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论文乡村居民精神生活状况分析与对策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29 14:24:51 更新时间:2013-11-29 14:02:50
精神生活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的活动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立、理想的选择、道德品质的修养以及兴趣、信念、社交、爱情和对知识的追求与文化娱乐享受等。“抓精神文明也是抓发展”,“十二五”规划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摘要]国家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本文根据对河北省昌黎部分乡镇居民精神生活情况进行问卷及走访调查,了解居民精神生活的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了现有的状况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对于各级政府改善科技教育水平提升、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
[关键字]部分乡镇居民,精神生活,分析及对策
1.调研背景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由此可鉴,优先发展民生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如何使经济社会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双驾马车,不因精神文明的缺失偏离轨迹,如何让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由此,试图通过对昌黎部分乡村居民精神生活现状的分析,得出一些粗浅答案。
2.调研过程及分析
2.1走访调研过程
为调查了解到基层居民精神生活的真实情况,增强调研成果的针对性,我们对昌黎县部分乡村居民精神生活情况进行了问卷和走访调查,了解到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水平、乡风文明等方面的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走访中了解到,昌黎县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众多。民风淳朴,习俗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化之乡”美称。农业人口40余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2%。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5亿元,在全省扩权县、沿海县中排名前列。在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新农村建设也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得到不断改善,民生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同时,昌黎明县还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两馆一站一室”建设,认真解决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2.2走访中了解到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调研了解到有些乡村在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一是农村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文化室和文化活动场地不够齐全,大部分乡镇不具备基本的硬件设施。乡风文明缺乏基本的硬件条件。
二是大部分乡镇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覆盖面较小、参与率较低,精神文化生活比较枯燥单调。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乡风文明的基本要求相距较远。
三是在村里走访也发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占领了一定的农村精神文化阵地,文明乡风缺少形成氛围,主要表现在:
(1)思想道德观念淡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消极影响在农村也显现出来。一是部分青年农民不关心国家集体大事,只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集体意识严重弱化。二是人际关系淡漠。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较多,与人为善、互爱互助的风气日渐淡化,不赡养老人现象时有出现。
(2)赌博、迷信等陋习屡禁不止。因赌博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迷信思想和活动也屡见不鲜。
(3)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些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却不顾自己实际情况,相互攀比,浪费现象严重。
(4)少数群众文化科技意识并没有太大提高。一些农民对子女上学的态度并没有明显转变,辍学现象依然存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难度依然不小。
2.3.问卷调查
我们随机选取了100名老、中、青年村民进行了问卷式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12个方面:(1)受访者的教育程度。(2)家庭经济基础状况。(3)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更在乎哪方面。(4)对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5)平时做哪些娱乐项目。(6)对目前的娱乐活动情况是否满意。(7)家庭中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8)所在乡村图书室的覆盖率。(9)所在村的广播电视入户率。(10)农村的文化活动,农民的参与度和热情。(11)村里是否需要建设公共娱乐设施。(12)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何实质性的意见或者建议。
2.4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
1、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约占30%,高中学历的约占45%,初中学历约占20%,小学学历约占5%。
2、有80%的人的家庭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20%达到小康生活。
3、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有70%的人重视精神生活,30%重视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调查中显示:50%非常重视、40%一般、10%无所谓。
4、平时消遣比较多的娱乐项目有(按选择的人数排序):看电视、做运动、聊天、旅游。
5、居民对目前的娱乐活动的满意度:60%基本满意,30%不满意,10%无所谓;有80%的人认为需要在村里建设公共娱乐设施,20%的人认为无所谓。
6、家庭中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30%的家庭在10%-20%,50%的家庭在30%-40%,20%的家庭在50%-60%。
7、广播电视入户率很广,乡村图书室的覆盖率较小。农村的文化活动较少,但是村民对活动的积极性很高。8.大家都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农民身心健康的,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力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对调研问题的分析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中要求: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更加明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物质匮乏时,物质生活就显得更为重要;当物质生活基本满足时,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有了需求。生活水平越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高,这时,精神生活就显得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了。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居民的生活收入也逐渐增加,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也越来越显重要。
在调研中了解到,现在年轻一代的基本学历都在高中以上,而40岁以上的农民们基本上是小学或初中毕业。虽然问卷中很大一部分是高中以上,但是,年龄比较大一些的以小学初中文化为主。文化素质偏低,使农民面对农村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以及农民内部的阶层分化日益多样化的形势,自我“免疫能力”下降,导致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而物质利益标准成为这种多样化的主导,成为是非善恶的主要判断标准,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滋生蔓延。文化素质偏低也使农民面对新技术、新产品等新生事物时崇尚保守,小农意识盛行。
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了解到现在乡镇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而且,大多数人认识到了精神生活,认为需要一些娱乐活动,而一部分人认为身边的娱乐活动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问卷调查中了解到部分乡镇居民家庭中文教娱乐占家庭支出的百分比占到30%-40%。这个数字并不是很高,还有近半数的人仍然还是停留在物质的享受上,思想还是受到很多束缚,教育问题和思想道德等方面还未引起很大的重视。
4.调研的基本结论
通过对调研走访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乡镇居民精神生活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缺乏“抓精神文明也是抓发展”的大局意识,一些村队重经济轻文化,重生产指导轻文化引导,重增量轻质量,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很大一部分村民还是比较重视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而且,对教育等科学文化知识不够重视。家庭中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不够高。
二是宣传教育及文娱设施相对落后。我们许多宣传阵地仍延用着多年一惯制的“三栏两室”等模式,而当前新形势下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量正在与日俱增,依然靠以往陈旧不堪的阵地很难满足群众需要。宣传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许多地区仍停留在讲讲课、读读报、谈谈心等一般形式。文化广场及电子阅览室等娱乐休闲场所比较少,不能很好的满足居民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迟缓,村队集体积累不足,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撑保障能力弱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特别是建设资金不足。
5.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农民问题,就解决了中国的根本问题。民生重于泰山,解决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问题是对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具体落实,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乡风文明,重在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是衡量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一是要转变思维,开拓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利用好基层文化站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二是要抓好宣传舆论阵地,积极利用标语、板报及农村远程教育网等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紧贴实际,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一是要以乡风文明为目标,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在文化产品的“创新”上下功夫。要结合当地农民生活习俗和当地风土人情,挖掘和整合资源,创造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三)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展的基础在教育,文明的基础也在教育,要切实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开办农民夜校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加大乡村文化广场以及体育器材的投入,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娱乐休闲场所。有活动阵地才会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大发展。县乡两级政府应通过融资、引资等方式,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为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提供必要的场所。
(五)努力实现有线网、无线网全覆盖。通过建立网络辅导站、网络咨询员,让人民群众更充分地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更好地享受网络带来的文化娱乐盛宴。
(六)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民俗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昌黎县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大县,是特点突出的文化之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文化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精神文化生活的大发展。
6.结束语
只有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顺应历史潮流,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把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