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师职称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3-10-17 10:42:55 更新时间:2025-01-20 10:22:43
项目管理人员在评职称的时候都需要发表不同级别的职称论文,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师评职称论文范文,选自期刊《城市建筑》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住建部指导的一本建筑行业核心杂志,本刊由中国建筑学会、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创办
摘要:建筑业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实用性、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工作。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施工阶段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本文首先介绍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然后详细介绍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方法
在施工现场的生产过程中,尽管采取有关技术与管理措施,使工人进行同一工序、同一批材料、同样的机具,按照同一标准与工艺,施工同一种建筑产品,其质量仍然有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种波动现象一般是受多种因素所影响的。在施工现场,必须对造成质量波动的系统性原因进行预防和控制,使施工现场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
在施工前,按工程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确定每道工序的质量管理点,列出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并制订质量保证措施,落实责任人员,具体实施必须通过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因此,质量管理人员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
1、施工操作质量检查
在每道工序的操作中,必须注意加强对操作质量的巡视检查,对违章操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
2、工序质量交接检查
在工序质量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这样一环扣——环,环环不放松,整个施工质量就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3、隐蔽工程的检查
所谓隐蔽工程是指被其下道工序施工所掩盖的分项工程。因此,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坚持隐蔽工程验收检查,是消除质量隐患,避免质量事故的重要措施。隐蔽工程验收检查后,要**隐检签证手续,列入工程档案。在隐检中查出的问题必须认真处理,处理后经监理工程师复核认证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4、加强工程施工预检
预检是指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在未施工前所进行的预先检查。预检是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可能发现差错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有力措施。通常要对各分部、分项工程位置、轴线、标高、预留孔洞的位置及尺寸,管线的坡度等都要**预检,未经预检或预检不合格,均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成品保护的检查
在某些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而其他分项工程尚在施工,如果不采取妥善措施,对已完工的成品加以保护,就会造成损坏,影响质量。对成品保护除采取经常巡视检查外,还可对成品采取保护、包裹、覆盖、局部封闭等措施,防止后续:工序施工对成品的污染和损坏。
在以上五个方面的质量检查中,都应分析出影响每道工序质量的异常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这些因素引起的质量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从而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在对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中,应采用质量因素分析图、质量对策表、质量控制图等质量管理统计工具,对工序进行动态分析控制,针对产生的具体问题,制订对策,落实专人解决。使质量检查和控制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
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方法及策略
1、建立质量管理点
质量管理点是指施工现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将需要特别加强监控的部位和工序,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使该部位和工序处于被控制的状态,亦即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的状态。
质量管理点涉及面较广,无论操作、工序、材料、机械、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管理点。通常建立质量管理点应注意考虑下面一些方面:首先是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亦即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使用安全的重点工序。例如,各分部工程项目的结合部、各工种交叉施工的部位,这些部位容易发生矛盾,扯皮、相互推诿的问题,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其次要注意施工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施工和安装有重大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例如,预应力张拉工序、模板制作与安装工序、大型设备基础的预埋螺栓工序等。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工序也要注意。例如,高空、高温、危险作业、易燃易爆作业、重型构件吊装工序等。
要建立质量管理点,首先要确定工序管理的重点,绘制工序管理点流程图,标出建立质量管理点的工序、质量特性、质量标准、检查方式、测量工具以及管理方法等;进行工序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管理点的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工序分析的结果,编制“工序质量管理点对策表”,对各个影响质量特性主导因素规定出明确的控制范围和有关管理要求;编制质量管理点的作业指导书和自检表。
2、加强“三检制”
“三检制”是指操作人员“自检”、“互检”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它是确保现场施工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自检是一种“自我把关”。互检是操作人员之间对所完成的工序或分项工程进行相互检验,起到相互监督作用。专检是指专职质量检验员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验。在专检管理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专检、巡检和终检。设置专检与强调预防为主并不矛盾。以预防为主的工序质量管理主要是要求操作人员自我防范,实行自控。但是,具体操作人员由于专业分工和对上、下各道工序以及对整个:正程要求了解不多。因此,往往会处理不当或漏检。专检人员则没有这种局限,不仅从局部来看待质量问题,而且能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证。实行“三检制”,要合理地确定专检、自检、互检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以专职人员为主,生产过程各工序的检验则以施工现场工人自检、互检为主,专职人员巡回抽检为辅。成品的质量必须进行终检认证。
3、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小组(以下简称QC小组)是以保证、提高与改进工程(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为目的,围绕施工(生产)现场中所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安全生产和节约开支等),由班组(或科室)工人(或技职人员)自愿组织、主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
建立QC小组,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企业的特点来组建。QC小组应开展业务学习,定期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和基本方法。开展日常的质量管理活动,比如运用科学管理手段进行小组定期定量分析。组织自检、互检活动以及组织质量攻关、技术改革和实现合理化建议。发现质量存在的问题,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从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活动计划,要求达到:做什么,谁来做,何时做,怎样做。为了便于贯彻执行,最好绘制成“对策表”。
4、建立现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现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容应根据企业的总目标分解而制订,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现场施工质量目标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按照既定的质量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具体职责、相应权限、互相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使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这就是质量保证体系。现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应根据施工现场和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影响施工质量全过程的各相关部门、各个环节,特别是各道工序,从点到面、从面到体,强化监督与控制,形成质量管理网络,从工程项目整体出发,有联系地进行动态分析和改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东兴,范雪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管理与控制[J].中国建设信息.2010(09)
[2]李宝鹏.关于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