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论文工程造价论文参考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26 16:56:01 更新时间:2013-11-26 16:18:05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始终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应自项目决策立项开始,至整个工程竣工结算为止。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首要任务,它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三超”现象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论文下载
1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工程造价的形成缺乏市场机制
建筑业的招投标制虽然在建立市场价格机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是在计划价格的基础上实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施工单位的自主报价,所以目前的市场价格机制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价格机制。
由于政府尚未能彻底转变职能,存在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另外,由于招标信息不充分等原因,造成建筑市场透明度差、缺乏公平竞争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形成过程的合理性。
1.2建筑业价格体系同建筑业的资源分配优化相脱节
我国建筑市场供给能力总量多年来一直大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建设的需求,指导价格水平理应呈下调趋势,但由于建筑产品的价格历史欠账过多,人工费、机械费等远低于消耗,所以形成价格经常上调的局面。这种上调的结果,实际上使价格信号失真,导致刺激建筑业供给能力总量进一步膨胀。
我国目前的工程价格机制是通过定额配价,价格长期固化在定额之中。这种“量价合一”形式的定额概预算制度,是对工程实施“半管制”。这种工程价格管理机制不可能达到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建设市场供求关系的目标。另外,定额水平相对较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但由于工程价格存在较大的获利空间,从而使新的供给不断扩大,再加上配套措施不健全,这种办法实际上鼓励投资企业优先选择低价的乡镇企业,加剧了建筑市场的膨胀和无序竞争。
1.3造价信息工作落后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能否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市场价格信息是业主和承包商占有竞争优势和取得盈利的关键。在国外,政府定期发布工程造价信息,以供各类估算师对政府工程的估算作参考。同时,社会咨询公司也发布价格指数、成本指数等造价信息来指导工程项目的估价。
2确立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监控重点
2.1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1)切实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根据项目投资的构成,充分研究建筑标准,质量要求,建筑材料的性能价格等情况,作出切实可行的估算。
(2)批准项目建议书后,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拟建的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经济上是否合理、有利,在社会上能否创造效益,资金来源如何等方面进行全面、充分地调查、分析和论证。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造价人员提早介入,积极配合设计人员认真分析、总结历史工程资料,进行财务评价,多方案比选,编制高质量的投资概算,作为控制总投资依据。
2.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1)项目设计阶段应着重应用价值工程进行方案优化和推行限额设计,使项目投资在设计阶段得到很好的有效控制。在设计过程中,掌握“功能提高,造价降低,功能不变,造价降低,辅助功能在允许幅度内降低,造价大幅度降低,适当提高造价,功能大大提高”的原则,从控制建设项目的标准,经济适用入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且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难易程度,通过限额设计和方案比选与优化,最终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既可以减少设计变更的频度,又能降低项目的投资成本。
(2)要对工程设计的经济性进行审核。造价人员主动和设计人员沟通,参加设计审查,了解设计思路,搜集相关造价信息。运用价值工程进行方案比选,把功能和造价两方面综合起来分析,并综合分析建成后的维修费用,从而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2.3发包阶段的造价控制
(1)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属于事前控制,此阶段控制的重点是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包括①确定投标报价的格式、报价原则、报价依据、暂列金额、调整合同价的原则;②工程量清单的编制;③招标控制价的编制;④合同条件的编制等。
(2)严格编标预算管理的目的,在于力求工程编标预算准确,合同造价科学合理。在决定工程造价高低的因素中,“标的”是最重要的一环,为达到合同造价的准确合理,建设单位的工程造价人员要收集、积累、筛选、分析和总结各类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鉴别、预测、分析、评价,然后编制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反复推敲,做到“知已知彼”,不留漏洞,以利于日后的造价控制。
(3)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签订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同时在施工中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保证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的纠纷,维护合同双方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造价。合同是贯穿整个造价控制工作的灵魂,合同签订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造价控制的执行。
(4)有效提高工程造价的事前控制。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工期长短等因素正确选择适用的合同方式,对工期、价款的结算方式、材料价格的认定、变更程序、违约争议等,都要明确约定。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对招标文件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通过谈判,争取得到有利于合理低价的合同条款。
2.4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1)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程序。制订一套完善的计量、支付、变更的管理办法,突出事前控制,强化事中控制,完善事后控制。工程变更一般由施工单位打立项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核,经业主批准后方可实施。
(2)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主要的,材料费在工程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占直接费的80%左右。造价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及时了解情况,注意收集可能会引起造价调整的各类资料,核对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完整性,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3)严格控制进度付款,每隔一段时间(合同规定)施工单位报来的施工进度,必须首先认可其施工质量是否达到合同规定要求,不合格的不予付款,对合格工程项目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对其数量进行确认,再审核其计价是否与合同一致。
2.5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1)要核对合同条款,应按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定额、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条件等。工程量应根据施工承包合同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不能多算或不按规则计算。在要求施工企业报送相应的工程计算式和材料用量明细表的同时,建设单位也要编制一份完整的结算书和材料用量明细,这样比照审核,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进行计量审核。
(2)在结算审核中,还应注意审核项目的单价、结算书中分部分项的正确性及程序的准确性,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对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的结算,投标人的综合单价原则上一次包死不作调整。结算时,实际发生的招标时所依据的施工图纸以外的工程量变更和由于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计算误差应予调整。在工程量调整时的结算中,工程量清单中原有的项目,应按投标报价中的综合单价确定;工程量清单中有类似的项目,应参照类似工程项目报价中的综合单价商定;工程量清单中没有的项目,按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工程所在地造价管理机构有关规定和发布的价格信息及有关计价程序等规定结算。
(3)收集施工合同和与之有同等效力的协议、文件、信件、传真、现场签证等。认真审核竣工图纸,清理、统计设计变更通知单、隐蔽工程记录、材料预算价格签证单,审核竣工验收资料是否齐全等。
(4)注意扣除工程预付款、保修金、甲供材等价款,以及有业主替施工单位代缴的一些费用,如社保统筹、住房公积金、工程排污费、防洪费、施工噪音排污费等。
3建立二级审计制度
利用社会力量、聘请外部专家服务,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造价咨询服务单位进行初步审计,审减率直接和咨询服务单位的利益挂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外部咨询服务单位的审计结果进行二次审计。实行二级审计制度,从而保证了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公正性、严肃性,使工程造价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4结语
工程造价控制不是孤立的,它反映出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造价控制是工程管理的一个方面,要控制好造价关键还是应提高参建者们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体制,形成一种互相约束的机制,防止人为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工程规模的现象发生,真正达到有效控制工程的造价、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柯洪《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
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