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所属栏目:人文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 13:16:53 更新时间:2011-02-25 13:16:53
副标题#e#摘要:本文从语言的情感、德育、启发、兴趣、韵味、表达方式、充实、条理来论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语言的运用。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丘《学记》中有“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内,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如在《长江三峡》一课教学中,教师先以充满深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展开想象、联想,使瞿塘峡的雄伟壮观,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险,“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印之于脑,留之于目,犹如身临其境,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口,使其意皆出于吾心”的目的。既领略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又增强了爱国的真情实感。
言之有德,文质兼美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循环反复,逐步加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如巴金的《灯》写于抗战的相持阶段。国民党的卖国投降主义造成大半个中国的沦亡,无数人惨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黑暗笼罩着大地。抗战能不能胜利?中国有没有前途?作者通过描写黑暗中的灯光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进一步揭示出这种希望的存在,是由于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帮助。只要充满信心,重新点燃心中的灯,就一定会不断向前,夺取胜利。我们如果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也能看到前面希望的灯的话,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开拓性、疏导性、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其作者是大家熟悉的鲁迅,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问学生:鲁迅年青时本是学医的,可为什么后来要弃医从文,终于成为我国一大文豪?通过共同回忆,教师补充,大家明白,他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民,拯救祖国。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发挥:作为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也应该像鲁迅那样,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
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文教师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老师要善于演绎课堂语言。如当发现学生走神时,老师是用突然的高昂,抑是突然的低沉把学生从走神的边缘拉回来?
言之有体,灵活多变
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
言之有辅,生动形象
“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或事件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视,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教学中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渲染环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之进入课文所烘托的氛围,更容易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意境。如在上《两个朋友》一文时,学生一开始对当时的危险情况没有切身体验,所以对中心的理解也就发生了困难。这时候,教师对熊的吃人本质进行了描述,对当时胖子所处的境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让学生马上有了危险的感受,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篇课文,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师讲课应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能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据,要让语言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学会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但语言毕竟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并使之熟练化是不容易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这份“神圣”的教育工作。
参考资料:
[1]刘显国主编《语言艺术》中#p#副标题#e#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2次
[2]吴俊玲、刘万顺主编《口语交际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9月第2次
[3]郭启明主编《教师语言艺术》语文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4]魏书生《魏书生文选》(一、二卷)漓江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语文教学探索》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
[5]黄汉清、黄麟生主编《中学语文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