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论文发表大众对春节晚会选择度的调查报告
所属栏目:新闻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30 15:26:20 更新时间:2013-11-30 15:02:18
除夕之夜,各大电视台千篇一律转播央视春晚已成多年惯例,然而2011年,继东方、广东确认不转播后,安徽、湖南方面也先后通过媒体透露不再转播央视春晚。近两年,央视春晚“垄断”荧屏现象被完全打破,地方卫视不播央视春晚队伍扩大,各地自己制作贺岁节目与观众一起过新年。尽管央视春晚凭借其“纯正血统”在春节期间成为大众“贺岁档”的最佳选择,但地方筹办的春晚也因特色浓、随意性大、紧跟时代潮流等众多特点独树一帜,抓住众多青少年的眼球。随着地方卫视自行举办春晚,央视和卫视之间的角逐硝烟四起,两者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摘要:近两年,各大卫视自行举办春晚迎接“贺岁档”,央视春晚无法撼动的地位被动摇,在央视春晚和卫视春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针对“大众对春节晚会选择度”我们进行网络调研,据此探究大众对春晚的关注点,发现春晚筹办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对“如何举办大众喜欢的春晚”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希望春晚节目组能够利用高新技术,从“情”的角度提升春晚品质;从选拔透明入手,落实“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打造“全民春晚”;同时,高举“中华文化”旗帜,发挥春晚的文化传播功能,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代代相承。
关键词:春晚,央视,卫视,收视偏好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面对多元化的春节晚会,大众会作出何种选择,成为我们的调研主题。关注大众的收视偏好,发现现今春晚筹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今后春晚如何举办具有导向意义。此次调研旨在响应“十八大”下达的“节俭令”,在办春晚的过程中提倡绿色经济的筹**念;传递节目情感的璞真,从“情”的方面进一步提升节目品质;高新技术助动,推动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选拔透明,落实“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让更多有实力的人进入春晚,塑造春晚舞台的亲民性,打造“全民春晚”;发扬春晚的现实教育意义,在观众享受春晚大餐的同时给予“正力量”;发扬春晚晚会的“文化价值”,传播春晚的文化功能,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代代相承。
二、调研方案设计
1.调研目的:关注大众对春晚节目的收视偏好,指出现今春晚在筹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今后如何举办绿色经济、公正透明,发挥春晚的文化传播功能具有导向意义。
2.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面向于各个地域、不同性别、各种年龄层的人群。由于不同个体对于春节晚会的偏好存在差异性,而不同的偏好又影响着他们的选择度。同时,中国人口的基数又是比较庞大的,为了使得调研结果更具客观性、代表性及全面性,我们选择以上人群作为调研样本。
3.调研方式:网络调研。我们采用的是“问卷星”这一网络调查平台,让更多不同地域和年龄层的人群能够参与其中,使调研结果更具全面性和代表性。同时,按时收回调研问卷,并根据问卷显示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将数据制成图表的形式,让调查的结果一目了然。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收回的问卷,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根据数据显示,我们总结出以下三点结果:
1.对于春晚的选择,绝大多数人还是热衷于央视春晚
我们对“人们在春节期间对央视和卫视的选择度”进行网络调研,根据其调研结果来看,多达72.22%的人还是会选择央视春晚。他们坚守“央视阵地”的原因主要以下四点:
(1)观看央视春晚是一种传统,也是逐渐养成的习惯。春节是大家齐聚一堂的重大节日,团圆和热闹是这个节日最大的特征,看央视的春晚也自然成为了大家其乐融融过除夕的最佳选择。在这样盛大的日子里,全家一起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晚颇有团团圆圆,幸福和谐的意味,加之以前卫视并没有开播自己的春晚,央视的春晚成为了多数家庭的不二之选,久而久之这也成为了大多数家庭除夕的主要活动。
