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论文范文区域性专门网络媒体已有的问题和未来设想
所属栏目:新闻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13 16:04:06 更新时间:2013-11-13 16:01:03
广西新闻网是广西区内网络媒体中,较有影响力的一个媒体平台。其附属的东盟频道,是该网站对外宣传的重点栏目之一。该网站是基于平面媒体所开发的,具有一定独立性和专门性,以及商业和宣传的混合性质,在广西和全国,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摘要:旨在通过研究,某一区域专门网络媒体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试图提出基于市场的,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媒体的传播能力和运营能力。
关键词:网络媒体,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经过观察和研究其在2009年东盟博览会期间的情况,现发现问题和已有设想如下:
问题一:新闻量偏少传递信息有限
在2009年东盟博览会期间,“要闻”这个栏目,除《马飚拜会参加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东盟贵宾》、《广西展览馆独设农业专题展农产品登上“大雅之堂”》、《“两会一节”期间南宁气象部门滚动提供三小时预报》、《博览会首架东盟客商包机飞抵邕城贵客享周到服务》四篇在新闻属性上属于硬性,传递了一定量的信息外。其他的新闻从新闻属性上看,基本属于软新闻。新闻内容上存在重复现象,如关于东盟小语种在广西的推广情况:《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加深东盟小语种“炙手可热”》、《邕10所学校走特色教育之路东盟文化街建设见成效》这两条内容有明显重复的新闻放在要闻栏目中,从侧面说明新闻总量不够的。
频道的其他两个栏目的情况也印证了新闻总量偏少的特点。“滚动新闻关注”这个在设计上应该是聚焦类栏目,在后来的页面中消失了。“热点推荐”这个栏目,更新比较滞后,曾有9个多月无更新。以“热点推荐”这个栏目为例,新闻稿的更新几乎是按月计,三月份更新两条后,到六月才又更新两条。而且这四条新闻全部是领导人相关的,内容单一。从来源上看,少有自己的原创,而更多是简单的转载。
问题二:话语权主动丧失
该频道开设了“专家论坛”这个栏目,内容基本上是各专家的一家之言,和整个频道的内容关联性不大,且完全单纯的引用第三方的意见。对非纯商业性的网站而言,评论是重要的宣传报道的组成部分,是传递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来源。就东盟频道的“专家论坛”栏目本身而言,对“要闻”此类的板块尤其缺乏必要的新闻评论的意见支持,没有让新闻自身的价值得到增值。
问题三:专业功能不强
板块功能定位不强是目前大多数区域内专门网站的重大缺陷。在功能定位上,“北部湾建设”、“泛北合作”“东盟商情”三个板块属于区域情况的报道,但从内容的属性上,从属于经济方面的。对于东盟这样一个经济合作为中心的自贸区,专业经济报道的内容的数量几乎没有。这不可能对有相应专门需求的受众,提供精确的、科学的、深度的报道和分析。作为一个专门的媒体平台,纯粹提供消息是不够的,必须有深度分析和专业意见才能够发挥预定的传播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东盟商情”这个栏目没有和已有的“专家论坛”类型的栏目进行联动,仅仅发布非连续性和非系统的消息,没有连续新闻报道,也没有相关的专门策划。
问题四:多媒体特性不够突出
作为网站,这个在多媒体的融合方面没有任何技术障碍的平台。该频道的图片新闻的数量并不是稳定增加的,从2009年6月后到2009年年底就没有进行更新。从网站的编排来讲,图片新闻很少居于主要位置,和板块的关联性也有限,没有作为头条或重点推荐。在吸引受众方面,这样的设计和操作显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问题五:特色不明显优势没发挥
虽然已有一个专门的平台来发布信息和意见,可从上面四点来看,也只是把相关的消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汇总和整理的工作。和其他区域的媒体相比,没有自身的特色,原创比例比较小,与其他媒体的类似板块没有本质差异。
作为立足在广西本地的媒体,其区位优势也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没有东盟国家的小语种的阅读版面,英语新闻的数量也非常有限:共48条都是集中在2009年2月17日到3月31日,其后前后都无更新.
