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论文地铁建设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25 16:14:14 更新时间:2013-11-25 16:21:1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集聚膨胀,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国内一些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加快地铁建设的步伐。
摘要:地铁工程有建设工期紧、工程量大、参建单位多、地层和周边构筑物复杂、施工工序多、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地铁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存在巨大的风险。施工中地铁车站工程由于各种因素可能会出现基坑坍塌、地面沉降、周边建筑物开裂、涌水、涌沙等险情,处理不当,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本文针对地铁车站工程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安全管理,组织管理,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管理
前言
国内一些在建城市地铁经常出现安全事故,安全隐患比较突出。例如,2008年11月15日15时15分许,正在建设中的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站工地北2基坑突然发生大面积坍塌事故,共造成2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4961万元。经过调查分析:有关方面工作中存在严重缺陷和问题,并且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积极整改。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其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违规施工、冒险作业、基坑严重超挖;支撑体系存在严重缺陷且钢管支撑架设不及时;基坑底板未及时浇筑。监测单位施工监测失效,施工单位没有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由此看出,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由于其环境复杂性,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应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1、地铁车站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隐患分析
1.1水文地质
地铁车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地层自身结构、强度、均衡性等,在开挖的过程中极易扰动;地下水位高低,直接影响地面或者周边建构物及管线沉降。
1.2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危险源
在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施工工程中,具有一定风险的的重点部位主要有围护结构钢筋笼吊装、钢支撑拼接与架设、基坑开挖、基坑边坡稳定、负高空作业、施工用电、周边公用事业管线及建构筑物的保护等。一般情况下,项目组通过实施重点监控及必要时的连续监控可以规避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常规安全风险。但由于地铁基坑本身的特殊性,它蕴含的技术因素及地下水问题,已及地铁车站基坑的安全事故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严重后果,均使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特大社会安全危险源,必须倍加注意。
1.3地铁车站工程施工管理的缺陷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地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等各方的有效参与,任何一方的管理失效及责任不健全都将造成安全隐患甚至事故的发生。
政府监督机制不健全,体系不完善。政府对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建立长效的检查监督机制,基本上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检查上。
地铁建设单位是地铁工程投资的主体,较多的关心成本、质量、工期等对自身利益,认为安全管理是施工单位的事情,往往对施工现场的定期检查只是走形式,不能及时敦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未做到监督管理的职责,缺乏安全隐患意识和安全管理观念。
设计单位往往在安全设计方面对施工的难度以及安全方面欠考虑。在安全稳定性设计方面,照抄照搬现象严重,对支撑内力计算不准确,失去了对施工安全的指导作用。
施工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目标,因此,在项目管理方面,迫于质量、成本、工期等目标,未能保证安全投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个施工单位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低价中标,安全措施费使用不够,安全制度不健全。
监理单位比较注重工程的质量、进度等问题,对施工人员安全、机械安全等方面缺乏管理。部分监理单位缺少责任感,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地铁建设强制性标准办事。
第三方监测单位的机械设备先进性、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有效性。第三方监测单位为应付业主的检查,往往存在数据造假的现象。
2、管理措施
针对地铁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则可以为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提供安全保障;同时,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及行业的积极参与,综合治理,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1严格控制地铁勘察设计阶段
勘察阶段要详细把握工程水文地质资料。在设计阶段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判断,开工前探测不良地质体;针对错综复杂的管线,根据管线与地铁工程的相对位置,深入分析其与地层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管线自身的变化规律,密切关注工程进展的监测数据;详细调查周边建构物年代、结构类型、设计图纸以及与地铁建设工程距离;安全技术交底,以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充分把握详细的资料。
2.1组织措施
地铁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关于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制度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单位的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第一,建设单位要建立自己生产工作流程,明确各参建单位的相互关系,各单位直接对建设单位负责,制订安全管理制度。第二,建设单位应对各参建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把关,技术落后且资质浅的单位决不允许进入地铁建设市场。第三,在项目开建前,地铁建设单位要向各参建单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第四,建设单位应为安全建设积极地提供安全保障措施。第五,加大检查力度,实行不定期的检查,对安全管理措施执行不力的单位,采取经济制裁。第六,加强对参建单位进场前的安全培训,深化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第七:加强建设队伍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素质。
2.2技术措施
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避免仅从经济角度选定方案而忽视对其技术方面的分析论证。例如,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深基坑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方可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存在安全缺陷的机械设备等要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
2.3经济措施
在众多的措施中最易被人接受和采取的措施是经济措施。管理人员应对施工成本管理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
①经济杠杆措施。在项目实施阶段,安全、质量、工期对项目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一项工程只有在安全、质量、工期都保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系统的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让全体职工都负有一定的责任,相应地让职工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例如在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一般项目(基坑监测、支撑拆除、作业环境、应急预案)的检查评定应符合规定。钻孔桩施工过程中,可以专门对成桩质量没立一套奖惩措施,被评定为I类桩的奖多少,被评定为Ⅱ类桩的可以不奖不罚,杜绝出现Ⅲ、Ⅳ类桩,如果出现,也一样要严格兑现罚款。
这样质量事故风险与具体施工管理人员有了直接的利益关系。施工、管理人员就对各自责任有了正确的认识,职工主动性自然会得到充分调动,给项目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②另一层面的经济措施是指管理人员应通过计划统计手段对经营成果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成本偏差原因分析和未完工程施工成本测算,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可能引起未完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4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分包
(1)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分包。必须严格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杜绝不合格的分包队伍进场。必须加强对分包合同的管理,对已进入工地的分包单位,若发现有严重违规行为的,除要求整改,对其进行处罚外,可清退,不能手软。
(2)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必须牢牢抓住总包,杜绝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行为,尤其在开工、退场阶段,总包的管理人员不到位的现象严重,而此时恰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
2.5强化政府安全监督与保证第三方监测单位的数据真实性
政府及有关单位是地铁建设工程监管的主体,要认真贯彻有关国家建筑安全的各项法律法规,坚决依法落实政府监管责任,杜绝流于形式主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的出现;强化各参建单位对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监督考核;进一步研究、明确和细化安全监管单位的职责,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在地铁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第三方监测单位是整个工程建设的“眼睛”,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施工影响区域内的环境进行初探,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影响的环境,确定需要现场监测的项目,然后进行数据的综合分析。第三方监测单位直接对建设单位负责,对监测项目的数据真实性负责;同时,在进行环境项目的监测过程中,对异常变化数据要及时与建设、施工单位等沟通,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而且与企业管理、施工组织、工艺工序方法等自然科学不可分割。本文就地铁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隐患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这对地铁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因此,在地铁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总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