(2)央视春晚节目比较多样,汇聚更多的元素。较之卫视春晚,央视春晚在节目的选择方面考虑的更多,不仅是要表现春节的喜庆,同时要给观众视觉和心灵的洗礼。小品、舞蹈、相声、歌曲等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一应俱全。不管是中西结合的琴筝和鸣,还是散发着中国气节的《少年中国》,还是颇有现实意味的《这事不赖我》,众多的元素汇聚在一起,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了。
(3)取材源于生活,贴近实际,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央视春晚一旦播出,节目中的经典台词就会成为当年的流行语,不是因为大家追求潮流或者是跟风,而是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与生活息息相关,展现的大多都是生活中的事情,其用语风趣幽默又十分贴切,自然而然就成为流行语了。且央视春晚中各种或励志或揭露社会本质的节目众多,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新的思考和方向。
2.地方春晚的阵容日益强大,大有跟央视春晚叫板之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卫视春晚
尽管央视仍然是大众的第一选择,然而愈来愈多的人倾向卫视春晚。与去年的11.11%相比,今年收看卫视春晚的比重上升至27.78%,收视人群上升了16.67%。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方春晚不断退陈出新,特别是在舞台布置、明星阵容和节目选择等方面结合了地方的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眼球。调查结果显示88.24%的观众在收看春晚时最关注的是明星阵容,地方春晚正是抓住了大众的这一心理,力捧当地“土生土长”的“草根明星”,家乡的人更有亲切感,同气连枝的感情和强烈的荣誉感让地方的人们更加关注地方的春晚。
(2)紧跟时代潮流,迎合大众口味。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观众比较喜爱能紧跟时代潮流,贴近生活、年轻人的节目,像央视春晚中的红歌表演虽深受老一辈人的喜爱,但是在年轻人中的受喜爱程度却很低。因而为获取更多观众的青睐,地方春晚特邀请一些日韩当红明星为之助阵,紧跟时代潮流,也圆了许多追星族的梦想。
(3)随意性较大。相比央视春晚的“纯正血统”,地方卫视在举办春晚时展现很大的随意性。不少地方卫视打破传统的主持模式,在晚会里有大量的桥段采用主持角色与情景角色相互融合、通过主持人有机串联的方式。主持人不仅要自然衔接演出节目,更多的是在晚会重要环节充当类似演员配画外音,使整场晚会更加生动和活跃。3.社会大众对春晚的关注点实现从“形”到“情”的转变,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明显不高
在没有先进技术的时代,一张静态的照片都能够让人们欢呼雀跃,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今,绚丽的舞台效应已经不是人们最期盼的了。最近,我们调研组组织“你所关注的春晚”的调研活动,66.67%的人在收看春晚时更加关注情感类的节目。在民众对于“你最喜欢的春晚节目是什么?”的回答中,80%的选择是语言类节目,包括小品、相声等。不难看出,语言类等容易表现情感的节目,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今年卫视“收视桂冠”江苏卫视,正是大打“亲情牌”。“新白娘子”20年后重聚,他们的再聚首让人倍感欣喜,一齐追忆当年经典片段的画面更是赚足多少观众的眼泪;F4的合体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一齐热泪盈眶,一首《第一时间》顿时又成为歌曲榜单的前10位,人人网、微博上转载比比皆是。有网友感慨时光飞逝:“11年?我都从小萝莉变成大妈了,他们也从花美男成为大叔了,重回流星的时代,再年少疯狂一回……”然而,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今观众更加专注的是流行元素,对于传统文化,却只有11.11%的人群聚焦关注,这种文化缺失的现象确实令人堪忧。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央视春晚力压群雄,成为百花之最;各大春晚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尽管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央视春晚凭借其正统性成为众多中华儿女的第一选择,然而在市场化的当今,卫视春晚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有的时代气息愈加成为地方春晚的“收视利器”,未来谁能独树一帜,成为个中能手,尚未定论。