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建设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0-10 11:41:43 更新时间:2013-10-10 11:51:38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教育发展研究》的前身《上海高教研究》创刊于1980年底,1999年改为现名,2005年改为半月刊。截止2009年底,共出版273期,刊用文字总量超过4000万字。
摘要: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建设是使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对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团队概念和特点的剖析入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高峰期——年均毕业人数700万人,庞大的高校毕业生数量给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凸显。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的加快,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再加上很多毕业生不愿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而宁愿等待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导致的主动性失业,就业压力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就业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我国固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使高校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结构与社会实践难以有效对接,使大学生就业能力欠佳。种种原因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社会痼疾,这一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以及其家庭,也关系到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才资源配置甚至国家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并使之乐于从业的思想保证和前提条件。虽然全国范围内的职业生涯教育已经广泛开展,并且高校对于职业生涯教育日渐重视,并正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理论及课程体系,并且各个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高校职业生涯团队建设日益成为制约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高校职业生涯团队建设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解决对策,从而实现高校职业生涯团队建设的针对性、实用性、协同性非常重要。
一、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
1.团队。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张德认为,团队是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富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团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团队的绩效不但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贡献,还应该产生团队共同的工作成果;团队工作的责任被视为团队共同的责任;团队成员的技能通常互补,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终生的工作经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人生目标实现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在对过去成长背景、目前资源条件和将来可能路径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职业目标,并编制相应的行动计划,对每一个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安排和实践的过程。
3.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是指高等学校为了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掌握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能力而建立的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指导和教学的由若干专业背景和知识经验的成员共同负责、成员间实现协同作用从而共同实现目标的群体。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有以下特点:其一,团队目标为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提升大学生对就业现实的认知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其二,团队中各个成员应该实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互补并在其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其三,各个成员之间不能各自孤立地从事本领域的工作,而应该在团队中实现彼此之间的协同,从而产生知识的裂变。
二、高等学校职业生涯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职业生涯教学团队成员既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又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择业观、世界观和对成功的看法等。我国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高素质教师严重短缺,成为制约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发展的“瓶颈”之一。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教师仅由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院系辅导员等组成,这种以兼职和业余成员组成的职业生涯教学团队使职业生涯教学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质量保证。另一方面,从事职业生涯教学的教师的学历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缺少系统的专业训练,这是造成职业生涯教学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
2.实践教育缺乏。缺乏实践教育,究其原因,团队中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向学生们传授的也只是书本知识,缺乏应用性。实践教育缺乏导致在课程设计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授课内容单调乏味。职业生涯教学仅仅注重理论的介绍,缺乏对学生需求的分析,缺少就业应用性,与学生需求差距较大,造成学生的兴趣缺失;二是授课形式传统单一。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教学仅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和交流,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对自身职业问题的认知。
3.教师责任心不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阅历,还需要其具备热心和奉献精神。但是由于有些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缺乏对职业生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再加上学校对职业生涯教师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导致不少职业生涯教师责任心不强。
4.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单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职业生涯教学和研究任务,高等学校职业生涯教学团队成员应该在知识结构上实现优势互补。但目前的状况是,多数学校的团队成员由两部分组成:从事心理学或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教师担任任课教师,学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以及各院系的辅导员参与教学管理与心理和就业辅导。在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单一的背景下,成员之间无法形成优势互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的过程中,也很难具备很强的说服能力。
5.团队成员各自为政。团队中各个职能的教师各自为政,缺少交流,更缺少协同。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的教师普遍为兼职教师,平时忙于各自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很少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投入过多精力。因此,团队教师平时不能就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科研工作等进行研讨,导致了教师们各自的知识和能力无法协同,也无法创造出新知识,这是一种效率的丧失和知识的浪费。
三、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建设对策
高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建设是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保证。针对高校职业生涯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各高校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使高校职业生涯教学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从而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
1.加强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除了吸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心理学专业的老师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外,经过一定培训,热心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其他专业教师也可承担部分教学工作。因此高校需要加大对以上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力度。
2.充分调动校内师资力量。充分调动校内师资力量,使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向全员化发展,从而利用各个有利时机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品质。由于辅导员和班主任能够直接接触学生,在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时有着天然的便利性,因此除了发挥职业生涯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在职业生涯教学中的作用,还要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把他们纳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中。
3.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可以借鉴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教育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邀聘专家学者组建和扩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为了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的的实现,西方高校都非常重视高校内外部的沟通、协同、共赢,着力发挥各方的合力。如英国法律规定,相关社会各部门要为高校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便利条件,各学校也注意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获得家长的支持。我国各高校可以借鉴西方经验,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心理学专家、企业经理、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及成功校友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的兼职成员,充分利用他们对职业和就业方面的认知和和实践经验,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切实提高职业生涯教育水平。
4.建立团队激励和约束机制。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失导致团队教师对教学效果关心程度不够,缺乏责任心,建立团队激励和约束机制迫在眉睫。首先,建立学生评教机制,使教师能够真正重视课堂教学和课下辅导的效果;其次,建立以团队为基础的激励机制,进行相关的绩效考评,对团队进行相应绩效奖励,一方面能够调动团队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提升。
5.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协同。团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团队成员间拥有互补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成员间的协同,从而实现整个团队知识和能力的裂变,增加团队知识和能力总量。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团队应以拥有互补知识和能力的成员为先决条件,增加交流、合作,定期开展教学和研究讨论,增加彼此学习的机会,以实现成员间的协同发展。
高等学校职业生涯教学团队建设是解决当前职业生涯教育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职业生涯教学团队概念和特点的剖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等学校职业生涯教学团队建设对策。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