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论文在历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诚信人格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11 09:57:55 更新时间:2013-11-11 09:03:54
“诚信”即实事求是、言而有信。所谓“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通,国无信不稳”,诚信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德。但在当今社会这种美德却离我们渐行渐远,一个重视一诺千金的国度被诚信危机所困扰。德育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华夏教师》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教育类权威期刊,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杂志为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 号:CN 10-1045/G4,国际刊号:ISSN2095-3267。邮发代号:82-439。全书采用大16开本,双色印刷。
摘要:“诚信”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德,但当今社会这种美德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做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改善这种现状。在历史教学中,努力尝试着用鲜活、生动的历史引导学生关注诚信、感悟诚信、践行诚信,将诚信内化为自身的优良人格。
关键词:诚信,历史教学,人格教育
近年来所发生的“周老虎”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唐骏的“学历门”、李一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郭美美事件等多领域造假事件频出,国人一次次地感觉通往诚信的大门越来越遥远。《中国青年报》曾披露说中国每年因不讲诚信而付出近6000亿元的代价。“染色馒头”事件后,温总理痛心地称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维系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德行,是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呼唤诚信归位,拯救诚信危机,从我做起。”而做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我又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呢?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说:“历史教育关键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紧要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为职校的历史老师,面对着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我希望自己能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本义出发,来看待历史教学,努力尝试着使学生在生动、鲜活的历史中感知社会、感知人生,并从中汲取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给养,做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一、历史教学具有培养中职生诚信人格的优势
(一)历史教学依托于历史知识。历代众多史学家的秉笔直书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真实、客观、科学的历史知识,这些反映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的历史知识浩如烟海、灿若繁星,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艺术,以至风俗民情等等。它展现着广阔的历史视野,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材,积淀着深刻的人类经验。它“将引导我们深刻地洞察我们当今的生活和活动的社会意义。通过这种洞察形成我们的行为和品质。”因而也使得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诚信人格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真实、可信、感人。
(二)历史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知识,对历史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对有关的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为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诚信人格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职业学校设置历史课程,摆脱了“一切为了高考”的羁绊,使得我们可以从教育的角度,可以从人发展的角度对历史教学略作思考:如何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实现人类思维的发展与智慧”,如何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实现人思想和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人格的形成”。从而使得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诚信人格有了较强的操作性。
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中职生诚信人格的策略
(一)以史为鉴思诚信
“思乃智之本”,在教学中笔者以真实的历史知识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诚信人格的体验。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可用于“诚信教育”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俯首可拾,在课堂上笔者会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潜心静思,细细体味这些“历史智慧”。例如在给学生介绍“司马迁和《史记》”时,笔者让学生一边阅读相关资料一边思考:后人给予《史记》怎样的评价?为什么有这样的评价?司马迁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后有了自己的看法——《史记》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作者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了这部光耀史册的伟大著作。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他笔下的每一件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进行了认真的反复的核对。即使面对当世皇帝汉武帝的过失,司马迁也丝毫没有隐瞒,并无情地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司马迁这种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诚信精神是最让人感动的。
对于学生的这个结论,笔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诚挚的评价,并进一步点拨:是的,正是这些史学家的秉笔直书、诚信著史,才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诚信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为世人所珍视。希望大家也能以这些令人钦佩的历史人物为楷模,“诚信为本,学做真人”。学生在思考领悟过程,与历史人物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并由此真正地体味到历史的蕴涵的精髓、感受到历史人物人格魅力的感召。
(二)以史为鉴说诚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诚信,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和历史故事。从收集到的名言中挑选出对自己最有启迪的、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课本的扉页上,每次上课前看一看、读一读这些名言,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心得。
