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论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所属栏目:计算机网络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25 10:06:33 更新时间:2013-11-25 10:56:31
计算机网络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互联网天地》是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主办,《互联网天地》杂志社编辑出版。《互联网天地》以介绍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及网络通信业发展新态势为主,同时涵盖行业企业动态、互联网新锐人物介绍、国外同业动态等。本刊是面向网络通信行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行业媒体。
摘要:指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音乐发展的意义,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对音乐制作人的影响,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在音乐上的运用,从网络资源共享、网络音乐传播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对于音乐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音乐,影响
1引言
自古以来,技术的革新必然推动生产力的改革,同时也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音乐的制作与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模式,而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传播的全新形式。互联网以完善的功能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交换,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各种资源得以共享。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改变。互联网音乐资源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对音乐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计算机对音乐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近代电脑技术的发展,音乐的制作也可以借助电脑来进行。电脑在音乐的制作上有着巨大的潜能。在创作方面,通常都认为只有深厚造诣的作曲家。才可以作曲,其实不然,在高科技时代,运用电脑创作音乐已不是什么幻想了,电脑有很强的修改、仿真功能,对音质的协调、综合能力也很强。另外,在讲究视听新感觉的今天,电脑制作的各类动画,又将音乐这一抽象化的艺术变得十分形象,对于烘托主题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电脑音乐的产生让我们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可以预言,随着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电脑音乐将会不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1计算机技术对音乐制作人的影响
目前,电脑和电子技术已经有部分介入了音乐的领域,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电子发声、乐器已经在逐渐取代传统乐器在音乐中的地位。现在的摇滚乐、电声乐队以及大量的电子配乐就是这类产物。电子乐器的音域可控制性和可复制性上的优点突出,它的大量使用,丰富了人们的听觉世界,除去发音方面,电脑技术在音乐效果处理上也可以达到令人瞠目的效果,可以产生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完美听觉效果。由此,电脑所进行的音乐制作,不仅可行,而且是一种趋势。电脑控制的电子发声器,可以产生各种频率、振幅和音色的音响,提供了令人充分满意的声源,可以由特定的程序创造出优美的乐曲,电脑可以对以往音乐家创作名曲进行分析,提取其中要素创作,也可以根据听众人群的特点创作。如可以对听众的生理,心理反馈特点加以解析,创作令人听起来心情舒缓可兴奋的音乐。
(1)电脑音乐制作人必须兼具音乐与电脑两学科的综合知识,艺术修养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深度,电脑音乐虽然与现场有着极大的不同,但它是建立在现场制作的基础上。因此要求电脑音乐制作人有着极为丰富的现场制作经验,这样才能练就自己制作电脑音乐的深厚功底。其次对人体和音乐的感知和接受的生理构造应该全面了解。音乐结构是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和谐的综合,是将单纯的音符通过数学式的严密逻辑在空间与时间上进行组合形式的美妙结构,因此,电脑音乐设计人亦需要具有形象和抽象的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联想进行概括和抽象并得到音乐的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2)电脑音乐制作人要通过电脑来制作音乐,就需要高度的电脑方面的造谐,能够较好地利用科技手段与人的生理特性满足不同观众的要求,会利用各种压缩技术,音频技术,创造高质量的音响效果,这就要求制作人可以利用专业的电脑音乐的制作软件极其方便、快捷地进行采音、录制、修改以及绘谱等一系列工作,当脑中想到了一段旋律时,就可以通过电脑的音频输入接口,通过哼唱的方式把这段声音资料存入电脑硬盘内。接着就是要对这段声音信息进行修饰、润色、修改、初步定形。然后通过电脑扫描技术进行扫描,最后通过打印机把它打印出来,从而创造出有自己风格的音乐作品。如果对此作品不满意,可以把刻有此音乐作品的光盘输入到电脑中再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电脑创作音乐只需轻轻打击键盘,便可进行编辑等一系列的处理。
2.2计算机技术在音乐制作上的运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可否认,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可采用的素材与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众所周知,首先是电子乐的发展使音乐家们可以不再依赖乐器,而是使用先进的创作软件进行创作。着名的软件如Cakewalk,CooIEdii2000等,不但可以通过键盘和鼠标来进行创作,还集成了MIDl接口,可以直接将电子琴等乐器的输出在电脑上转化成乐谱,而多媒体技术更是为作曲家提供了超越以往各种乐器的创作手段。如多媒体技术与软件技术的结合方便地提供了多轨录音、混响、合唱、回声,失真及自动吐音等多种功能与音效,避免了使用昂贵而复杂的数字\模拟式多轨录音机及各种庞杂的效果器,使一套多媒体设备构成一个复杂的音效工作室成为可能。