解决篇
设想一:另辟蹊径
首先,最优先的措施是依靠本区域已有的资源,建立比较完备的通讯员和评论员机制。具体而言:在东盟国家自身,实行本地通讯员制度,增大信息的数量和扩展信息的来源。在减少设立和运营相关机构的成本的同时,规避可能的法律风险和其他因素的抵制。
同样,可有效的利用在区内的外国留学生和在国外的本国留学生和其他长期派遣人员,通过因特网和人际网络搜集信息并发回国内。实践证明,他们可以高效廉价的采集消息,通过普及程度很高的数码相机、多媒体手机甚至各种音乐播放器,都可有效的采集音频和视频,并即时的存储和传送。特别对于留学生而言,相关的语言文化和沟通的障碍是很容易克服的,他们可以方便的利用当地的民众和媒体来,灵活的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在国内,则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消息的深度分析和相关的新闻评论上来。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在于可以最高效的利用资本和自己的优势――就近提供原创和独有的信息,并对其作出第一时间的解释和说明。实际上,评论员机制完全是一个花费极低的方法,通过媒体本身的优势,可很容易的建立一个高效的,类似凤凰电视台的评论员团队。目前的和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和东盟的地域和文化接近性,从多元视角来看中国和东盟的差异和不同,进而给出不同于国内常识和主流的意见,从而塑造自己的独立性和品牌价值。
设想二:多源并举
其次,长期的举措是建设专业的数据库和开放式的信息库。前者类似专业媒介机构所搜集整理,面对收费用户和专业人士,备有完备的索引和搜索功能以及定时更新的特征,可以进行查询和下载服务的数据库。此类数据库耗资较大,需要的各种资源也相对较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较为显著。特别是针对东盟的专业数据库国内还处于建设的初期,广西当地有最第一手的材料和相对低廉的实际建设和运营成本。此类数据库不仅仅是媒体和相关机构所独有的,而且是政府和盈利以及各类非营利机构所应该共同参与和享有的,共同分担投资和风险,也共享收益和价值。
开放式的信息库类似于国外的维基百科和国内的百度百科,属于开放式的,免费的,基于互联网的。此信息库可以利用相关的媒体平台,通过注册用户认证的形式,建立用户群和用户社区,形成一个可以方便而快捷的交换信息和意见的虚拟社区。随后通过个人的或者社区内团体的努力建立词条或者完善词条,甚至可以建立相关词条的专门讨论区,搜集整理多元意见和建议。这些资源只要是符合政策法规的内容就应当允许存在,鼓励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氛围内尽可能多的搜集此类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成为这个虚拟社区的精神财产,也可以成为媒体平台,特别是网络媒体的重要消息和评论来源。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开放式的信息库不应当是完全自由的或者被认为是相应的监管部门不介入的,相反的,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积极的介入虚拟社区的日常管理中,并且通过公开的身份来进行舆论的引导和对某些内容的控制。政府和个人用户一样,应当从网络的发展中同样得到应有的最大利益,同时将风险最小化。
设想三:社会下发展市场中运作
网络媒体在将发展的基础放在自身的同时,应主动吸纳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要素。作为一个独立运营的实体,要善于利用盈利和非营利组织和众多非政府机构来完成自身的主要发展目标。从新闻来源和日常运营所需的资本来看,我国的绝大多数区域专门网络平台的存在和发展基础还是依赖于传统的平面媒体的,自身资源无疑是相对有限的。受已有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仅仅依靠自身的“造血”功能必然会错失一定的发展机遇。只有适当的“输血”和“输经验”,更多的引入成熟商业化的资本和运作,将自身建立成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提供商和服务**平台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对于网络媒体来讲,在没有偏离自身的主业的前提下,资金和市场化的理念恰恰是我国的网络媒体所比较欠缺的。在网络媒体自身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的同时,和非营利的非政府组织合作,利用更多的公益性资源来为自身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阻力,才是最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泰勒伊斯特曼.电子媒介节目设计与运营:战略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