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所属栏目:人文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 13:16:53 更新时间:2011-02-25 13:16:53
副标题#e#摘要:高等职院校要改变过分重视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做法,重视高职语文教育,以此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方式,为学生发展提供后劲。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从教学观念、方法和内容的改变,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拓宽视野,关注现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职语文;人文性;人文素质培养;教育途径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懂技术、能操作和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其教育原则、人才培养层次、学科结构等以生产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为中心展开,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用,重视对学生技能培养。然而,目前高职院校过分重视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得高职学校学生中“文化贫血”现象日益凸现,由此带来了高职校毕业生发展后劲不足,就业难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文素质比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更深层次上反映高职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一、高职语文特质的体现:人文性
(一)高职语文教育的基本特质:人文性
人文性的实质即是人文教育、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等。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根本目标是对学生施行全人格的教育。人文素养即是人的基本修养,包括人的道德品质、个性人格、审美情趣,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式,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爱国精神等。在语文过程中,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语文课程目标的一种价值取向。具体地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具备下列特质: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和选择语文课程资源;学生是语文课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语文课程的构建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程中要努力突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二)高职语文的定位: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兼及语文能力拓展的人文性与实用性并举
高职的语文课程定位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为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
高职语文教学在传授人文知识,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中应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凸显人文教育。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的自身实践,内化为学生人格、气质和修养;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要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要开阔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要敏于发现学生某方面的语文能力优势,在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为社会培养一线的技能型劳动者”和积淀学生人文底蕴的双重职能。
(三)高职语文教学设计贯穿人文教育理念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于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思。它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目前高职语文教学设计没有全面的考虑人文教育因素,仅仅在课堂教学随意的对学生进行一些思想教育,没有周密系统的人文教育理念。笔者认为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无论是教材重构、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的评价,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都要考虑人文教育的因素。在教学设计上还要充分考虑如何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制定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名人传记、中外名著计划,推荐健康向上的影视节目、报刊杂志,安排学生进入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游览自然风光、文物古迹这些人文教育活动。
二、高职语文对高职学生的价值体现
(一)健康人格的塑造
高职学生普遍处于16-20岁的年龄,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但学生语文素质的惊人下降,基本语文能力缺乏;缺少对人生目标的追求,缺少对自身以及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如果学校人文教育缺失,培养出来的学生则会存在人文素质缺陷,如情感枯竭,缺乏诚信,批判性思考缺乏,创造力、想像力萎缩,文化底蕴浅乏,享受主义思想严重,价值体系混杂,敬业精神不够,心理素质较差,适应能力不强等。
通过语文教学提供学生思维、想象、感知等基本语言素质,帮助学生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发展一定的道德情感,审美能力,合作精神等,并指导学生朝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面发展。以此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形成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和意志力。
(二)夯实从业实力,并为转换职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南京某高校曾对20家用人大单位进行了调查,希望了解用人单位最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共列举了三四十种能力备选。结果大出所料,这20家单位“最看重”的并非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而是毕业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这恰恰是大学语文课能给予大学生的。这在某种程度反映了用人单位乃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语文基础应该是学生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对新的文化现象的研读都离不开语文。语文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是单一性的,“复合性”是其必然的要求。所以,高职课程的目标定位应充分考虑受教育者能多次就业、转岗的需要,坚持“宽基础、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导向。
(三)终身教育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为根本任务的高职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的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的作用。语文教育对人的精神成长是举足轻重的。语文教育是提升个人价值的活动,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活动。通过高职语文的学习,让学生逐步由文学知识、语言修养、美感品质的提升,进一步升华为个人人生的高雅志趣,一生的需要。
三、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教学观念要改变:建构大语文—人文语文教育观
高职的大学语文课必须在解决“高中链接”的基础上,有“高职”的定位:它的综合性更强,技能性更高。重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前的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建构大语文—人文语文教育观,在内容上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是以文学、文化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系统阐释,涵盖了传统的“文、史、哲”的内容,并非人文学科中各分支学科的简单相加,它能够给大学生一个系统的人文思想框架,而且范围内涵明确,它的内容明确指向了大学生的精神价值层面,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方式要创新:寓教于乐,创造有生命力课堂
高职语文要改变“课本、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专题安排、文本选择、研读资料、练习设计、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向学生现实生活全方位开放。这种特征既能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同时也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采用现代教育手段,用多媒体,语音室,甚至电影院,贴近生活,使学生能深切心得到语文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从而变枯燥单一的口头分析为生动活泼的双边活动,创造有生命力课堂。
对于教材中的诗歌#p#副标题#e#采用“文本细读”方法,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结构要素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尽量揭示语言的言外之意,以求得主题的把握。“文本细读”特别适用于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的文本,使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陶行知先生也说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三)教学内容要拓展:新视觉研读经典,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关注社会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往往重视对具体篇章的“精读”,而忽视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忽视了从文化的大背景中阐释,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只见“点”,不见“面”,乏枯燥。教学内容上应选择有高尚品格、爱国情怀、社会人生、等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经典作品,还要用新视觉研读经典作品。如《三国演义》的用人观,今天的企业家们所关注的是怎样学习其中的智慧和处事技巧,在商战中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如何与对手亲密无间的合作去获取自己的利益;《红楼梦》里的建筑艺术、园林设计、服装文化、茶文化、医学、美学甚至处事艺术;流传了2000多年的《论语》,被许多企业用来重塑企业的文化精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文化精髓,如果我们应用得当,完全可以转化为取之不尽的经济资源,实现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对接。大学语文的教育也从单纯的识字、写文章这些形而下的技术层面跃升为形而上的用道层面。
语文教育要通过文学作品来关注现实和历史发展,关注中国当下的种种问题,推荐学生看当代的一些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实现文本与生活的对话。
四、对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思考
要保证高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要培养一支具备人文素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显得非常急切。否则,人文教育就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高职语文教师要具备广博知识、高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拥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思想水平,具有关注现实生活的正确、准确的视觉和关怀学生健康成长的爱心、耐心。教师只有具备这种人格魅力,才能产生无声的力量,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具有无穷的感召力、凝聚力和亲和力。由这种教师把握的课堂,学生会觉得一节语文课“转瞬即逝,韵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安淑春.寓人文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2]陈和.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3]崔乃鑫,马杰.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5).
[4]叶圣陶.教育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