在学生的课本上笔者看到了一条条蕴涵哲理、引发共鸣的诚信名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俗语”、“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三毛”、“言必行,行必果。——子路”、“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李嘉诚”……小倩同学课本上的诚信名言是:“诚实是人生最美好的品格——高尔基”,她在与同学分享心得时说道:“我一直认为人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美好的品格。我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拥有美好的品格。当看到高尔基的这句名言时,我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了,那就是播种诚信。这样我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间的信任了,还有可以信任的世界。我向往真诚,渴望信任。我相信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的风光。”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学生技能大赛,“说”是幼教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以校技能赛为平台,举办诚信为主题的历史故事演讲比赛。比赛中选手们动情的演讲为我们展现了历史上感人的诚信画卷:曾子杀猪教子、季布一诺千金、宋庆龄许人一物,千金不移、富兰克林诚信工作、华盛顿与樱桃树……在这一个个的历史故事中、在这一个个的历史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一个共同的品格——诚信。赛后有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听了这些历史故事后,我觉得诚信对一个人的发展真是太重要了。以前不是很在意这些的,今后会努力培养自己的诚信品格,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诚信的人。”
(三)以史为鉴辩诚信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出利害,决嫌疑。”在历史教学中笔者捉住课堂自然生成的一些契机,引领学生进行了一场场有关“诚信”的辩论,在你来我往的激烈的思想碰撞中,闪现出智慧的光芒,加深了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
在上“商鞅变法”这一课时,笔者给学生讲了“徙木立信”的故事,听完后,有学生说:“我觉得这是智谋,而不是诚信。是智谋令商鞅变法取得成功。”另外有学生有异议:“不对,是诚信才使得商鞅的变法措施得以顺利推行。”双方各有支持者,互不相让。但由于她们知识储备有限,无法展开更深入的讨论。于是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正反两方,以“一个人的成功,诚信比智谋更重要”为辩题,课外查找资料,准备充分,一周后举行辩论赛。此辩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观点的对立自发产生的,对全体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周后,辩论赛如期举行。双方辩手使出浑身解数,旁征博引,史论结合,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问题,展现了事物的两方面。正反选手首先慷慨激昂、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她们的观点:“我方认为,一个人的成功,诚信比智谋更重要。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先生曾说:‘诚信比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春秋时,晋文公坚守诺言,退避三舍,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成就了一番霸业。近代民主革命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因背信弃义,过河拆桥,失去人心,导致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反方选手毫不示弱,针锋相对:“我方的观点是:一个人的成功,智谋比诚信更为重要。兵法有云:兵不厌诈。在行军作战时并不排斥用智谋克敌制胜。明朝正德年间宁王叛乱,当时领导平叛的王守仁手中兵力有限,时间又很紧迫,于是其巧施妙计,伪造文书,并派人四处散发,打乱了宁王的部署,争取到了时间,集结了兵力,最终取得了平叛的胜利……”双方你来我往,短兵相接。而作为听众的同学们也没闲着,她们在思想的冲突中展开了激烈的思考,学会了分析问题,提高了辨别能力。
(四)以史为鉴行诚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笔者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努力践行“诚信”,身体力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让“诚信”内化为自身人格。
学校本学期开展了“美德少年”的评选活动,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在班上开展了“争当诚信少年”的活动,以历史上讲诚信的先辈们为榜样,大力弘扬其诚信精神,激励学生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诚信来提升自己的情操,塑造自己的灵魂,将诚信落实到行动中。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围在我身边,像炸开了锅:“老师,我现在即使没交警在,我也不闯红灯了”、“我现在作业都是自己做,考试也不去想偷看这回事了”、“我现在很守时,已经不迟到了”。小媛同学则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真实例子——在当前流行的网购中和一个商家交易时,将多出来的一件衣服寄回去给商家,从而交到了一个好朋友——告诉了同学们,在交往中诚信所起到的作用。看着学生们如花的笑靥,笔者不禁大生感慨:如果我们生活的是一个人人讲诚信,处处有诚信的社会,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古人说“知行合一”,学生们在这样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面前,深深体会了孔子所说的“无信不立”的意义,更加明白了:诚实、守信乃至时时事事去践行,必会赢得友谊与尊重。
三、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诚信人格应把握的原则
(一)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诚信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能够以诚待人,成为一个具有诚信人格的人。因而做为实施教育的教师也必须首先是一位具有诚信人格的人,能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和自己的工作,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取得诚信教育的良好效果。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乐于汲取历史的智慧,大胆发言,敢于置疑,勤于思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一种诚信关系,也是诚信教育的基础。
(二)以真实的历史史实为依托
诚信教育就是教人求真,追求正义。其教学所依托的历史史实也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信史,这样才具有令人信服的权威性和正义性,才能成为求真的典范和榜样,才能从心灵深处震撼学生,树立起诚信观念,将诚信内化为自身人格。在历史教学中笔者经常提醒自己要及时更新知识、更新教学理念,将真实的历史和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学生面前,弘扬诚信精神,培养学生诚信人格。
(三)讲究自然生成
诚信教育要使诚信落到实处,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教学中应讲究春风化雨,自然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这种“疲倦”和“沉重”的教学必然会遭到学生的排斥,即使你传授的知识再重要,剖析的道理再深刻,学生也将无动于衷。在历史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引领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情感、经验、思考、兴趣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启迪人生的智慧,培养诚信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