在调查了大家对于春晚的选择理由和建议后我们也发现了春晚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春晚的舞台灯镁愈显奢华,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没有从“情”字传递出节目的璞真。从调查的结果显示,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提高收视率,央视、地方春晚均在舞台的布置、明星的服装造型、节目的排练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而过度奢华的舞台灯镁和服装虽然在视觉上给观众以震撼之感,吸人眼球,但在震撼之余不少观众也表明这些设计虽然唯美但也有“铺张浪费”之嫌,存在过度包装的感觉。不少观众反映节目的震撼仅仅体现在舞台和造型上,但在情感上缺乏璞真。
2.春晚节目选拔出现“春晚节目选拔只是烟雾弹,其实明星阵容早已内定”的现象。近年来,伴随《我要上春晚》的节目日益走红,“上春晚”、“春晚节目选拔”等词汇也成为另一种流行方式。许多网友质疑《我要上春晚》这个节目只是一个噱头,上春晚的明星阵容早已内定。尤其是当观众发现上节目选拔的人很多,但是真正站在春晚舞台上的又屈指可数。这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大众加入春晚的积极性,让身怀绝技的人因为各种现实原因无法亲近春晚舞台成为一种遗憾。
3.节目的内容存在“紧跟网络潮流,忽视中华文化”的现象。从调查结果来看,许多观众喜爱紧跟网络潮流,贴近生活、年轻人的节目。特别是小品,小品节目中的网络热词—“偷菜”、“尼玛”、“二”等等深受观众喜爱,而老红歌、经典京剧等体现传统文化的节目并不讨好关注。我们发现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在跟随网络潮流时,却忽视中华文化真正底蕴,造成文化传承的缺失。
虽说对于春晚的选择我们是众口难调,但如何解决春晚存在的问题,使春晚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吸收更多有意义的东西,的确需要引发我们的思考。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相关的调研建议。
利用高新技术,从“情”的角度提升春晚品质。“十八大”开展以来,节约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传统意义上的春晚排场大、明星阵容大、耗用资金多,难免引人非议。就这方面而言,春晚节目组在营造视觉效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经济实际,利用高新科技取代昂贵的舞台道具,不仅将舞台效果推向最佳,在资源利用方面,也起到了绿色环保的“双向效应”。同时,根据调研结果反映,我们发现,观众对于节目的关注度并未完全放在视觉的冲击,他们更加希望通过情感的传递,引起视听的共鸣。因此,希望春晚的节目能更加注重“情”的体现,而非纯粹“形”的表达。
真正做到选拔透明,落实“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打造“全民春晚”。许多春晚选拔节目频频亮相,但真正从其走出来站在春晚舞台上的演员却少之甚少,这种现象让观众非常不满。春晚节目的选拔应当有理有据,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春晚的制作组不能只为做节目而做节目,应该通过对这些节目的改良,使节目有上春晚的可能性,让更多有实力的人进入春晚舞台。塑造亲民的春晚舞台,推动大众上春晚的积极性,让春晚本身得到更进一层次的关注。春节是一个普天同庆的传统节日,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需要打造的是“全民春晚”并非“全星舞台”。
高举“中华文化”旗帜,发挥春晚的文化传播功能,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代代相承。现今,我们注意到许多年轻人在收看春晚的过程中只爱明星,谈网络,而经典红歌、民族文化却被他们抛之脑后,这种现象不仅仅在春晚节目的选择上出现,在许多地方都有体现。这里,就要求春晚制作组在制作节目的时候要花点心思了,将传统文化融入节目,努力让中华文化“活”起来;让节目本身更具现实教育意义,使大众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得到春晚大餐给予的“正力量”。同时,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让大众重温中华古文化,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代代相承。
参考文献:
[1]吴丹.四大卫视确认不转播央视春晚,安徽称因其影响力在下降.《凤凰娱乐网》,2011.
[2]部分卫视自制贺岁节目,不转播央视春晚.《东方早报》,2011.
[3]确认合体江苏春晚,引爆微博怀旧风.《万家微博日报》,2013.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