记,在经营活动中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优胜劣汰。在入园企业6个月孵化期结束后,学校根据企业经营业绩和综合测评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成员,颁发创业证书并给予创业学分。学校依托浙商企业的资源优势,以“弘扬浙商精神,培育创业人才”为宗旨,开设了“浙商企业家大讲堂”,广邀浙商企业家来校进行演讲和报告。企业家们精彩的演讲,演绎了创业的艰辛、经营的甘苦、管理的智慧、人生的感悟、企业家的责任,给了学生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智慧的激发、精神的力量、成功的勇气,使广大学生领略了浙商企业家“走遍千山万水,讲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浙商企业家大讲堂”拉近了学校与企业家的距离,成为学生“感悟创业人生”的精神殿堂。学校每年举办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创业创新大赛,成了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营造了崇尚创业、激情创业的文化氛围。
三、融合校企文化,以企业精神涵养学生职业素养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企文化融合,是高职教育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美国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获得“硅谷企业文化发祥地”的美誉,就是因为斯坦福大学一直与企业界保持着密切而富有成效的联系。高职教育必须正视企业文化对职业化人才成长的重要价值。如何让学生树立对特定行业、特定岗位的文化认同,缩短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距离,快速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自然融入现代企业文化之中,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这都要求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元素,营造与职业化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职场文化。
工学结合成为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重要平台。校企合作是企业和学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办学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企业,真实地感悟优秀的企业文化。2006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浙江商业职业教育集团”,并成为理事长单位,与近百个成员单位和著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催生了以“雷迪生酒店管理学院”、“中冠装饰学院”等为代表的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把课堂搬到了企业,学生有近1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开展现场教学。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编写教材,共同承担教学任务,采用弹性灵活的课程安排、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式,将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使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的同时,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增进对企业的情感,加快了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化,促进了学生社会心理的成熟,使学生融为企业的一分子。学校还与数十家著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开设了40多个校企合作订单班,既缓解了企业的人才急需,也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习和就业平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摒弃了“在教室里讲耕田”、“在黑板上学开车”的弊端,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学生以“职业素养好,动手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受到企业热捧。
四、繁荣社团文化,以时代精神引领学生和谐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情趣,增进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特色鲜明、格调高雅、具有时代感、富有吸引力的各种社团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锻炼自我、塑造自我的广阔舞台,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组建了近百个理论型、科技型及兴趣型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学生社团组织,按照每个社团“有一位指导教师,有一个借用单位,有一项特色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的学生社团“四个一”建设要求,培育了“戏曲社”、“魔术协会”、“建模协会”、“创新协会”等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精品社团、特色社团、优秀社团,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融入到社团活动之中。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社团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班级化、经常化”的活动思路,广泛开展文化艺术节、技能节、“新生杯”演讲比赛、“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大学生辩论赛、“周末文化广场”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化、特色化进一步彰显,形成了一批贴近学生、富有时代气息、内涵丰富、品位高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面的文化品牌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健康文明、和谐融洽、温馨友善、生机勃勃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振奋了精神,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