由电脑及软件结合更是可以演奏出普通乐器演奏家们望尘莫及的音乐,如超快的速度旋律,复杂的变调或变音色效果。这些是普通的乐器无法实现的,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却可以在后期的合成处理中轻而易举地完成。这极大地丰富了当代电影音乐的表现力,同时也对当代的音乐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那无疑是会缺少竞争力。所以,当代音乐人除了对过去的创作模式熟悉外,更要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才能创作出更先进、更前卫也更有感染力的音乐。这是时代的使然,制作人必须把握时代的气息,了解当今社会中人们所喜欢和关注的是什么,要在自己所创作的电影音乐中对这些内容有所体现。
3互联网对音乐的影响
音乐是这个声音世界的一部分,一种基于时间上的声音组织艺术[1]。音乐是感情生活的音调摹写[2]。音乐传播是指音乐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传播媒介来构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桥梁。可以说音乐传播是音乐现象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萁功能的一种社会行为。由于传播使得音乐从自己到他人,从个人到多人,属于信息的共有化过程,具有交流交换扩散的性质。
3.1网络资源共享模式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具有海量信息和高速传播、综合性传播手段、整合传播模式、多元化传播者以及跨国传播等重要特征,并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传播模式和文化理念。音乐网络传播在传播中除了传播音乐作品外,还传播音乐的创作、演奏、制作技术,传播各种音乐新闻、学术论文、创作思想.以及提供各类音乐软件的共享服务等。这种音乐的传播方式。把每一个人所面对的计算机世界,变成了一个音乐的虚拟大社区。音乐的网络传播,既具有上述传播共性,也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即即时性、反复性、时差性、主动性、交流性、自由性。由此必然带给人们音乐审美观、价值观的变化,并最终使得整个音乐艺术范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给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音乐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相比以往的传播方式。网络音乐具备无限的可重复性,这是电视等其他音乐形式所没有的。网络中的歌曲可以被反复欣赏、下载、复制、传送.网络音乐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互动性,音乐制作和传播的成本也较以往大大降低。
3.2网络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1)网络传播的高速、广泛和即时性,导致了音乐创作观念的丰富和前瞻性。互联网络为人们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和信息宝库,使得艺术创作可以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便利。迅速获得当今世界不同风格、各种类型的艺术信息和音乐作品。可以说,当今艺术创作者的视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开阔和广博。反过来,音乐艺术作品一旦问世,就有可能随着网络或其他媒体而传遍世界的角落。艺术创作者可以快收到受众的反馈评价,与他们展开双向的交流和艺术观念的碰撞。
(2)网络传播推进了音乐创作的个性化、自由化。网络作为一个自由空间,网络的创作和传播具有极大的自由度,每一个创作者都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艺术激情,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创造并直接进行自由的传播。传播中的人为导向、人为干扰基本消失了。创作者也不必考虑某些组织、个人的肯定和爱好,其个性化创作思想、创作观念得到极大解放,从而创作产生大量不同特色、独具一格的网络原创音乐作品。
(3)创作观念的生活化、娱乐化。作为大众传播的强势媒介,网络传播在引导大众的艺术接受、消费过程中,促进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相互亲近,艺术不再是少部分人的精神领地,而成为当代大众可以共享的日常生活对象。这种艺术与大众日常生活的广泛对话,直接促使音乐创作走向生活化、娱乐化。多数作品以通俗易唱的生活化曲调和趣味幽默、娱乐搞笑的歌词为主,表达的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自娱自乐,展现的是艺术的消费功能和大众娱乐功能。从宏大叙事到日常生活、从心灵审美到感官消费,音乐艺术的创作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3互联网对于音乐传播的作用与价值
互联网是一个面向公众的开放系统,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自愿地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构造出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成果,并允许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互联网的运用,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它不但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通过互联网,使更多更好的音乐得到最大限度的扩散,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美好的音乐,使音乐创作、表演、接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音乐的发展突飞猛进,促进了当代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杰·卡曼.音乐课[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2]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赵宋光.论音乐的形象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1987.
[4]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研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