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指导学生撰写科学观察日记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 13:19:36 更新时间:2025-01-07 11:57:49
【文章摘要】科学观察日记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观察”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坚持撰写科学观察日记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本文从指导学生撰写科学观察日记的出发点、指导撰写时的选题选材和叙述的方法,科学观察日记的普通格式、以及撰写的注意点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撰写科学观察日记。
【关键字】科学观察日记、选题、选材、叙述、格式
【正文】什么是科学观察日记呢?我认为:所谓科学观察日记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观察”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是学生对春雨、秋风、夏爽、冬霜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是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独特的创造力和观察力等方面的很好体现。
在小学生的眼中,周围的生活、周围的世界、周围的现象处处充满了趣味性、探索性、奇特性和创造性。而科学观察日记是小学生日常观察的总结,也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类比想象、抽象概括,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新规律、新理论、新假设等的一个重要途径。指导学生撰写科学观察日记,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良好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 为什么要指导撰写科学观察日记。
1.从认知建构的理论结构上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是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而科学观察日记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它起因于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撰写科学观察日记的过程中,不仅能从多渠道获得知识,而且更具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
2.从科学教育的课程标准上来看——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教育的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而科学观察日记正是引导学生怀着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将他们置身于广阔背景中进行的能动的科学学习的很好方式。
3.从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需要上来看——科学观察日记能强化学生积极行为产生的内部情感体验,使积极的情感态度得到巩固,并对以后的更高层次的情感态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同时,在撰写科学观察日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自由灵活的练笔,学会了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查阅资料;积累了生命的点滴感悟与体验;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的记录,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养成有始有终,锲而不舍的精神。
因此,指导学生撰写科学观察日记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
二、科学观察日记如何选题、选材和叙述。
由于科学观察日记的撰写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使科学观察日记往往成为了学生颇感棘手的事情。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更好的对学生的科学观察日记撰写进行有效的指导呢?如何真正的让学生在撰写中能有话可说,有话好写呢?我认为,根据学生的特点,不妨可以从“选题”、“选材”和“叙述”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指导:
(一)选题。
撰写科学观察日记,首先要考虑写什么,这是写好日记的关键。教师应提醒学生要注意选题不可贪大求深,应该量力而行。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着手。
指导学生撰写科学观察日记,重要的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这样才能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能独立完成的好题材。这个题材应该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立足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立足于学生热衷的实践活动。
例如:小学生喜欢养蚕,喜欢通过自己一个阶段的实践活动,收获洁白的蚕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积极参与的养蚕实践活动入手,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把实践中的所思所想,把养蚕后的所有收获作为自己选题的切入口。
2.从具有新颖性的题材着手。
选择新颖的好题材意味着科学观察日记的撰写成功了一半。例如在小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积累科技知识,引导学生用科学眼光观察生活,大胆质疑,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筛选提炼日记的题材,确定实践方案。此外,还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科学观察日记选题的方向和规律。
例如:前几年,苏州的助动车逐渐被淘汰。为此,许多小学生提出疑问:“助动车很方便的,为什么会被淘汰呢?”针对学生的疑问,我引导学生开展科技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科学小实验、走访、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来认识助动车的废气污染问题,许多学生把实践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整理成文,就是一篇篇选题新颖的科学观察日记。
3.从身边日常的题材入手。
科学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科学观察日记也应该是生活现象的一面小镜子。引导学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从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撰写日记,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例如:早春时节,植物和动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清晨的薄霜何时逐渐被露珠所代替?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雷声……这些都是发生在周围的日常现象,但是如果学生能用他们的小眼睛进行细心的观察,并能持之以恒的记录下来,这对于他们自身将是终身受益。
(二)选材。
科学观察日记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手头材料罗列成文,如果加以一些深透的说理,规律的导引。将观点和材料有机融合,那就会是一篇很好的“科学小论文”。
首先,应引导学生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科学观察日记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观察和实践的结晶。指导学生写科学观察日记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撰写科学观察日记之前,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让学生去观察和实践,作好原始记录,为科学观察日记的撰写做好准备。
其次,应指导小学生学会查阅图书资料和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演绎推理,从现象得出观点、发现、方法、并能有新的设想。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必须通过借助一些科学原理来帮助归纳总结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从借鉴逐渐上升到提炼归纳,进一步得出一定的科学观点。
(三)叙述。
小学生的科学观察日记要求他们讲出自己在观察和实践中的发现,同时通过分析,使他们获得的形象更加丰富和完整。因此,在叙述上,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准确地描述。
描述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抓住事物的特征,有一个中心,有一定的条理是学生描述的关键。
首先:可以让学生能有序地描述事物的整体特征。例如:看见蚂蚁,可以在日记中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一写蚂蚁的整体是怎样的、各个部分又是怎样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等等。
其次:可以让学生形象地描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先怎样,再怎样,然后怎样,最后怎样。在对一系列的现象描述以后,能够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2.清晰地解说。
解说是解释说明事物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既要留心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还要用事实说明自己的感觉,主张和观点。可以引导学社尝试阐述这个结果说明什么?可以证明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既写清楚了“是什么”,更解释了“为什么”。
三、科学观察日记的常见格式。
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以及知识水平有限,小学生的科学观察日记的常见格式相对比较单一和简单,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在第一行写。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拟题要新颖,观点要明确。如连续观察可在每段日期前再加一个小标题。
2。题目下写清楚所在省、市、县学校及年级,空一格写作者姓名。如果在自己日记本上写,可省去,如果将日记整理之后投寄报刊编辑,这就相当重要了。
3。第三行写明日记的时间,即:×年×月×日,星期×,最好把天气情况稍加说明,以备日后查询。
4。正文。如正文要写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像写其它文章一样,分成几个小段来写。篇幅长短取决于所记内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5..查阅到的科学原理和出处。科学观察日记有别于其他日记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能主动的查阅资料,尝试了解科学原理和解释科学现象,因此,及时的把自己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和信息记录下来尤为重要。
四、撰写科学观察日记的注意点。
1.实事求是:科学观察和科学实践本身就是一个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因此所记内容不能虚构,不应故意隐瞒和夸大,应依据观察的现象如实记录,其结论具有科学性,这对今后的查阅、参考才有作用。在撰写科学观察日记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2.持之以恒:撰写科学观察日记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写日记本身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更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其中真正有所得益、有所收获。
总之,对学生来说,撰写科学观察日记的过程是一个选题、取材、分析、实验、描述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思考、观察与探究进行反思,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撰写科学观察日记的过程中往往能领悟科学。学生从中所明白的科学道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自觉领悟的。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只要翻开科学观察日记看一看,就会发现自己在进步。”
参考文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反思科学教育》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